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六字真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闭嘴
    2017-9-5 09:41
  • 3万

    主题

    4万

    帖子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137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6:28: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十六字真言


    •   【十六字真言】
        
        禅的十六字真言是: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不立文字”,就是不拘泥于文字,它强调要体悟语言文字之外的意义。禅宗有一部著名的书叫《指月录》,就是用手指和月亮,来比喻文字和真理的关系。真理如同月亮,语言好比指向月亮的手指。见到了月亮,就要忘了手指,不要执著于文字。这就叫“见月应忘指,归家罢问程”。
        
        “教外别传”,是指禅的传承与佛教其他宗派传承不同,有着独特的方法。禅宗注重的是拈花微笑式的以心传心,心心相印。禅师往往用行棒行喝、竖指擎拳、开单展钵、穿衣吃饭等方式,来传达最为精深微妙的禅意。
        
        “直指人心”,禅的一切机锋、语言、方法,都直截了当地指向人人本具备的觉悟之心。禅师们的种种努力,都是让我们回到生命的本源,回到那个没有受到污染的清澈纯洁的生命的源头。
        
        “见性成佛”,当我们见到了我们的本心本性,我们就获得了觉悟,我们的生命就是觉悟的生命,我们也就成了觉悟的佛陀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这个道理,我们看一则禅学中的经典寓言。
        
        【商人的四个朋友】
        
        从前,有个商人,结识了四个朋友。他对第一个朋友言听计从,给他穿最好的,吃最好的,住最好的,用最好的。第二个朋友,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商人对他非常看重,想尽种种办法维持和他的关系,并带着他在人前炫耀,以拥有这样的朋友而洋洋得意。对第三个朋友,商人的态度较为平淡了一些。但因为这个朋友料理事务的能力非常强,商人对他也很满意。唯有对第四个朋友,商人几乎从来没有注意到他的存在。
        
        有一天,商人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想要带其中的一位朋友前去,以解除旅途寂寞之苦。问第一个朋友,第一个朋友说,我们只能共欢乐,不能共患难,我没有陪你出远门的义务。商人很是伤心,问第二个朋友,第二个朋友说,我知道你对我很好,但是我也知道普天之下所有的人也都对我很好,所以我也不会陪你前去。伤心的商人问第三个朋友,第三个朋友说,我可以送你走一段路,但送到门外后,我就要返转身来,因为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处理。伤心的商人这时终于想到了第四个朋友。出乎他意料的是,第四个朋友什么话也没说,就陪他一起上路了。
        
        在这样的一则禅的故事里,那位商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他要去的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不是别处,就是死亡的国度。这则故事的主旨在于说明:当我们有朝一日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到底能从这个世界上带走什么东西?
        
        第一个朋友,是衣食之友,是我们的肉体。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围着肉体打转,满足一己的感官享受,但到最后,这具肉体并不能随我们而去。所以清代乾隆皇帝说:“未生之时谁是我?合眼朦胧我是谁?”——我们的父母没有生我们的时候,“我”在哪里?有朝一日永远闭上了眼晴的时候,“我”又在哪里?
        
        第二个朋友,是名利之友,是我们的财富、金钱、地位。我们辛辛苦苦地追逐,惟恐稍不努力,这些东西就会离我们而去。《红楼梦》里有首《好了歌》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第三个朋友,是亲属之友,是我们的妻子、同事、伙伴。在我们的生命中,与这些朋友相聚共处,是一种值得珍惜的缘分。但是,当我们离别这个世界时,他们并不能随我们同去。“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即使是最亲爱的夫妻之间,当大限来时,也还是各人的生死各人了,更何况其他的人。
        
        第四个朋友,是心灵之友,是我们的心灵、感受。我们能从这个世界上带走的,是这颗干干净净、清清纯纯的心灵。只有它和我们生死不离,不抛弃,不相离,但我们偏偏忘了它的存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固然要善待我们的身体,善待我们的金钱、名利、财富,善待我们的亲人、同事,但是,我们更要善待我们的心灵!
        
        禅的智慧,就是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停下匆遽的脚步,聆听真实生命的声音,从而使生命多一份从容与淡定。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应对第一、第二、第三个朋友,而偏偏忽略了第四个朋友。而这第四个朋友,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朋友,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本心本性
        
        这则经典的禅学寓言,指明了禅学的根本目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认识了这第四个朋友,就是明白了本心,见到了本性。正如慧能大师所说:
        
        “佛向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