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浑浊】。
怎么『自相浑浊』呢?有许多相同的境界,相同的名号;还有许多不同的名号、相同的名号之间也还有种种的区别,是不是?相互浑浊,相互浑浊……所以我们要想使这个十法界有条不紊,自然产生了「名字相、名号」。这个「名字相」属于六粗的第四种境界,有了名字相以后,对于世间法这个精神文明也好,物质文明也好,都有巨大的促进。有了名字了,我们可以闭门造车,不一定要身体力行到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他坐在家里就可以打妄想。但是对于修行人,相反的,也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是不是?这样就使得我们的妄想分别更多、更快,就离开我们的真实智慧越远,所以就造成了十法界森罗万相,千变万化。
【由是引起尘劳烦恼】。
这个『尘劳烦恼』,在六粗相里就是「起业相」,起业就是造业,身口意三业,同时在造。言为心声,行为心使,身为心役,三业中的根本就是意业,意业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尘劳烦恼』,『尘』为身烦恼;『劳』为心烦恼。所以我们六道众生有肉团身这种生命体,有妄想心这种烦恼习气,使得我们一天到晚,生生世世在烦恼中度日、在烦恼中轮回。所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就在这三业中度日啊?!
那么在这前面是说明了三细六粗,是这种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在交错进行时现出了虚空相,现出了地水火风这个器世间无情万法之相,现出了这个有情众生种种的烦恼造业之相,这就是个基本的概括。下面来讲,佛又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于这种变化进一步进行解释,重复解释,别开生面来解释,意思来讲都是一样的。
【起为世界,静成虚空】。
这就是讲这个六粗相中的「业系苦相」,这就是种种的轮回受报之相。『起为世界』,『起』作为动相来解释。十法界生住异灭、森罗万相,归结起来就是「生住异灭」这四相无明;再把它归纳起来,无非是「生灭」这两种无明。做人、做天、做鬼、做佛、做菩萨,这是不是十法界花花世界的总的面貌啊?与之相对的就是虚空之相,虚空它包容一切的万法,所以这个业系苦相,也是对三细六粗最后来一个总概括,如此形成了我们这个花花世界。
【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这是进一步地提升,把这一切的万法概括为「不空如来藏」,概括为有为法。『虚空为同,世界为异』,这是佛想把我们的心从有为和无为这两个方面来讲,让我们来作一个判别,使我们的心更加细腻。『彼无同异』,就是我们前面讲的『无同无异』,怎么叫『无同无异』呢?我们大家看一看,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树木华(华同花)草,再到佛菩萨、天人鬼畜,你说它相同的话,它森罗万相、千差万别,是不是?所以你不能讲它同,不能把它讲同是不是就是『无同』?你讲它『异』的话,是不是都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啊?所以你不能讲它异,不能异是不是就是无异啊?
再拿我们在座的听经的同修来讲,你讲他是同嘛,男女老少、高矮胖瘦,是不是?你不能讲他是同啊。你讲他是异的话,是不是都是一个皮肉筋骨啊?你讲他同的话,各人的个性脾气一样不一样啊?不一样的,你不能讲他是同。你讲他是异的话,大家耳朵都能听、眼睛都能看,嘴巴都能吃饭,是不是啊?所以这本身是不是一种有为法呀?如果不是有为法,它能不能形成千差万别?更何况每时每刻各人都在动、各人都在想,都在变化,有情在逐步地走向成长,再走向衰老,是不是啊?然后灭亡,灭亡以后投胎,再出来……;树木华草,叫一岁一枯荣;风,前面刮走了风,后面又来了,是不是一直在生住异灭啊?(是)。所以『彼无同异,真有为法』呀!那么相对而言,那个『虚空为同』是不是无为法呀?虚空它有没有要怎么样,不怎么样啊?有没有讲「啊,这一大群鲜华好,我就喜欢鲜华」?他有没有讲「啊,这是一堆牛屎狗粪」,就皱眉头:「怎么跑到我虚空里来啊」?所以世间法都有一条,叫什么?虚怀若谷啊!是不是?虚空就是表我们的心量,表包容的心。
那么无为法和有为法,我们也方便介绍一下。在佛门内部来讲,藏教菩萨是修有为法,要念佛、拜佛、拜忏、行善积德、供佛、供舍利、供什么什么……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它不能了生脱死。所以文殊菩萨在第六卷那段偈颂里,把大势至菩萨念佛法门判为不能成就;把优波离讲的持戒法门判为不能成就。而且特别是刚学佛的人不能成就,为什么?他们都是有为法,有为法能够使我们得到一定的人天福报;要明心见性,根本不可能,所以必须搞明白。《金刚经》就把有为法判为邪法,《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怎么了?『行邪道』,还有呢,『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是不是?
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被候景造反,逼得饿死了,这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记载,与佛法是一致的。所以当年达摩祖师就告诉他,「你没有功德」。他还以为有功德,有什么功德啊?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讲有为法不能成就。
无为法,修禅宗就是修无为法,他破一切相归性,见真空之性,连佛的三十二相都判为无明相,这叫无为法,就是看好自己的心。可是这个法用圆顿大法来讲,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行无为之法,仍然是有为法。所以文殊菩萨菩萨把月光童子、虚空藏菩萨他们几个人修的禅宗法门判为不能成就,这些法门百千万万亿人,由于一种特种的机缘,给他们瞎猫碰到死老鼠,也能成就,但不是普遍修行的法门,我们要搞明白。
所以讲有为法、无为法都不能成就。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是什么?非有为,非无为;它可以现有为、现无为。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当下即是非有为,非无为;即有为,即无为,以此心修行,决定成佛!你懂得了这个心,你就已经成佛一大半。所以佛在《楞严经》讲,果地觉与因地心必须一致,才能成就。因为我们的果地觉就是「非无为,非有为」这么个果,所以我们因地发心修行,你必须要先懂得「非有为,非无为」这个本来面目,懂了就已经成佛一大半。这个法太妙!太简单!太现实!有些人不懂、不信,就是因为它太简单!因为我们总是用凡夫的心把事情看得很复杂,自作多情,还自以为很怎么样。
我们要非常珍惜这个法呀!师父是来给大家救命的!几千年以来,很少有人能够好好的把这个法给大家讲清楚,这是事实,我们可以调查核实。自从师父讲了这个法以后,十来年来,全国每一个地方,少说几十处,你们可以去调查,都是萍水相逢,可是都是当下成就!要好好珍惜呀!不要把眼光盯着外国,不要把眼光盯着台湾,我们要依法不依人!要依人的话,我没有名气,没有地位,我什么也不是,而且出家时间很短,到现在才十来年。
所以这里『彼无同异,真有为法』,前面『虚空为同』,也就涉及到我们佛门内部的一种修行次第,这也是带有笼统地承上启下来解释这个世界众生的成因。所以就是说,「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要作如是的观照。下面再进一步地解释无为法跟有为法怎么样交互作用来形成十法界万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