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智商的善良,不如高智商的冷漠(深度好文)2016-12-05 拾遗 天天说钱
转自:拾遗(ID:shiyi201633);作者:拾遗 这两天,朋友圈被“罗一笑”事件彻底刷屏。 今天,面对质疑罗尔再次发声:不卖房救女是因为一套给儿子一套给老婆一套留着养老。 于是,吃瓜群众又一次不淡定了。 这两年,类似事件在朋友圈不断反复上演。 拾遗君觉得有必要来谈谈泛滥的善良了。 西谚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善良,缺的是理智和克制。” 当善良毫无原则地横行于世界上,它将成为最大的恶,因为它以善良之名制造了无数恶人。 善良本身没有错,但一定要有点锋芒。 低智商的善良,不如高智商的冷漠。 1
先说说作家斑马遭遇的一个真实故事。 斑马同学A的母亲突患白血病,很不幸。 万幸的是,A父母均有医保和退休金, 她本人薪水也还可以,家中有房有车。 结果A的第一反应不是哭得死去活来, 也不是带母亲做进一步检查, 而是迅速在微信、QQ朋友圈求助, 声泪俱下地讲述自己的母女情, 恳请大家给她母亲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和A关系不错的同学立马建了捐款群, 一经带头,群里同学立马争相发出慰问, 陷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的美好氛围中。 一位同学说:斑马公号做得好,找他帮忙募捐啊! A立呼斑马:哪天方便?发之前给我看一下。 斑马回复:深表同情,无能为力。 A特别生气:你也是有父母的人,怎么这么冷血! 斑马回复:你自己有收入,父母有医保有退休金,现在刚查出癌症,你就忙着从别人口袋掏钱。你是自己有孝心,还是想让别人帮你尽孝心?
2 这两年,一打开朋友圈, 就会经常发现A这样的悲情营销。 大众本来就有从众心理, 特别是在表现善良博爱这件事情上。 所以,只要谁一领头奉献爱心, 就会有一大帮人跟风献爱心、表善良、祈平安。 于是,很快就会形成接龙式的“善良秀”。 对于“善良秀”,连岳老师有段描述非常形象: 核心技术是这两点:你需要做的事成本极低,可以低至零;你做了这件事显得很有爱心(正确)。 悲情营销者给你提供了一个占便宜的人:零成本秀爱心(正确)的机会到了! 你第一个在朋友圈转发, 你的爱心就战胜了所有朋友! 第二个转的,顺序上不占优,只好增加情绪。 最后不转的人就陷入困境: “大家都转了,我不转,我他妈是人吗?” “别人都捐了,我不捐,我他妈是人吗?” 为了避免麻烦和得到认同,他也转手一转, 反正避免冲突的成本也是零,何必呢。 于是,“善良”就这样变成了一种廉价的“秀”。 这种“善意秀”的背后,其实是一种自我达成, 即想要完成一种“我是个善良人”的自我认同。 但这种善良,不但廉价,而且盲目,毫无智商。
3 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 百姓没粮食吃,只有吃草根食树皮。 于是很多百姓饿死了。 晋惠帝听完奏报后揪心不已, 善良的他想为子民做点事情, 一番冥思苦想后,他说出解决方案: “老百姓没有米饭吃,怎么不吃肉粥呢?” 第一种盲目善良:就是晋惠帝似的“无知无明”。 比如,为了彰显自己的善良, 很多人总是成群结队去放生, 把陆龟放到水里,致其活活淹死。 总有些人,道听途说一些偏方后, 就像捡到了宝一样到处推荐给病人, 自以为给出的是满满的希望, 但最后病人得到的却是大大的绝望。 这种无知的善并非真善——苏格拉底说:无知即无德。
4 《西游降魔篇》里有这么一段: 一位村民被妖怪吃掉后, 道长抓住一条长相狰狞的鱼说: “这就是吃人的妖精。” 玄奘告诉村民:“这不是凶手。” 道长义正言辞地骂道:“一个好爸爸被妖怪残杀,你还说出这样的话,你…你是个混蛋。” 受害者老婆无比愤怒:“你有没有死过老公?” 于是,群情激愤的村民把唐僧吊了起来。 第二种盲目善良:就是这样的“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就是自以为站在善良的一方, 便肆无忌惮对其他人或事件妄加评断。 乔任梁自杀后,陈乔恩因没及时表达哀伤, 有人就在她微博下留言: “乔任梁都死了,陈乔恩你为什么还不死?” 这句留言,竟然获得了几千个点赞。 以爱为名,很多人就这样变成了“别人的判官”。 当善良变成强制,它已经不是善良。 正是以爱为名,人类犯下了无数罪恶。 真正的善良应该是启迪、是包容, 不是“我是对的,你必须听我的”。
5 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你的钱被室友无故拿走了, 你生气时,总有人站出来说: “哎呀,他可能有急事,你别这么小气。” 你经常被老公打得鼻青脸肿, 你提出离婚时,总会有人站出来说: “为了小孩,就再忍忍吧!” 可恶的人贩子被抓后, 你拍手称快时,总有人站出来说: “都是因为穷,不然谁愿意去做这种事呢?” 第三种盲目善良:就是这样的“是非不分”。 这种是非不分的人是圣母婊, 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充分的同情心, 忽略逻辑、忽略事实、忽略公正,歌颂毫无原则的付出与原谅。 这种没有原则的善良,是世间最大的“恶”。 它的危害在于,不仅混淆了大众对事情的正确判断,还助长了真正的恶。 哈耶克说:“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6 一亲戚的女儿小颖, 大学毕业后和女同事合租了一套房。 但那姑娘从小娇生惯养, 所以从合租的第一天起, 小颖就扮演起了老妈子的角色。 而那姑娘不买菜、不做饭、不刷碗、不打扫房间,过得像个公主。 有一次,小颖生病了, 在床上躺了三天,屋子就乱了三天。 第四天,小颖忍无可忍, 爬起来把屋子打扫了,并清洗了碗筷。 两小时后,那姑娘带了外卖回来, 吃完后,咣一声又把碗筷扔进洗碗池里。 小颖终于发了飙,结果那姑娘四处告人, 说小颖是一个多么不近人情的人, 连这么一点小事都不能包容她。 小颖知道后,气得眼泪直流。 我对她说:你受的罪,都是你自找的。 第四种盲目善良:就是这样的“愚蠢自虐”,为别人的不要脸买单。 《奇葩说》里,柏邦妮说过一句话:“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善良没有错,但不能毫无底线。 你没有底线,他就没有原则。
强权是这么产生的,蛮横也是这么产生的。 一切的居高临下、一切的欺辱,都是这么产生的。 所以,越是善良的人底线越要高一点,在事情变坏之前学着适度“零容忍”。
7 一天,宋仁宗处理事务到深夜, 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 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 第二天,近臣知道了,就劝他: “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 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 怎能忍着不说让龙体受亏呢?” 宋仁宗对近臣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 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 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 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 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 且又伤生害物,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高级的善良就是如此——它是一种智慧,是在对事情的基本事实进行完整认知,同时又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详细审视后,做出的最佳选择。 一只小海龟爬到沙滩,受到一只海鸥的攻击。 一个善良的人把海鸥赶走,把小海龟放进大海。 其他小海龟得到错误的安全信号,倾巢而出, 结果引来大群海鸥的围攻,小海龟几尽覆灭。 这个人是行善还是作恶? 我们既要做善良的人,也要做智慧的人。 没有智慧的善良有时会沦为恶的帮凶。 比善良更善良的,是智慧。
8 《晋书》记载的一则故事: 东晋大臣郗超和父亲郗愔性格差别很大。 郗超与大将军桓温结为同盟,图谋皇权。 因父亲忠于王室,所以他没敢让父亲知道。 郗超病危,自知不久于人世, 便拿出一个书箱交给门生: “如果我父亲过度悲伤,就把书箱交给他。” 郗超死后,郗愔果然哀痛成病, 于是门生就把书箱交给郗愔, 郗愔打开发现——里面竟是郗超与桓温密谋皇权的书信。 郗愔看后气得跳脚大骂, 从此不再思念郗超,疾病豁然痊愈。 从家庭角度看,郗超的做法无疑是善良的, 以最小的代价,挽救了父亲之大病。 高级的善良就是如此——它不是一种自残,而是一种能力。 不仅是一种把他人痛苦理解为痛苦的能力,
更是一种不被低智商善良传染的能力, 不仅是一种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能力, 更是一种能深刻洞察人性中的恶的能力, 不仅是一种不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能力, 更是一种挽救他人于水火而不溺亡自己的能力。 所以苏格拉底说: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 因为无知的善良只有善良的外衣,缺少善良的内核。 它不仅可能助长恶,还可能“自残”己身。
9 春秋时期,鲁国规定: “国人凡有去国外旅行者, 见到鲁国人在外沦落为奴,可花钱把他赎回, 回国后可去国库报销费用。” 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外面看到鲁人为奴, 遂花钱将其赎回,但赎后没去国库报销。 很多人由此称赞子贡品格高尚。 孔子知道后,却大骂子贡。 别人觉得奇怪:“赎人不去报账不是很高尚吗?” 孔子说:“错了。子贡的做法会导致更多奴隶不能被救赎。 将来别人看见鲁人为奴时就会这么想: ‘我赎买后,若去报帐,品格就不如子贡。 但不报账吧,我自己又负担不起。’ 于是只好装聋作哑不去赎人。 所以,子贡不报账的做法, 实际是在阻碍更多奴隶被救赎,是有害的。” 孔子对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得多远啊! 高级的善良就是如此——每件事都会从很多角度想问题。 不但从自己的角度,也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甚至还会考虑做事之后会不会产生错误的连锁反应。然后才把一件事做到最好,或向他人普及真知。 所以王蒙说:“善良是一种远见。”
10 社会最大的敌人并不是精明的坏人。 提高作恶的成本,坏人自有约束; 加大合作的砝码,坏人自会选择。 最可怕的,恰恰是数量众多, 缺乏常识、缺乏远见、缺乏智慧的好人。 世间最大的恶,往往以善良之名到处横行。 所以西谚说: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泛滥的善良, 缺的是理智和克制。 当善良没有原则毫无节制地横行于世界上, 它将成为最大的恶, 因为它以善良之名制造了无数恶人。 我们要做善良的人,但不能做盲目善良的人。 罗素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 所以,请照顾好你的善良, 最好让它开出玫瑰,用刺保护它的美, 你的善良,必须得有点锋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