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是背后的“主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9 15:44: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力手 于 2017-3-20 21:21 编辑

2 学诚法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16岁出家,2005年至今担任北京龙泉寺方丈。
两会期间,学诚法师提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佛教不能保持沉默。佛教不去主动积极地自我诠释、自我宣传,就很可能遭遇“被诠释”“被定位”乃至“被抹黑”的窘迫和危机。 确实如学诚法师说言,传统佛教讲“忍让”,面对流言蜚语,很少会“发声”。
这也造成我们如今一打开新闻,有关佛教的内容,更多的是“负面”信息。
前不久的“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举报”事件,更是轰动一时。
这一方面是自身的“保守”,另一面是大众对佛教有很深的“误解”。
长期以来,寺庙僧人过得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静谧生活。
一般人的印象中,僧人往往是住在深山老林中,不食人间烟火。
而正是由于与世俗人间的隔断,人们对佛教充满着神秘感、敬畏感,
这样很容易走入“迷信”误区,以至于如今烧高香、抢头香的行为屡禁不止。 百年前,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提出“人间佛教”,
他认为佛教是用来解决人生问题,
佛教要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
而如今,许多人对佛教仍然一知半解。
这其中一些原因在于佛教自身的“保守”,
因此学诚法师才会提出,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佛教不能保持沉默。
只有大力弘扬“正信佛教”,才能逐步消除人们的误解。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世人对于佛教的一些常识方面的误解。




误解一:僧人是否都会武术?
在这个古装剧满天飞的时代,许多年轻人说起来僧人,脑海中呈现出这样的画面——僧人拿着少林棍,使着龙爪手,飞檐走壁。
但现实却是,绝大多数的僧人不会修习武功,
他们大多时间在寺院诵经念佛,

而像少林寺一样的僧人,被称为武僧。


误解二:是不是受了打击才会出家?
一般我们印象中, 好像出家人都是受到打击,对世俗生活失去希望,才遁入空门,其实并非如此,
每个人出家的因缘不同,古往今来,像很多高僧大德以及很多高等学府毕业的高材生并非是因为在世俗世界遇到了打击。
而是因为他们对于世界的求知欲和自身的信仰,

因此开始了漫长的求佛路。


误解三:只要是出家人都可以称之为和尚?
答: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和尚”是一个尊称,指德高望重的出家人,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够称和尚,不是任何人都能称的。
这个称呼并不仅限于男子,出家女有资格的也是可以称为和尚。
在一座寺院或一座山头,真正能堪称和尚的不多。
现在的人们不明白"和尚"二字,认为凡是出家人就能称为和尚,

而且一般当作是男众专用的,这是一种误解。


误解四:印象里僧人应该都是清修的,
为什么实际上人们看到的不一样?
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对出家的僧人有很深的误解。
受外界传达知识的影响,僧人应该是闭关清修,不问世事,高高在上,与我们正常的距离是极其遥远的。
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去寺庙里看到的师父们除了重要场合外,经常会外出交流、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
有人会质疑,“这是真的修行吗?”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事物都必须与时俱进,不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前进,迟早会被淘汰。
佛法修行也一样。
师父们除了日常的苦修之外,在这时代,一个寺庙的管理者,
更重要的是将佛法的智慧传递更多社会公众。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现代的通讯工具和通讯方式。


误解五:僧人头上没有“点”,是不是假和尚?
受电视剧的影响,大众认为出家僧人头上应该有几个点,而现实中看到的并没有。
大家所说的点叫做“戒疤”,也称“香疤”。
是指佛教徒为表示受戒的决心,以求清净,在身上燃香留下的疤痕。
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
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

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误解六:是不是所有的僧人都不吃肉?
比丘戒律中并没有不许吃肉的规定。
只有汉传佛教的僧人是不吃肉的,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僧人会吃肉。
从历史来看,汉族佛教吃素的风习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来。回到最初我们的问题,
误解、抹黑佛教的“主谋”到底是什么?
其实就是人们内心的偏见、无知。
我们在没有了解佛学正法、正信的情况下,
没有真正的了解佛教徒,
却误听他人的偏见,以讹传讹,导致佛法被蒙上了阴影。
最后一心想用五个字呼吁下大家,
“任重而道远!”
希望各位在学佛的道路上,端正态度,切勿以讹传讹。

将佛法发扬光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4 12:43
  • 8

    主题

    348

    帖子

    762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27
    沙发
    发表于 2017-3-21 16:04:45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久住,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1-22 18:21
  • 293

    主题

    6790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9627

    论坛元老灌水之王推广达人

    板凳
    发表于 2017-3-25 07:15:10 | 只看该作者
    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1-22 18:21
  • 293

    主题

    6790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9627

    论坛元老灌水之王推广达人

    地板
    发表于 2017-3-25 07:19:44 | 只看该作者
    祈愿正法久住。拯救佛法,拯救人类,拯救世界!广泛普及如来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7 13:18
  • 1730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8676
    5#
    发表于 2017-3-25 10:2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17 22:38
  • 0

    主题

    1343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850
    6#
    发表于 2017-3-25 10:37: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正法久住!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7#
    发表于 2017-3-25 21:16: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听经闻法的妙用—— 音频机放在枕边,整晚听师父法音宣流,能让我们的假人(第六识)明理妙用;能让真人(第七识)暗渡陈仓,渡六种意识心,过生死之海;能让我们身上的附体和冤亲债主闻法解脱;能让虚空法界的无量灵类生命“闻即往生”,还有一个更大的妙用,就是让自己念念在道。 凡人难免有习气,稍不留神,就被习气卷走,障碍自己,污染法界。最好是有点时间就听经,让自己念念在道,无暇他顾,尤其是初学,定力不深时。 作为如来使,我们没有别的事可做,除了学法就是弘法,但不是在家里听经就叫学法,在寺院讲经就叫弘法。在家陪读,照顾病老,乃至上街买菜、工作应酬,无不是历事炼心的道场。初学时还需要观照,观照多了久了习惯了,即使不观照,也在观照之中,观不观都是那个东西。如是念念在道,变凡夫的习气为佛菩萨的习气,尘缘法缘,真妄一如,和光同尘,一无分别,活在一真法界。即使心系众生,也是随缘而为,佛度有缘人,对家人也不执着,真正是随缘自在,自在随缘,“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恩师说: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不需要老师,时时事事处处自己的心就是最好的老师。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8#
    发表于 2017-3-25 21:16: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这是根本,佛言:“不讲第一义谛法,非佛弟子”。第一义缔,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就是如来藏的道理,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如是我闻”,就是“一心三藏”。明白万法皆当人当下一念所变现,如何能不生起同体大悲心?故菩萨发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为菩萨明白,所有人,都是一个人;所有事,所有物,都共一个本体,从而发大菩提心:“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界尽,方证菩提”。能如此发心,是名“真佛子”,能如是发心,名为“真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9#
    发表于 2017-3-25 21:17: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3)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真心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什么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不仅要明白,而且要知道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真心本体它无相无不相,所以我们很难用有形有相的任何一法去表达我们的真心,所以讲它非空非有,无处不有。什么也不是。  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本具无量的性具功德,也就是说,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就在我们心里,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形式含藏在我们心里。当它遇到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0#
    发表于 2017-3-25 21:17: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4)一定的因缘具足这个条件下,就会随缘变现为有形有相的无量的万法。这个世间没有一法能离开我们的心,法外无心,心外也无法。  所以真心即空即有,真心无处不在。真心什么也是。比如,我们能吃饭能走路,能干活的能睡觉的这种功能,就是我们真心本具的妙用。没有一法能离开我们的真心而独立存在。  本体和妙用不能分开,它是一体两面,要把它圆融为一个本体。讲非空非有,是讲我们真心本体的特征,讲即空即有是讲本体的妙用。体用是不二的,性相是一如的。如果你只讲即空即有,不讲非空非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