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多积阴德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10:2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多积阴德

    •   多积阴德
        明·管东溟

        昔人有云,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其义本于孔圣赞易。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而曰积,不尚阳德而尚阴德也。庆而曰余,不在一身而在子孙也。必举家咸务阴骘,而后可称积善之家。亦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受其余庆。是故余庆易晓,而本然之庆难晓也。书曰,考终命。又曰,祈天永命。此可以言本庆乎,未尽也。当以二氏因果之说,参合易传之说。

        道家谓积功行者,天曹除其冥籍,异诸仙籍,以至于入无极大道。佛家谓修净业者,临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至于成无上正觉。皆言此身之本庆也,其义隐然合于余庆二字中,而儒者未之察耳。有宋钜儒,兴起斯文。以忠孝节义之纲维末造。真有罔极之功于万世,而于此不无遗照焉。乃廓然尽扫天堂地狱,以及三世修因证果之说也。程朱盖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其勉君子至矣。以吾观于君子小人之心,无所为而为者至少也。君子之作善也多近名,苟不彻于十方三世之因,必不足以涤其名根。小人之作恶也多为利,苟不惕以罪福报应之果,必不足以夺其利根。程朱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忌而为恶耶。然后知孔子道及余庆余殃之际,乃彻上彻下之言也。

        愚讲修身齐家之道,一一以孔子之庸德庸言为矩。而所以行庸德,谨庸言,亦必归重于程朱之绳墨。独于三世因果,及三祗修证之实际,则不得不破程朱之关。正欲断君子之名根,拔小人之利根,而使之同修阴骘也。

        修阴骘亦岂易言。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充无穿窬之心,则阴骘可修矣。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日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

        报人之德,不报人之怨。
        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隐人之恶,不隐人之善。
        我不负人,而任人之负我。
        我不谤人,而任人之谤我。

        以深心提人于生死之海,而人以浅心钝置之,毋弃毋亟。
        以热心共人于风波之舟,而人以冷心遐遗之,毋忮毋求。

        销大衅于曲突徙薪,而勋名有所不必取。
        蒙极诬于明珠薏苡,而心迹有所不必明。

        为国家扶欲坠未坠之纪纲,则众嫌不必恤,而又不以气节自有也。
        为世教发难明当明之道术,则众咻不必虞,而又不以门户自标也。

        流俗之所争趋者吾避之,流俗之所共恶者吾察之。
        幽则必阐,而过则必原。
        其道必不诡于中庸,而其心则不求人知,而求天知。
        不患人之不己知,而求为可知。
        求可知之中,不求可为乡愿知,而求可为狂狷知。
        不求可为狂狷知,而求可为中行知。
        不求可为一乡一国之善士知,而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
        不求可为天下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万世之善士知。

        亦不必求为万世之善士知,而求可为依中庸之君子遁世不见知而不悔者,默相知于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之中。
        又不求生前之遐福,而求可质诸三界之鬼神。
        不求死后之荣名,而求可俟千百年之后圣。
        则阴骘之至也。阴鹭之至,人不知而天知之。可以转凡身而为圣身,离人道而登天道。上帝命之治世,诸佛提之出世矣。此非从身所感本然之庆欤。一身不足以尽积善之庆,故其余又及于子孙。皆感应自然之理也。传家者审诸。

        注:明管东溟先生,名志道,字登之,江苏太仓人,学者称东溟先生,生于嘉靖十四年,卒于万历三十五年,寿七十三。(摘自《印光法师文钞·附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