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意用了三天的功夫写了这篇《真传一句话“如是我闻”——就看你闻不闻》。这篇感悟是如意四年学楞严的心血和结晶。文中对于佛法的真谛,展露无疑,让您当下证悟,当下往生。决定成佛犹如微尘扬于顺风---《楞严经》。分享给大家。希望见者珍惜,阿弥陀佛! http://user.qzone.qq.com/513178015/infocenter#!app=2&via=QZ.HashRefresh&pos=add
圆顿大法修行的特点:不仅仅一部经,能让你开智慧。乃至一段经,一句话,一个标点都能让你成就,让你当下了生脱死。为什么?因为圆顿大法是心地法门,是修心而不是修行,全靠用心去感悟,一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所以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这个道理。假传万卷书,就是指三藏十二部经。真传一句,就是一句“如是我闻”。今天我们就以“如是我闻”这句话为例,让大家深刻体悟这个道理。
大家知道,所有的佛教经典,几乎每部经开头的第一句话,都是“如是我闻”。这就说明了“如是我闻”不仅仅是佛教经典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他在佛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一句“如是我闻”,就是《法华经》和《楞严经》的浓缩;就是一心三藏的精髓;就是三藏十二部经的总纲领。它说尽了人生宇宙的真理,说尽了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本然,说尽了万法的来龙去脉。“如是我闻”真实义!岂是“如是之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说”这么简单?!你果真搞明白了这四个字的真实法理法义,当下开智慧,当下成就。
那么什么是“如是我闻”呢?“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
“如是我闻”的“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形无相,如如不动,不生不灭的真心,究竟讲这还是方便说。“如”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相之实相,就是一心三藏所讲的空如来藏(通常把它说为真空)。就是阿弥陀佛的“阿”。虽然它无形无相,但它真实存在,灵明不昧。虽然它真实存在,但没有任何形象,而我们又看不见摸不着。佛法就这么妙。就像我们每个人虽然都有头顶,但谁也看不见自己的头顶,但你不能说它不存在。它本身真实存在的,我们的真心就如同我们的头顶是一个道理。
“如是我闻”的“是”,指的是我们耳闻、目睹、身受的十法界,即一切有形有相的万法、万相就叫“是”。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无量的时间。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无量的空间。以及在时间,空间中无量的万法,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泥巴瓦块。乃至酸甜苦辣,是非长短,生住异灭等等的感受,统统都叫“是”。“是”就是我们所说的无不相之实相,就是一心三藏所讲的不空如来藏(通常把它说为妙有),就是阿弥陀佛的“弥陀”。
“如是我闻”的“我”,就是指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也可以说离一切法,即一切相。也可以说离一切相,即一切相。还可以说离一切法,即一切法。法和相是不二的。
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非中。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即中。非空非有非中的当下,即空即有即中。它随缘现空现有现中。换句话说,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是。为什么呢?讲它什么也不是,是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无形无相,我们很难用世间任何有形有相的一法去表达我们的真心,所以它什么也不是。讲它什么也是,是因为真心从来没有离开我们,我们之所以能吃饭能穿衣,能干活能走路,能睡觉的那个“能”,都是真心在起作用。尽虚空遍法界就是当人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的变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它就在我们心里,只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们心里。如果不在我们心里的话,无论你怎么变都变不出来的。就如同种地一样,如果我们春天没有把种子撒在地里,无论你怎么样除草、浇水、施肥,都不会长出庄稼来的。“我”就是一心三藏。就是中道第一义谛。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大道至简,真理至易。就是空不空,就是对不对,就是有没有。这就是真理,真理不可战胜。
上面提到了性具功德。什么是性具功德呢?性具功德,就是指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本具的那种无形无相的本体,性具功德是本体之性,事造功德是本体之相,变现功能是本体之用,本体非性非相非用,而即性即相即用,随缘现性现相现用。一般我们把空如来藏说为性具功德。那么与性具功德相对应的就是事造功德。一般我们把事造功德说为不空如来藏。譬如:我讲“如是我闻”,在我脑袋没有想,嘴巴没有讲之前,它在不在我心里呢?一定是在。如果不在的话,我怎么讲也讲不出来。虽然在,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心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就是真实存在。当遇到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因缘具足的条件下,我就会把它讲出来。当我讲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语言相。把它写在纸上就变成了文字相。用心去观照就知道它的法理法义。这就是事造功德。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当下就变现为有形有相的事造功德啦。
我们还可以把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观照为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就拿《楞严经》阿难七处征心来说吧。阿难分别从内、外、中等七处找心,佛全部破解了阿难。当我们真正明白真心本来面目这个道理以后,再去观照阿难的七处征心,阿难把无形无相的真心当成物质啦。既然是物质就有一定的处所。阿难七处征心,你不能讲它对,也不能讲它不对。你讲它对吧,我们的真心无处不有,所以你不能讲它对。你讲它不对吧,我们的真心无处不在,阿难讲的七处,都没离开我们的那颗心,所以你不能讲它不对。所以我们的真心非对非不对,现对现不对,即对即不对。呵呵!对不对就对啦。这就是圆教中道了义之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如是我闻”四个字。下面把我们平时经典中常用的名相词与“如是我闻”来一 一对应:
如: 无相之实相 空如来藏 阿 实相般若 性
是: 无不相之实相 不空如来藏 弥陀 文字般若 相
我: 无相无不相之实相 空不空如来藏 佛 (观照般若) 性相一如
如: 理 本 实 空 虚 第一义谛
是: 事 迹 权 相 妄 第二义谛
我: 理事不二 本迹不二 权实不二 体用不二 虚妄不二
上面我们分别简单介绍了“如、是、我”三个字。也讲出了一心和两个藏,一心,就是指我。两个藏:一个是空如来藏(如),一个是不空如来藏(是)。下面我们再继续观照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其目的是要交代第三个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相无不相之实相。也就是阿弥陀佛的“阿弥陀”。
圆教所讲的空是“对有说空”,圆教所讲的有是“对空说有”。空有不二,性相一如。真空本来不空,妙有本来非有。你如果讲真空,空的话,那妙有从何来呀?你如果讲妙有,真有的话。真空无生做何解呀?所以首先要搞明白,生和现的区别。所谓的“生”:是别教的境界,生是有二法门。譬如:妈妈在医院生了个儿子,妈妈就是妈妈,儿子就是儿子,儿子再也回不到妈妈肚子里面了。所谓的“现”是不二法门,就是一个东西。譬如:妈妈梦中生了个儿子,梦中的儿子当下就是做梦的妈妈所变现的。做梦的妈妈当下就是梦中的儿子所变现的。一字之差,就是天地之别。明白这个道理,万法都是平等的。哪里存在谁生谁呀?所以真空本来不空,空的当下就是有,就是空不空;妙有本来非有,有的当下就是空,就是不空空,空不空就是不空空。
下面我们用拳头和手掌来说明这三个藏。我们用拳头来表空如来藏,用手掌来表不空如来藏。当我伸出拳头的时候,我眼睛看到的是拳头,心在拳头的当下就见到了手掌。那拳头生了没有啊?手掌灭了没有啊?拳头也没有生,手掌也没有灭是吧,拳头的当下就是手掌,“如”的当下就是“是”,“阿”的当下就是“弥陀”,空如来藏的当下就是不空如来藏,就是空不空如来藏;当我伸出手掌的时候,我眼睛看到的是手掌,心在手掌的当下就见到了拳头。那手掌生了没有啊?拳头灭了没有啊?手掌也没有生,拳头也没有灭是吧,手掌的当下就是拳头,“是”当下就是“如”,“弥陀”的当下就是“阿”,不空如来藏的当下就是空如来藏,就是不空空如来藏,空不空就是不空空。
果真明白这个道理,就叫“闻”。“闻”就是用心去观照,不是用耳朵去听。用心去见眼睛所不能见的东西,才是“真见”。但是这个“见”一定不离开拳头和手掌的当下。当我伸出拳头的时候,你眼睛仅仅看到拳头。而你的心不能在拳见掌。这个时候,“手掌”就藏(cang)在“拳头”里。“是”就藏在(cang)“如”中。“弥陀”就藏(cang)在“阿”中。自己和自己捉迷藏(cang)。当你眼睛看到拳头的当下,心在拳就能见掌,在“如”就见“是”,在“阿”就见“弥陀”。不离拳头的当下见到不见之见,这个叫“闻”。“闻”的当下,你就出了如来藏(cang)。出了如来藏(cang),你当下就是如来。
当我伸出手掌的时候,你眼睛仅仅看到手掌,而你的心不能在掌见拳。这个时候,同样“拳头”就藏(cang)在“手掌”里。“如”就藏(cang)在“是”中,“阿”就藏(cang)在“弥陀”中。还是自己和自己捉迷藏(cang)。当眼睛看到手掌的当下,心在掌就能见拳,在“是”就见“如”,在“弥陀”就见“阿”,不离手掌的当下见到不见之见,这个叫“闻”。这就是《楞严经》所说:“能见的是心非眼”。就是观世音的“观”,叫又见。这个时候你就破如来密因,出如来藏(cang)。出了如来藏(cang),你就是如来。“如是我闻”,就看你闻不闻,就看你会不会用心,就看你怎么样用心。
世间人执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就是众生的迷惑颠倒。我们学佛的目的,无非是拓宽我们的心量,转变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念,错误的知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你眼见到的也不是真的,眼睛也会欺骗我们。你今天听到的也不是虚的,它就是真实存在。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明白这个道理,你当下就开大智慧。《楞严经》和《法华经》如来藏心地法门都是给我们开示这个道理,也难怪祖师大德讲“开慧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一定有它的道理。若非前世修佛慧,与此正法不能闻。
讲到这里,我们还仅仅停留在别教“真如”(空如来藏)这个位置。“如是我闻”四个字才讲了“如是”二字,这样还不究竟。即使都见到了“真如”,见到了空性,但按照分别法来讲,见道和见道也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者见大,小者见小。怎么个不同呢?通教的菩萨见真,要破有归空,破一切相见空性为真。讲什么真佛无相,真法不可说,连佛的三十二相都要破。《楞严经》针对通教菩萨讲:“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为什么说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呢?这个真还不是真正的真。因为它是带妄显的那个真,还是对待法,见真重增一重尘,所以这个真还不究竟,还是妄的。别教的菩萨见空性是真,见有相也是真,它是亦空亦有次第三藏。譬如:我的手掌握回来就能变成了拳头是我,拳头伸开就能变成了手掌也是我,它是有次第的。圆教的菩萨见空性,当下是有是真,见有相当下也是空是真,是在拳见掌,在掌见拳,掌拳不二,空有一如。主要强调的是“当下”二字。注意:对圆教菩萨来讲,这里讲的是“真如”,还是方便说,还不究竟,还没有彻法底源。究竟讲,圆教的见道,在空见有就是明心。就是明白一心。天地万法在有见空就是见性。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大至佛刹,小至微尘,所有的万法都是同一个心所变现的。换句话说,当你真正懂得拳的当下就是掌,空的当下就是有,就叫“明心”。当你真正懂得掌的当下就是拳,有的当下就是空,就叫见性。《楞严经》又告诉我们:“知妄即真,真妄同二真”就是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禅宗菩萨想要破妄见空的这个妄心当下也是真。所以佛讲“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我们要好好理解佛的良苦用心啊!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三个藏就是一个东西。讲到这里,还不究竟。因为在真和妄,空和有的后面,还有一个能“现”真,能“现”妄,能“现”空,能“现”有的那个东西,就是《楞严经》所讲的“真真如性”,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心”,就是如是我闻的“我”。如果用“如是我闻”来对照的话,在“如”和“是”的后面,还有一个能现“如”能现“是”的“我”。如也好,是也好,如是也好,统统都是我。那么我们再继续跟踪追击,看看三个藏到底是哪里来的呢?三个藏和一心又是什么关系呢?
三个藏不就是我们那一颗心变现出来的吗?《楞严经》告诉我们:“唯心所现”。既然一心当下就能现三个藏,哪里有一心呢?所以是非一。既然三个藏当下就是一个心的变现,哪里来的三呢?所以是非三。非一非三还不究竟。非一非三的当下,可以现一现三,即一即三,这样才最究竟圆满。一心当下就是空如来藏。一心当下就是不空如来藏。一心当下就是空不空如来藏。这里的“一”,不仅仅是指总体的“一”,每个个体的“一”同样是。由此我们知道空如来藏的当下就是一心三藏。不空如来藏的当下就是一心三藏。空不空如来藏的当下就是一心三藏。这样我们就知道,三个藏是一个心变现出来的,既然是一个心的变现,就没有谁不是谁,三个藏和一心就是一个东西。能现所现不是二,又不是一,即是一又是二,即一即二,非一非二。
下面我们还是用拳头和手掌来说明一心三藏。我们的手既能变现出拳头,也能变现出手掌。但变现的拳头也好,手掌也好,都没有离开我们的手。我们的手非拳头非手掌,可以随缘现拳现掌,即拳即掌。这就是圆融圆满圆通的一心三藏。如果与“如是我闻”对应的话,那个能现如,能现是的我,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真理就把握在我们手里。佛法是心法,要用心去感悟,要用心去观照。如同《心经》所讲:用观照般若去观照文字般若,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实相般若啊!
既然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无形无相的,那么你的如,我的如,泥巴的如,瓦块的如,天人鬼畜的如,诸佛菩萨的如,牛屎狗粪的如统统都是同一个如。真心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里的心就是本具的那个空性)。它的妙用是无量。无量的“是”,没有谁不是谁。你讲白骨精是假的,那释迦摩尼也是假的。你讲阿弥陀佛是真的,那臭狗屎也是真的。你讲真善美是你,假丑恶不是你,那你就不是真正的真善美。《楞严经》讲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就是这个道理。每一法的当下都是如来的全体。相有别性无殊。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大光明藏中没有谁不是谁。百界千如,万法一念(注意:在理解妙有的时候,一定不能把自己置身于万法之外。自己就是无量万法中的一法。万法就是我,我就是万法)。无量的万法之间,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没有哪几法不是哪几法。在这里仅仅讲空、讲有还不究竟。还有一个能现空能现有的那个东西,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才是真真如性,才是圆顿了义大法的见道。虽然能现空现有,但并不是比空和有就大。真真如性,非空非有非中的当下即空即有即中,这样就彻法源底啦。法尔如是。
三个藏是一个东西。一心和三藏也是一个东西。无量的如,就是同一个如。无量的万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没有哪几法不是哪几法,统统归于不二法门。佛法不就是讲不二法吗?不二是对二说不二,不二就是一,不一就是二。如同把“一”首尾相连,就形成了一个圆。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无始无终,即始即终,这就圆融圆满圆通了。讲到这里,也没什么好讲的了,一心三藏也是方便说。明白这个道理,三藏十二部经都是废纸,佛的金口玉言都是废话。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白,佛过去讲的方便法都是为了引导到如来藏大法上面来的。好好感悟佛的良苦用心啊!佛为什么把他原来讲的方便法说成是“诸法戏论之粪”,我们这下全部明白了吧。当你读懂《法华经》和《楞严经》以后,那“戏论之粪”是不是我们的心变现的呀!既然是。牛屎狗粪当下就是我。戏论之粪当下也是我 。佛法太妙啦!望大家好好感悟啊!
所以“如是我闻”,“如是”就是我,我就是“如是”。“如”的当下就是“是”,“是”的当下就是“如”。“如是我”就是“阿弥陀”。“阿”只有一个,“弥陀”有无量个。一个“阿”的当下就是无量的“弥陀”,无量“弥陀”的当下就是一个“阿”。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没有哪一法不是我。没有哪一法不是阿弥陀。(每一法都同时具足两种功德妙用:一种是性具功德,一种是事造功德)你果真搞明白“如是我”啦,就叫“闻”。你果真搞明白“阿弥陀”啦,你就是“佛”。真传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三藏。一心三藏就是成佛之道。就是楞严大定。就是自性本定。明白一心三藏的当下,你就成就了。就看你闻不闻?!!!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
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