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亲近僧宝与善知识使我受益良多【倪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17:04: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近僧宝与善知识使我受益良多【倪佳】

    •   我们学佛的人常说:“皈依三宝”,这里的“三宝”是佛、法、僧三宝。刚开始学佛时自己比较重视佛法二宝,每天面佛顶礼,然后就是看经书或者看白话文以及解释经文意思的文章。当然不是说做这些不好,而是说只做这些对我减少欲望所求、消除烦恼习气,熄灭贪嗔痴等是远远不够的。
        
        最近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走访运城、临汾以及出去参学时所遇到的比丘、居士并与其他学佛的善知识交流,使我受益良多,他们有的时候不经意说的一句话会将我很长时间想不通的事情一下子便想通了,真是“拨云见日”呀。有的时候甚至不是直接谈我心中苦闷的事情,是说别的什么事情的时候,他们带有般若智慧的见解,意味深长的话语,大慈大悲的行动,以及高远幽长境界让我无比的开心与舒畅。能遇上他们是前世的约定吗?我想一定是。当然与善知识交流也要随缘不可攀缘,如果肯交流,那么肯交流的当下何尝不是一种随缘呢?
        
        然而与法师接触时必须要切记不论你看见或者听说什么的时候,不可以传出家人的过失。更何况你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从这点来看,就是普通人的过失也不可传。《坛经》当中有慧能大师的偈子: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其中:“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是说如果你的心中还去指责别人的过失,那么你的修行还没到家,其实是自己的心起了执著和分别,是自己的错误。
        
        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未彻悟之前何来的完美之人呢?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在生活中交朋友找不到完人,难道与同修道友交往时就苛刻的去找完美的人吗?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我们要向他学习的优点,这个真理就是大彻大悟的高僧也不否定,难道我们有资格去否定吗?在《坛经》中记载六祖慧能大师在讲法时开头总要称呼听佛法的人为善知识,像六祖慧能这样的高僧尚且如此谦虚,我们又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他人呢?
        
        生活与修行中有错误走弯路并不是最可怕的,而最可怕的是固执己见,不知道反躬自省,只要懂得反躬自省,就还有救,写到这里我想用一篇水平不高的原创诗来写一下自己的修行路:
        
        路曲路直都是路,只缘人在路上行。
        
        心正路弯亦是正,百转千回阔景现。
        
        步移景异有新奇,行进万里景一样。
        
        若能遇境心不动,世间万物皆妙用。
        
        有时候在看电视或者在生活中看到或者听到一些不太好的事就“愤世嫉俗”的大加指责,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但是有几人能够反躬自省呢?中午与一位善知识喝茶的时候他说了这样一段诙谐幽默但发人深省的一句话:人们总是习惯高举道德的板子打在别人的屁股上,难道这个习惯不是错误吗?刚听到这句话时我逗乐了,觉得很幽默,但是后来一琢磨居然惊出了一身冷汗。是啊,自己以前也说过指责别人的话,忏悔,忏悔呀!
        
        所谓忏悔就是永不在造。如果在生活中连容人的雅量都没有,碰到看不惯的就大加指责,那还学什么佛呀?连个心量宽广的好人都没做好,何以去体悟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呢?《论语》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写文至此,自我反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