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5-14 08:17 |
---|
注册会员

- 积分
- 129
|
《楞严经》里没有”真真如”这个名词,就是整个三藏十二部经典里,也没有真真如的名词。 如是世尊,我真文殊,无是文殊。何以故?若是是者,则二文殊。然我今日非无文殊,于中实无是非二相。文殊就是文殊,没有真文殊,非文殊。
下面是净界法师讲解的《楞严经》里出现的“欲真已非,真,真如性”。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
迷本圆明,是生灭法,众生因为一念的无明妄动,而迷失本有的圆满光明的心性,而引生了九法界的依正生灭之法。但是这生灭之法是没有真实体性的,因为是本来没有的。
你看我们刚开始讲到我们这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光明,所以这虚妄的东西本来没有自体,所以它非有所依。这个九法界的依正二报,它所依止的是一个毕竟空的东西。你说,你的生死从什么地方来?你从什么地方来?你的五蕴身心从什么地方来?从空性而来,从本来无一物而来,就是非有所依,没有一个真实的依止处。
没有依止处的基础之下有二种差别(以下讲出三乘的修行者)
将欲复真。三乘的修学者,他们希望在虚妄法当中,以有所得的心来追求真实的功德,希望能够灭除虚妄而追求真实的功德,叫将欲复真,但是依止的是有所得的生灭心。
欲真已非真真如性。他这种向外攀缘想要追求真实的心,已经不是真实地相应于真如本性,因为真如本性是离诸对待的,而你这三乘的修行者,他是一种对立的心,他要用真实来抗拒虚妄,所以他已经不是真实地顺从真如本性,所以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非真,就是他依止那一念想要去消灭虚妄,想要去追求真实的道心,很不幸的是一个虚妄的生灭心,而这虚妄的生灭心本来就没有实体,你怎么去追求真实的功德呢?你依止那个修行的心,它本身就是生灭虚妄的东西,生灭的因,怎么能追求不生灭的果呢?
不要把句读弄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