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庸》章句实义解
唐 如来使
《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佛法中:
《法华经》中龙女成佛,偈云: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
蕅益大师解云:罪福相只是十法界相,三途为罪,人天为福;有漏为罪,无漏为福;偏空为罪,出假为福;二边为罪,中道为福;但中(权教中道佛性、远在果地)为罪,圆中(万法心现、即念即佛)为福。此十罪福,无非因缘所生法:性具为因,迷悟为缘。
《中庸》之中者,性体;庸者,性用。从体起用,全用在体。竖穷横遍、彻果该因。
不生不灭之体,名之为天;虚妄生灭之原,名之为命。天命之谓性,真妄混而成阿赖耶识,谓之性。率性之谓道,性体无善恶,发为善行则君子之道,发为恶行则小人之道。故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己。圣人设教欲修善除恶。不知深达善恶之性即是无性者,老子曰:不如守中。不知回流照性、觉悟本心即名为悟道。即悟即修即证。故佛之甚深智慧,虽圣人有所不知。后世之人更是不知所云。
圣人将研真穷妄、断恶修善名为修道。全部《中庸》皆修道之教,故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自诚明即《楞严经》云:性觉必明。
自明诚即《楞严经》云:妄为明觉。
故《楞严经》云:虽欲除妄,倍加虚伪。不知真妄相即,即一即二。是即非即,离即离非,即佛知佛见眼。
《法华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疑网皆断裂,无一不成佛。
故《楞严经》云:
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宋相张英商云:“吾惟学佛,然后知儒。”
诚哉斯言!愚而拒佛,便是自私其小。《法华经》云:一相一种,皆为无上净妙之乐。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有智者应审思之。
故《楞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又云: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