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识-五浊-五荫-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1#
    发表于 2017-5-10 15:29: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即心即佛,心佛不二,明心就是念佛,当您知道牛魔王就是阿弥陀佛,您就在念佛。不明心的念佛是嘴巴念佛,那是“喊破喉咙也枉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2#
    发表于 2017-5-10 15:29: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一念信解如来藏 ,胜过修无量法门无量劫,这个劫就是百千万亿年那个劫啊,功德无量倍」!三个无量,一念就是无量念佛,无量念法,无量念僧。  为什么? 一念心香,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十法界,无处不遍,法界,法界,无量法界,天人鬼畜,泥巴瓦块,一切的法界都在蒙熏,这里蒙熏蒙熏就得受用,受到吉祥的加持,就是佛在《妙法莲华经》讲,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持、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持戒,无量法门,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无量倍啊,你们看看《妙法莲华经》第十七品,三个无量。 佛在《妙法莲华经》还讲,一声赞叹《法华经》即为供养一切佛,受持一句《法华经》,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受持一句法华经,胜过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这是不是都在讲法界蒙熏啊。我们一念明心见性,明白一心三藏如来藏,明白万法唯一念心所现,就可以供养十法界一切万法,这是佛的金口玉言。  所以我们就要明白,一念明心见性,一念开智慧,你多大的功德啊,虽然我们这种比较粗糙的六种意识心,你感受不到,但你的真实功德诸佛菩萨,他已铭记在虚空世界,这就是我们在现在,就已经给我们造成了,未来的金光大道,未来的那个涅槃城,你自己的一念心,包含了整个尽虚空遍法界,你自己把自己,已经置于安全地带,念念在道------时时事事处处用佛知佛见加持万法万相,弘法利生,时时事事处处见佛!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3#
    发表于 2017-5-10 15:29: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你出一念善心、一念恶心、一念真心、一念菩萨心,对整个世界都在发生影响波动。那么到最后,都是自食其果。你向外发出的善,外面的善必然会反馈给你。发出的是恶,恶也会反馈给你;发出的是真,真也会反馈给你,这叫"命自我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4#
    发表于 2017-5-10 15:30: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万法就是「一个我」,「我」就是万法,就是我们「一个念」,这是讲无分别法。但这么笼统地讲,众生不能开智慧啊!所以,还要按照藏、通、别、圆的分别法来开示: 「如」是我们的自性本心,它没有任何的形相、大小、动静,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它对应为「空如来藏」;而「是」是讲万法万相,大小多少、高矮胖瘦、红黄黑白、有情无情,总之我们能够耳闻目睹、身受心想所涉及的一切的范围通通包括在内——它对应为「不空如来藏」;「我」就是把「如」和「是」圆融圆满圆通为一体——它对应为「空不空如来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5#
    发表于 2017-5-10 15:30: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万法唯心,没有哪一法不是心,即明心;心现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由心而现,即见性。法即心,心即法,是一不是二;佛即众生,众生即佛,是一不是二。万法一念,一念万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6#
    发表于 2017-5-10 15:30: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来藏之法,就是因果之道,如影随形(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真心实相就是心现识变,即因即果,即心即法,即性即相,即空即有,即虚即妄。一切皆为自心取自心之应供。随拈一法,皆为如来法身真常,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妙用在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乘道中,万法皆空,因果常恒。三空境圆,本末究竟。如是因缘果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如是生死梦幻,非幻成幻。真妄不二,生灭一如。如是觉如是行者,随缘于道,了无牵挂。安住是中,真净无漏。唯一佛乘,周遍法界。随心应量,因果一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7#
    发表于 2017-5-10 15:31: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佛法是有次第的。先会做人,再从五戒十善开示,持咒诵经念佛消业。每天按照妙印法师讲的:第一、从饮食上,你是否已经完全开始:不吃任何肉,不喝任何酒,不吃葱,不吃蒜,不吃韭菜,不吃洋葱?(这是佛陀在《楞严经》里的开示)第二、你是否每天坚持楞严咒、大悲咒和十小咒?每天念八十八佛名号或其他佛号?每天都有30分钟到2小时的静坐?请记住:是每天。 如何消业障? 一是:用“果报”来消业障(不学佛的人,几乎都不出这个范畴); 二是:用“念佛、诵经、持咒”来消业障(修行得力的学佛人)。 三是:果报和念佛同时发生而消业障(大部分学佛人是在这个范畴)。 不用“修行”来消自己的业障,就是用“果报”来消自己的业障。您将如何选择? 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不按佛经上讲的办法消业障,你的业障怎么办?  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不去念佛诵经持咒,就当下成分真佛了,这是说大话骗人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8#
    发表于 2017-5-10 15:31: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在哪里,哪里就是「道场」。《法华经》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华经》就是诸佛法身,《法华经》就是如来全身,《法华经》就是「法轮」。明白了《法华经》,就是在转法轮。这个法轮,把你从六道轮回转到佛土,把你从迷惑颠倒转到菩提智慧。《法华经》就是大涅槃,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你就是「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中流,「无所住却无所不住」。明白了一切法皆是你,你即是《法华经》,这就是「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9#
    发表于 2017-5-10 15:31: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来藏之法,就是因果之道,如影随形(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真心实相就是心现识变,即因即果,即心即法,即性即相,即空即有,即虚即妄。一切皆为自心取自心之应供。随拈一法,皆为如来法身真常,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妙用在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乘道中,万法皆空,因果常恒。三空境圆,本末究竟。如是因缘果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如是生死梦幻,非幻成幻。真妄不二,生灭一如。如是觉如是行者,随缘于道,了无牵挂。安住是中,真净无漏。唯一佛乘,周遍法界。随心应量,因果一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20#
    发表于 2017-5-10 15:32: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九识-五浊-五荫-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一个本体,一真绝待,非空非有,现空现有。本无可说,言之即妄。但是不说又不行。我佛慈悲将这圆融绝待的一真法界按照世间人能理解的方式分成了九个识来讲。但是我们学习的时候不要把九个识完全割裂开来,不要过分执着于九识的先后次序,但也不能完全不执着。应该按照一心三藏的法理法义时时的关照、圆通九识,前后圆融。 【九识】 第九识:真心本来面目。 第八识:阿赖耶识,业识种子大仓库,一般解释为空如来藏,还没有现出万法,随时准备显现出万法。 第七识:这个识非常重要,第八识还不分你我他,但是第七识就开始区分了,于是就有了我执。向前,对这第八识打妄想,然后又攀缘妄想出的花花世界。向后,将由于妄想执着产生的造业种子一丝不漏的搬到第八识。 由于第七识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又把它分开为前七转识(靠近真心的转向无明)和后七转识(产生后六识的枝末无明)。 后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 《楞严经》第四卷前面一段重要开示,就是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如何由于一念无明演绎出世间万法的,“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五浊和五荫】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开始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 《楞严经》关于五浊的重要开示,【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又汝心中忆识通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我就字面自己给自己解释一下,方便记忆: 劫浊,产生了时间、空间、万法。对应色荫。 见浊,产生了我执,有了知见,对应受荫,第七识的后七转识。 烦恼浊:产生了前六识,有虚妄六识产生了粗重烦恼,生惑起业。这是我们最能感知的是是非非,欲望诱惑。烦恼浊对应想荫。 众生浊:第七识将前六识造下的善恶业一个不漏的搬运到第八识,并且,按业力大小把对应的种子搬出来。众生生死轮回,无休无止。横向众生和纵向众生。横向众生关照为,当下的世间万法,至亲骨肉,猪马牛羊,树木花草,桌椅板凳都是众生,都是我(第二义谛,我的近缘)。纵向,过去现在将来,我的生生世世,都是当下这个我。横向纵向本无差别。 众生浊对应行荫。 命浊:阿赖耶识,种子大仓库,对应不空如来藏。我们生生世世的业识种子都存放在这里,不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众生、万法本来都是一个本体但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每一粒沙的造业不同,所受的果报不一样。进一步关照,每个人的一念真,一念善,一念恶,都对十法界有着一定的加持,不管是好的加持还是坏的加持,我们要好好把握自己的用心。 命浊对应识荫。 【六入】 就是第七识变成六种意识心,就是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十二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加上 1眼见看的色、2耳朵听到的声、3鼻子闻到的香臭、 4舌头尝的味、5身体感受的冷热痛痒等等的感、6通过眼耳鼻舌身这无根的感受在头脑中形成的印象。就是十二处。 【十八界】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六种意识心,就是十八界。 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即一精之明对着虚空妄想产生了境界相之后分成了六识【明理不踰。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 六根六尘六种意识心本身就是一不是二,这三者是同时显现又同时消亡的,即一即三,又非一非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