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1|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法里讲“空”,是什么也没有了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30 16:56: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前语:不了解佛法的人常说,佛法就是说“空”么,什么都空,空空如也,连佛门都叫“空门”,不是吗?今天稍加一说,佛法的“空”是指什么。但凡是人,尚且知道眼睛能看,鼻子能闻,嘴巴能尝,脑袋会思想,所有这些感知到的东西都是切实的存在,如果佛法对此视而不见,硬说一个空,凭谁也不服气。再者,世间人说“空”,多指“虚空”,因为虚空没有形相,没有大小多少红黄黑白,凡夫世间的“有”皆靠“虚空”对立而显。那么,佛法说“空”,首先不是这个虚空。我们为了能够区分,把佛法之空,说为“真空”,注意噢,真空不是抽去空气的保鲜筒。这个真——不可见(就是说通过凡夫的感官和意识心是没有办法感知的),惟以智知!用白话说就是,佛法讲的“空”,我们是没有办法感知的,用我们的意识心是达不到这个层面的,只有通过打开我们的智慧之门,才能知晓。这里就通过师父常说的两个比喻来帮助大家开智慧。

    一个是做梦。我们做梦时,梦里境界山光水色,感觉到跟现实世界一样真实,在梦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应有尽有。可在梦中时,我们肯定不会知道——我是在梦中,我和我的世界是做梦的我变出来的。因为你一旦明白这些时,你已经醒了。那么“真空”就相似于“做梦的人”,你在梦中是想不到,看不到,觉察不到的。而你一旦觉知,这个世界都是我一个人一个念变现来的,这时你已经醒了。佛法里讲,你已经开悟。第二,伸出我们一只手,且把“拳头”比做“真空”,把“手掌”比做“妙有”,我们看,在手掌的时候能不能看到拳头的形相?眼睛虽看不到,心里却知道,手掌就是拳头,对不对?这就是真不可见,惟以智知。

    佛门是“空门”,也是这个概念,《楞严经》讲“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是说十方诸佛,都是由觉悟、证悟此理而成就的。空,虽不可见,但是凭智慧可以见。实际上,你加深观照,就会发现,空当下就是有,空从来不离有,依空而起妙用,真空即是妙有,不需要破相见性,我们在相就可以见性。

    相呢,就是大千世界;见“性”,就是见“空性”,空智,真空(一个概念)。见到空性以后,真空当下即是妙有。拳头当下就是掌,梦里千万当下就是梦人。换言之,凡夫当下就是佛,佛当下就是泥巴,泥巴当下就是黄金,就是一股风,就是二千斤,就是红黄黑白,就是人我是非,就是生住异灭.....在手掌见拳头,在梦中见梦人,都没有离开当人当下,就是一颗心在搞变现。所谓修行,就是把握住当下的心,才是真正扼住命运的咽喉,你知道不管是千千万还是万万千都是它搞的鬼,对不对?

    要想切实圆融、圆满的搞明白这些问题,必须研读《楞严经》、《法华经》不可,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法华经》药草喻品当中的一段经文。因为雨能润能化,佛以“一味雨”打比喻,而众生“随类得解”,随着我们各自不同的心量与领纳能力,成就自己的果位,佛把它比为“小药草、中药草乃至小树、大树”。修行人也可根据这里对照自己的修行品位,是阿罗汉还是辟支佛,还是证到空性,还是从空出有,还是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圆融。



    贵贱上下,持戒毁戒,威仪具足,及不具足。正见邪见,利根钝根,
    等雨法雨,而无懈倦。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
    或处人天,转轮圣王,释梵诸王,是小药草。知无漏法,能得涅槃,
    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
    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又诸佛子,专心佛道,
    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安住神通,转不退轮,
    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佛平等说,如一味雨,
    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以此喻,方便开示,
    种种言辞,演说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滴。我雨法雨,充满世间,
    一味之法,随力修行。如彼丛林,药草诸树,随其大小,渐增茂好。
    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诸世间,普得具足。渐次修行,皆得道果。
    声闻缘觉,处于山林,住最后身,闻法得果。是名药草,各得増长。
    若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是名小树,而得増长。
    复有住禅,得神通力,闻诸法空,心大欢喜,放无数光,度诸众生,
    是名大树,而得増长。
    《法华经》药草喻品
    印广门清法师:贵贱上下:这是特指大乘佛法。「贵」,当官做府的,既不高攀他也不下贱他;「贱」,三教九流,只要愿意听法,我们都接纳。持戒毁戒:不管是在家出家,你能持戒,我们赞叹。你在毁戒,这个道场也不拒绝你。威仪具足,及不具足:你潇潇洒洒也好,你这个衣衫破烂,那个鞋子拖在脚上,也收容你。正见邪见:你就是诽谤佛法、不信佛法,我们仍然接纳你。只要你来,我们就有办法教化你。

    佛当年教化众生也是这样,那些婆罗门啊,修各种法门的那些修行人啊都有诽谤——这个释迦牟尼佛搞什么名堂啊?王公贵族、强盗土匪、卖淫嫖娼,统统都在这里。头发长得这么长,身上臭天轰地的,统统都笼络在一起,乱七八糟。这些情况看看释迦牟尼佛传就知道了,这是特指大乘佛法平等心。现在大部分道场都是严守小乘清规戒律。各人入乡随俗,到了哪里就要尊重哪里的规矩。大乘法跟小乘法要互相包容,即使我们修大乘法,也要恒顺众生的根机,该庄严时不能邋遢,该严格时也不能懈怠。

    师父经常讲:大乘佛法修行最潇洒、最自在。管你是非好坏长短,你只要明白了「如来藏」,你就成就;你就是认为你不成就,你也成就了。摩诃迦叶是不是讲这个法呀?过去他们并不信大乘法,却传大乘法,即使不喜欢不相信,他也成就了,因为你的真人明白了。大乘法以巨大的慈悲心包容一切有情无情。所以「利根钝根,等雨法雨,而无懈倦」,这就是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不漏一法。要想成佛别无选择,你必须有这种心量。

    一切众生闻我法者,随力所受住于诸地:这又是在重复上面的说法,虽然是一味之法,根机不一样,他所得到的受用和成就的果位千差万别。就是同样处于人道,同样处于天道,他的这个境界也是千差万别。所以佛下面分别这个大类:

    或处人天:是人道和天道。转轮圣王,释梵诸王:同样在人天当中,还有王与臣与民。天上有天王、有天子,地上有地王和地子,地子就是地球人。地上最大的王是「转轮圣王」。天上的王,释提桓因是欲界天的天王。诸梵天的天王是色界天的天王。是小药草:这是比喻以上这种境界都是小根机、小受用、小福报的众生。

    知无漏法,能得涅槃,起六神通,及得三明。独处山林,常行禅定,得缘觉证,是中药草:前面的「六神通」、「得三明」是阿罗汉,这里专门在山林里修行的叫「缘觉证」,是辟支佛,说为二乘。阿罗汉是小乘,辟支佛是中乘。一般地把它说为二乘,是中药草。

    求世尊处,我当作佛,行精进定,是上药草:这是藏教菩萨,修行跟阿罗汉、辟支佛一样,要证「人我空」,发心比他们大。「我当作佛」,懂得要作佛要度众生,所以叫「上药草」。

    又诸佛子,专心佛道,常行慈悲,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名小树:这是指通教菩萨修禅宗,发心要行佛道。 自知作佛,决定无疑:是通教菩萨破除「灭相无明」那种烦恼。通教菩萨他只认为,证得了「法我空」,又在这个「人我空、法我空」中,以这种智慧、以这个寂光,在冥中加持一切的万法。虽然他不出空,他是以这种「寂灭相」在冥中加持万法。

    安住神通,转不退轮,度无量亿百千众生,如是菩萨,名为大树:这里对照别教菩萨。「安住神通」是表从空出有,以神通示现种种的应化身,转不退法轮,大行菩萨道教化众生。别教菩萨的不退转法轮是见空性不退,为什么?他是从空出有,作为别教的初住位。度无量亿百千众生,所以别教菩萨的心量比通教菩萨的又要大,他最高成就相当于圆教二行位的菩萨。

    佛平等说,如一味雨,随众生性,所受不同。如彼草木,所禀各异,佛以此喻,方便开示:佛在这里还是反复地强调,佛是平等法供养。但是众生能得到多少受用,决定于各自的根机和心态。

    种种言辞,演说一法,于佛智慧,如海一滴:佛以无量的言辞演说的还是一个法,就是讲「心地法门——万法唯心所现」。佛有无量的智慧,但是在一定的时空点,他即使讲得再多再多,都如大海中的一滴水而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的智慧是无量的。而佛也感到很遗憾,怎么样讲都是如海之一滴,他没有更大的本事来讲得更多。

    我雨法雨,充满世间。一味之法,随力修行,如彼丛林药草诸树,随其大小,渐增茂好。诸佛之法,常以一味,令诸世间,普得具足。渐次修行,皆得道果。声闻缘觉,处于山林,住最后身:前面的经文佛是反反复复强调一味说法,受益不同。从这里往下呢,就是佛再具体地分析各种不同层次的修行人都在不同的境界上多多少少有所增长。声闻缘觉这二乘修行人,他们是「住最后身」,最后一次在人间现相。那么这次灭度以后,他永远不会再到六道里来受生;除非他愿身再来。闻法得果,得的那个果就是「住最后身」。各得增长:这也叫增长,他从六道凡夫证二乘果位。

    若诸菩萨,智慧坚固,了达三界,求最上乘,是名小树,而得增长:这里的求最上乘,是当时相对于小乘、中乘而言。通教菩萨可以破除法执,证得一切的有情无情归于一个空性,一个念。

    复有住禅,得神通力,闻诸法空,心大欢喜。放无数光,度诸众生。是名大树,而得增长:这是讲别教菩萨「从空出有」。闻诸法空,首先他明白了一切万法皆归于空性,也就是说他「得神通力」,已经从空出有。虽然「从空出有」呢,但他并没有失去那种证得空性的功德,叫不变随缘;出有以后呢,「闻诸法空,心大欢喜」,叫随缘不变。这个「放无数光」,是指别教菩萨证得中道之义。

    如是迦叶,佛所说法,譬如大云,以一味雨,润于人华,各得成实。
    迦叶当知,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
    今为汝等,说最实事,诸声闻众,皆非灭度。汝等所行,是菩萨道,
    渐渐修学,悉当成佛。
    这是反反复复比喻佛法如甘露大雨。

    润于人华:「人」,注意,这里是指一切的万法都是「人」。这个「人」就是我们一个「真人」,就是我们一个念。「华」是表无量。无量的万法都是我们一个念所变现。现在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又以肉身佛化现于世,把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公诸于世,让在迷惑颠倒中的众生知道回头,叫「润于人华」。

    各得成实:「实」就是果,最后统统归于大光明藏。那么藕益大师对此有一种解释很好。他讲「各得成实」,归于「一地四微」。一地就是我们一个真实的心地,四微是相对于四大而言。我们平常讲地水火风「浮尘」四大,在浮尘之先还有「微尘」。所谓「微尘」就是指色香味触这四种微尘,肉眼不可见,天眼可以见,或者高倍的电子镜也可以见。地水火风皆具「四微尘」。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体。由此可以证明地水火风,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啊?水就是火,火就是风,风就是地。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只是由于烦恼习气障碍了我们的智慧德能,我们暂时还没有办法跟这些东西来沟通。

    当破除了想阴,进入行阴这个阶段,我们这个心量就能打开许多许多许多,那时我们这个一念是什么速度啊?一念是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亿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钟之内,你能思维一千二百八十万亿亿次。在那个阶段,我们的心特别细,对这个四种极微呀,我们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水火风四大也好,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也好,都是由这个四微而成就,所以「各得成实」。这个「成实」还是从色法上,来观照到最小,这是最起码。然后呢,再由这个四极微呀,再观照到是由我们的三细无明所成就。所以那个三细中的「转相无明」,首先就成就了色香味触。

    迦叶当知,以诸因缘,种种譬喻,开示佛道,是我方便,诸佛亦然:从〈序品〉开始,就是「以诸因缘种种譬喻」。佛在反反复复地表白,过去讲的一切法都是「开权显实」,由粗往细来引导。

    今为汝等,说最实事,诸声闻众,皆非灭度:阿罗汉、辟支佛都不叫灭度,根本没有这回事,是佛方便说。按照道理你已经证得四果罗汉,已经证得辟支佛,这个烦恼习气是不是应该轻一点呢?你怎么还不信大法?叫你自己去否定去。汝等所行,是菩萨道:虽然不是灭度,你们行的是菩萨道,仅仅是你不知道而已。但你不知道,我不能糊弄你。行为心使,他已经知道什么是菩萨,他当下就是菩萨。渐渐修学,悉当成佛:是指成究竟圆满之佛。

    「 弘扬传播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功德不可限量!」

    历代高僧大德如此重视《楞严经》,因为《楞严经》存在,佛法就存在,《楞严经》如果毁灭了,佛法也就毁灭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大哭
    2018-2-19 12:43
  • 23

    主题

    95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25
    沙发
    发表于 2017-4-30 19:07:20 | 只看该作者
    随喜师兄,布施法雨
    末法时期,弘扬法华楞严究竟了义大法,功德无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7 13:18
  • 1730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8676
    板凳
    发表于 2017-5-2 18:31: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地板
    发表于 2017-5-2 19:48: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法师品》∶"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悯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后,悯众生故,出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22-7-21 10:24
  • 2118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90682

    活跃会员最佳新人灌水之王论坛元老热心会员突出贡献

    5#
    发表于 2017-5-2 22:02:15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0 18:41
  • 0

    主题

    7630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603
    6#
    发表于 2017-5-2 22:20: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来藏之法,就是因果之道,如影随形(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真心实相就是心现识变,即因即果,即心即法,即性即相,即空即有,即虚即妄。一切皆为自心取自心之应供。随拈一法,皆为如来法身真常,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妙用在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一乘道中,万法皆空,因果常恒。三空境圆,本末究竟。如是因缘果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如是生死梦幻,非幻成幻。真妄不二,生灭一如。如是觉如是行者,随缘于道,了无牵挂。安住是中,真净无漏。唯一佛乘,周遍法界。随心应量,因果一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7#
    发表于 2017-5-3 06:39: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万法唯心,没有哪一法不是心,即明心;心现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由心而现,即见性。法即心,心即法,是一不是二;佛即众生,众生即佛,是一不是二。万法一念,一念万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8#
    发表于 2017-5-3 06:40: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入佛知见:当不明白生死的时候,人人都贪生怕死,当明白人从来没有死过,你会有从未有过的欢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法喜,这就是解脱知见。如果再深入一点,明白无量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大光明藏中没有哪个不是哪个,你就是入菩萨的知见。再深入一点,明白所有的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空间、万法,都是自己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变现来的,十法界万法共用一颗心,是一个本体,万法一心,万法共用的一心就是真正的自己就是佛。那么万法唯一心所现就是一个念变现而来,一切的万法现与不现都在一心里本自具足,法尔如是,本来就在。万法共用的一心表[性],一心随缘一念变现出来的万法表[相],一心[性]的当下即是万法[相],万法[相]的当下即是一心[性],这就叫性的当下即是相,一心的当下即是万法。相的当下即是性,万法[相]的当下即是一心[性],这就叫性相一如,都是一个本体,都是一个心,都是一个自己,这就叫佛。自己本来就是佛。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人,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佛,万法都是你自己一个念变现而来,这就是佛之佛见。万法就是你自己一个人一个佛,仅此而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9#
    发表于 2017-5-3 06:40: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学佛法是有次第的。先会做人,再从五戒十善开示,持咒诵经念佛消业。每天按照妙印法师讲的:第一、从饮食上,你是否已经完全开始:不吃任何肉,不喝任何酒,不吃葱,不吃蒜,不吃韭菜,不吃洋葱?(这是佛陀在《楞严经》里的开示)第二、你是否每天坚持楞严咒、大悲咒和十小咒?每天念八十八佛名号或其他佛号?每天都有30分钟到2小时的静坐?请记住:是每天。 如何消业障? 一是:用“果报”来消业障(不学佛的人,几乎都不出这个范畴); 二是:用“念佛、诵经、持咒”来消业障(修行得力的学佛人)。 三是:果报和念佛同时发生而消业障(大部分学佛人是在这个范畴)。 不用“修行”来消自己的业障,就是用“果报”来消自己的业障。您将如何选择? 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不按佛经上讲的办法消业障,你的业障怎么办?  明白了再多的道理,不去念佛诵经持咒,就当下成分真佛了,这是说大话骗人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0#
    发表于 2017-5-3 06:41: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释迦本师即与授记成佛。又大势至菩萨化身印光大师开示,闻法华经者即往生,而且往生即登一生补处,速得成佛。 读诵《法华经》能得无量无边殊胜利益故,读诵受持者无不成佛故,在此普劝一切大众共同来读诵此无上妙典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