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人生定数与变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14:16: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前语:
    许多人把今生今世能发多少财、做多大官,看成是今生今世的劳动成果,这是迷惑颠倒。我们今生今世做的一切,在来世才能回报,因果通三世。你今生今世的福报,前生前世早已定下。
    你要想既解决今生今世,又解决来生来世,必须发大心修行正法。你的财产是前世布施供养的回报;你的健康和长寿是你前世不杀生、放生的回报;你聪明智慧能够管理国家、管理企业,是你前世听经闻法的回报;
    那么我们种种生老病苦,是前世杀生、偷盗.......做种种有损于社会公德、人伦道德之事的回报。苦与乐这两种果报交织在一起,都与我们的修行密不可分。发大心修行之人,不仅修来世,而且可以改变今生,用变数来改变定数。
    今天分享《法华经》药草喻品相关经文,这品经文里,佛讲了三千大千世界的风雨、山川、大树、草木、土地等等,以此比喻修行人的等级、境界、心地。佛经上讲的雨和地,都是比喻我们的真实智慧,指圆顿大法。
    雨是能润能化;地是能生能长;树呢,分为大树、中树、小树——大树是比喻别教法,中树比喻通教法,小树比喻藏教法等等;药草呢,有双重含义,既指普通的树木华草和普通的众生,又比喻修行人回小向大,进入菩萨道修行。要注意,此处特指为摩诃迦叶当机说法,又把摩诃迦叶喻为是药草。

    迦叶,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山川溪谷土地,所生卉木丛林及诸药草,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密云弥布,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一时等澍,其泽普洽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三千大千世界”,指众生世界。太阳系是以须弥山为中心,在须弥山脚有一重香水海,然后一重金山。这个香水海和金山,都是围绕须弥山脚一圈。这样一重香水海、一重金山,一共是七重,在第七重金山外面是第八重海,叫咸水海,也叫苦海。
    咸水海之外就是铁围山。须弥山四周的国土,东部是东胜神洲;西部呢,叫西牛贺洲;北部呢,叫北俱泸州;我们在南瞻部洲。那么在须弥山的半山腰,是四大天王的国土。东方是持国天王的国土,叫「黄金埵」;南方是增长天王的国土,叫「琉璃埵」;西方是广目天王的国土,叫「白银埵」;北方是多闻天王,叫「水晶埵」。
    半山腰呢,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围绕须弥山而转,满天的虚空有无量的星星。山顶是第二层天忉利天天王和三十二个小天王的国土。再往上是「虚空天」,跟这个须弥山已经不是一片国土了。第三层天往上是依虚空而住。
    “山”:比喻地水火风四大和合之色身,指「色阴」;“川”,比喻「受阴」。我们一睁眼睛是不是感觉外面有东西呀?心对外界的第一感觉就是「受阴」。为什么以「山」来比喻「色阴」呢?它有形相,是坚固的物体,我们容易感觉到。

    「川」是山与山之间的平地,那个平地在下雨的时候有水,雨停以后它就可能变成干地,但似干似湿,就像「受阴」一样,有时感觉到有东西,或感觉到没有东西。比如眼睛睁开感觉到亮,闭起来感到暗。
    “溪”:山涧的小河流,是不是弯弯曲曲的?它比喻「想阴」。我们的思想意识有时候是不是弯弯曲曲的?讲话不愿意直来直去,有时半明半暗的。这个「想」就是「受阴」感觉到以后——比如说感觉到亮了,觉得这个亮光很强——变出了第二念以后,它就是思想,叫「想阴」,它已经在分别了。「受阴」只有第一念分别,「想阴」的分别是无量的。
    “谷”:两山间的夹道或两山之间。「川」与「溪」限于山与山之间的地面;「谷」呢,是上面的虚空空间,这是比喻我们的「行阴」,也就是第七识灵体。
    “土地”:比喻「识阴」,「识阴」就是阿赖耶识仓库。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意识心是即生即灭,时过境迁就没有了,所以六种意识心它没有实体。但没有实体是方便说——如果没有实体就好了,你可以尽情地吃喝玩乐,谁也不会记你的帐,你不会受果报,你不吃白不吃,不玩白不玩,好好地玩;
    但是没有实体也糟了——你今天在这儿听经是白听,师父在这儿讲经也是白讲,因为讲了以后又没有了,所以它并不是没有实体,这是佛的方便说,它永远都不会消亡。
    那么我们又感觉不到它哪里去了,其实它就跑到「识阴」到这个种子仓库里去了,是通过「行阴」,也叫「传达识」(小编语:行阴也称第七识、传达识、灵魂、见分、见精等等)而跑进去的。
    那么我们将来轮回,又由第七识从第八识里选择一个已经成熟、占主导地位的这个种子来决定,你是做人、做天、做鬼、做畜生,成佛成菩萨也是这样。
    明白这个道理,就懂得怎样行持好这一辈子,怎样抓住当下。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讲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情、动的每一个念,都保存在仓库里,永远都不会消失。佛讲,我们生生世世造的善业恶业、不善不恶之业,如果有形有相的话,尽虚空遍法界都没有办法容纳,幸亏它无形无相。
    但是生生世世跟随我们,不相舍离。所以特别是修行人呐,想成佛的人呐,明白这个道理何等重要啊!便宜给我们沾光了,真是沾光了。你这一念心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一念即成佛成菩萨。
    那么过去世造的种种业,可以成为你与广大众生结缘、帮助他们、教化他们这种媒介。所以佛要来教化我们,就是因为生生世世跟我们结下了善缘恶缘和佛缘等种种缘分,缘分在这里呀!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抓住当下,行正业、行佛业、行菩萨业。

    佛法讲三世因果报应,我们今生都是来酬业的。许多人把今生今世能发多少财、做多大官,看成是今生今世的劳动成果,这是迷惑颠倒。我们今生今世做的一切,在来世才能回报,因果通三世。
    有人讲:「我哪有时间来学佛啊?我要挣钱,我要养家糊口啊!」你错了,你今生今世的福报前生前世早已定下。你要想既解决今生今世,又解决来生来世,你发大心修行正法。你的财产是前世布施供养的回报;
    你的健康和长寿是你前世不杀生、放生的回报;你聪明智慧能够管理国家、管理企业,是你前世听经闻法的回报;那么我们种种生老病苦,是前世杀生啊、偷盗啊,做种种有损于社会公德、人伦道德之事的回报。苦与乐这两种果报交织在一起,都与我们的修行密不可分。
    发大心修行之人,不仅修来世,而且可以改变今生,用变数来改变定数。比如决定你今生今世当个什么县长,决定你今生今世能过七十岁,财产是一百万,如果你不学佛法,你怎么样都改变不了这个定数;
    那么你通过发大心,可以把今生今世的这个福报改得更大,增加寿命、减少疾病、增加财产,这是肯定的。再比如说你今生今世可能要被汽车撞死,你发了大心以后给你一条命,断你一条腿可能就了事了;你如果功德很大很大,可能做一个噩梦,被汽车撞一下,你就报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要好好发大心修行,都有诸佛菩萨护法神明在冥中来加持来管理。
    所以,「山川、溪谷、土地」来比喻我们的「五蕴」之身。它被一切的烦恼习气所依靠,所以就造成我们生生世世轮回受报;而它的智慧功德,我们连亿万分之一都没有用起来。

    《楞严经》第九卷讲到,我们到一定的境界时,眼耳鼻、指甲、汗毛孔、皮肉筋骨、心肝脾胃,都有主人出来讲话开会。你只要会用心来控制色身,它就能够腾云驾雾,可以千变万化,这都是我们的本能啊!可是我们现在就是可怜地执著一点名闻利养。
    “所生卉木丛林”:「卉」指华草的总称,「木」是树木的总称,「丛」就是草丛,「林」就是树林。“及诸药草”:比喻种种的有情众生。在后面讲的大树、中树、小树,是指菩萨等级;这里是佛面对十法界有情无情一切众生同时说法。“种类若干,名色各异”:就是森罗万相,千变万化。名色:「名」就是假名,「色」就是实法。假名固然是各异,实体是不是也各异呀?虽然都是色声香味触法,但是各人配比的比例不一样呐。
    名色各异,为什么会「异」呀?就是由我们各人你脑袋怎么想、嘴巴怎么讲、手脚怎么做来决定你配比的比例、成分不一样;那么配比的比例成分不一样,就决定我们受不一样的果报。
    所以要明白我们现在修行就是在决定我们未来——是做富人?还是做穷人、贱人?还是做二十八层还是十八层天人?还是做一个流浪狗?还是做一个宠物狗?还是成什么样的菩萨?就是靠我们现在给自己配比材料。大家明白吗?所以「命自我立」啊!
    我们要懂得抓住当下。同样是人,我们这里面的「色受想行识」的配备的比例不一样的。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呀,我们要抓住当下!这是不是跟师父讲的《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二关对起头来了?名色各异,实际上就是讲「非同非异」。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1-22 18:21
  • 293

    主题

    6790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9627

    论坛元老灌水之王推广达人

    沙发
    发表于 2017-4-22 18:16:17 | 只看该作者
    「如」者「阿」也,「是」者「弥陀」也,「我」者「佛」也。如是我闻,万法皆成;如是我不闻,万法皆不成。
    要知道,佛讲三藏十二部经就是为了讲「如是我闻」;佛讲《法华经》《楞严经》,就是为了讲一个「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就是为了讲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如果不知道佛是怎么回事,找都找不到,能成佛吗?不是异想天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1-3 20:55
  • 4869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82
    板凳
    发表于 2017-4-22 19:17: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地板
    发表于 2017-4-22 20:16: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第一义天),放下屠刀(我执),立地成佛(分真)。在《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在《法华经》说为“一念信解,蒙佛授记”,直至“十地等觉”;在《心经》说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阿弥陀经》说为“食时还国,发愿往生”。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25-2-17 17:53
  • 2

    主题

    317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3637
    5#
    发表于 2017-4-22 22:33:11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6#
    发表于 2017-4-23 11:41:59 | 只看该作者
    如是我闻,它说尽了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我们先来打官腔,从名相概念上对号入座,最后再打比喻,用心来观照这个「如是我闻」。
    如果用「如来藏」来讲:「如」就是讲「空如来藏」,「是」就是讲「不空如来藏」,「我」就是「一心」,「如是我」就是「一心三藏」。
    用「三身功德」来讲:「如」就是「法身功德」,「是」就是「化身功德」,「闻」就是「报身功德」,「我」就是佛。佛具三德。
    对照「阿弥陀佛」:「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我」就是「佛」,「闻」就是智慧,你懂不懂[阿弥陀佛]?
    对照「理事」:「如」就是「理」,「是」就是「事」,「我」就是理事不二,「闻」就是观照,就是智慧。
    对照「性相」:「如」就是「性」,「是」就是「相」,「我」就是「性相一如」。
    对照「真俗」:「如」就是「真」,「是」就是「俗」,「我」就是「真俗一体」,「真俗不二」。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20
    7#
    发表于 2017-4-23 16:18: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1 15:16
  • 0

    主题

    5597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714
    8#
    发表于 2017-4-23 21:12: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是我闻,它说尽了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的本来面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5-1 10:20
  • 430

    主题

    1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320
    9#
    发表于 2017-4-23 22:23: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26 14:13
  • 40

    主题

    1362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960
    QQ
    10#
    发表于 2017-4-24 14:03:43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