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1-3 20:55
  • 4869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0 16:4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
    △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 事不三思终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侮辱。
    △ 忍辱,不同于奴颜婢膝的谄媚、屈辱和丧失人格,而是高尚难能的功夫,唯大智慧、大度量的人才能做到。
    △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 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 忍一言,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 有退步时须退步,得饶人处且饶人。
    △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变大。
    △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 忍,是修行者的功夫,宽容的涵养。仁者的心量,故“仁者无敌”。为什么无敌?何以无敌?乃是仁者不与小人计较,他们为千秋万代而争,不为一时之气而争。他们为救苦救难而做,不是为个人私利而做。
    △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
    △ 忍,是一种牺牲,是一种定力,忍是阴德。
    △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
    △ 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 没有忍辱的功夫,无论是修持,无论是作事都达不到理想,一句闲话就要计较,一点小小的折磨就受不了,这种没有力量应付环境的人,是不能担当任务和成就什么的。
    △ 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 忍是身之宝,不忍祸之殃。思量这忍字,好个快活方。
    △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调神和气汤。
    △ 欺人是祸饶人福,忍字可以走天下。
    △ 忍是一种阴德,可以增加福报。所以,如果有人欺侮你、冤枉你、你不但不必担心,而且要感谢人家,因为他为你送来了福报。
    △ 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忿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日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 不能忍辱的人,人家说你两句好,你就笑;说你不好,就拉长脸不高兴。这样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你这不是被人玩的傀儡是什么?你若真的是强汉,就不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跑!
    △ 布袋和尚说: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唾到我脸上,任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若知这道理,何愁道不了。
    △ 忍辱,不但是要忍受别人给予的辱,同时更要忍自己遭遇的境,要于穷困痛苦的逆境中,忍颓丧卑贱之念不生;于富贵顺利的佳境中,忍骄矜沉迷之念不生;于不顺不逆、万法生灭的常境中,忍随俗浮沉之念不生。
    △ 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恨。事来之时最要忍,事过之后又要忍。人生不怕百个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云消,一忍万祸皆灰烬。
    △ 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盖世出世间事,莫不成于忍而败于不忍。彼果是而我非,则过在我矣焉得不忍?彼果非而我是,则我心无愧矣,安用计较为?故学道之人当达物我两空,安心如地,一任牛马犬羊践踏,不生一念瞋恨之心,是名忍辱。
    △ 学道历千魔而不退,遇辱坚百忍以自持。
    △ 贵在忍,记住百忍便成金。见事应以忍为贵,大事化小小无踪。能有修养谓之勇,处世温柔最有用。表现自己量宏大,才是真正有威风,能忍令人百事通,能忍方是真英雄。
    △ 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想犯下错误,之所以会犯下错误,乃是他的无知。”故而,如果有人犯下错误,我们要学会去关怀他、宽恕他。以及以身作则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发怒、生气、讨厌和打击他,否则,我们就与他一样,同样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也犯下了无知的错误。
    △ 法国有句谚语:一旦知道一切,就会宽恕一切。
    △ 生气,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打击自己;怀恨,是拿对方的错误来折磨自己。
    △ “恨”就象牢狱,被囚禁在里面的是我们自己,而非我们所恨的人。
    △ 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无所作为了。
    △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边风。长短家家有,炎凉处处同。是非无实相,转眼究成空。
    △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 怒不变容,喜不失节。
    △ 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
    △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 涵养怒中气,提防口中言,谦恭原益己,轻薄易招愆。
    △ “瞋火能烧功德林”,愈是愤怒的时候,愈要克制自己,不轻易口出恶言,伤人伤己。一时的怒气,无心的语言,往往会毁掉多年辛苦培养的友谊和功德。
    △ 忧则天地皆窄,怨则到处为仇,哀则自己束缚,怒则大敌当头。
    △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 赞谤由人,不必计较。谤可消业,何须烦恼?
    △ 设有人谤我、毁我,自惭无道,概不计较。
    △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办事以尽心为有功。
    △ 试观世界上伟大的圣贤,哪一个不是从讥讽毁谤中成就出来的?讥讽毁谤打不倒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热情的人,恰恰是讥讽毁谤,方显出伟大的人格和圣贤的节操。
    △ 所有成就伟大事业的人,他们常常把一些委屈置之脑后,他们吃了亏也不懊丧后悔,因为吃了亏的人能够得到海阔天空,得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空间以及更多的精力去面对其他的大问题。
    △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 含容终有益,任意易生灾。
    △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 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远。
    △ 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地培一点子种孙收。
    △ 忍片时,风恬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 凡事付之一笑,于人无所不容。
    △ 宽性宽怀过几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随高随下随缘过,或长或短莫埋怨,自有自无休叹息,家贫家富因果显。万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闲一日仙。
    △ 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偌大个中吸尽乾坤。
    △ 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虑患;处变,当坚百忍以图成。
    △ 忍者众妙之门,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暂忍暂益,久忍久益,化有事为无事,化大事为小事;忍之忍之,人无奈我何也。
    △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 辱我、骂我、毁我、负我,本来无我。让他,容他,忍他,恕他,不要理他。
    △ 我心与一切众生之心,无二无别;一切众生受诸苦恼时,与我受苦恼时之苦,亦无二无别。每一念此,不觉欲泪,一腔怨心、怒心、恨心、毒心皆油然而化悲心矣。
    △ 满腔欢喜,笑开古今天下愁;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 受得小气,才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
    △ 吃亏就是占便宜,占便宜就是吃亏,这是老庄退一步进三步的道理。
    △ 我不识何等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亏者便是。我不知何等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
    △ 某君临终时对其子立遗言:“无他言,汝等只要学吃亏。”
    △ 吃亏人,常在世。
    △ 周兴安说:“我在数十年的实践体验中,深深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纠纷与灾祸,很多从好占便宜与不肯吃亏中来。处事能吃亏,是大便宜,大安乐。守住自己的本份,绝不妄想占别人丝毫的便宜,从大处远处着想,遇到和发生利害冲突关头,常作退一步想,不与计较,省却不少烦恼。遇到别人无礼相加或言语相侵,不加报复,不与争执。他占了便宜,欣然自得;我吃了亏,不予挂心,心安理得,更免却不少是非。”
    △ 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则一切诸忍都易做到。其实侮辱之来,如合理的,正是为我痛下针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债应偿,有甚可恨?
    △ “要爱你的仇敌”,所憎恨的只是他恶行,而不是他本身。他的不好行为必然基于身不由己,因为他有一个幕后指挥者:魔鬼(坏心理、坏习惯……),他是无知的,他是善良的,或许,他会因你的宽恕而觉醒过来,从而明白自己的不对。
    △ 原谅别人已经认识到的过失,是一种美德。
    △ 宽恕是不是懦弱的表现呢?不是的,为什么?因为凡是能够宽恕他人过错的人,都是明理、开朗的人。他们不会与人斤斤计较过去,或争是非斗意气,反会原谅别人。他们说:犯错误大都是不明真理者所为,他们已经染下了恶习难以自拨,他们的心是枯燥的、乏味的、心灵是贫穷痛苦的。如果我们看见一个非常贫穷痛苦的人,是可怜他还是痛恨他呢?正因为我们看见了他心灵的贫穷,所以我们宽恕他。
    △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 骂人骂不得吗?如果骂你一回就断你一分我执,骂你一回就断你一分习气,骂你说你就是接引你,只要用得恰当,一切烦恼都成妙用,何必断呢?气怎么不能生呢?在关键时刻,往往生一下,对人对己对国家民族都有好处,为什么不可生一下气?强凌弱,众暴寡,你不生气;民族国家受到侵略,你不生气,你还能叫做人么?反之,如果出发点不干净,出于自私自利,什么善事完全都可以成为坏事。古今圣贤都特别重视忍辱,但,若不为自身谋禄位争地盘,如文王一怒而天下安,身心挺安然自在,这正是大机大用啊!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