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1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个保健窍门,让你一生受益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1-3 20:55
  • 4869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63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18 10:03: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五个保健窍门,让你一生受益

    一:放松精神,气爽身轻
    “养生”和“健身”的关键是放松精神。放松精神,可以让肌肉、骨骼、器官自然地进行恢复和修整。
    放松精神的第一个要点是:把名利、是非和感情纠葛抛开,把气喘匀了,好好地休息一下,实在静不下来时,可做几次大循环呼吸(方法见后)。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树立“大我”思想,时刻想到,自己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家人亲朋的需要;个人存在的价值,就是为社会进步、人类幸福而奉献。有了这种精神基础,就会重生存,重付出,轻名利,从大处着想,舍己为人,舍小顾大,心安理得;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尽到自己的义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毫不气馁,一往无前。
    放松精神的第二要点是,主观服从客观。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解决矛盾,克服弊端,是自己应尽的义务。限于自己的能力,巴掌不能把天捂住。对自己能干的事,见机而行,尽力而为;对自己不能干或干不好的事,听之任之,切莫为管不了的烦心事着急上火。让那些烦心事随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去解决吧。
    放松精神的第三要点是,我行我素,坦然对待一切批评与埋怨。对恶意的打击与讽刺,可通过不加理睬来对待之;对善意的批评和埋怨,可适当解释或沉默不语。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记在心里。要深信自己没有做错事,于是心态就能自然平静下来;倘若确实错了,也决非有意做错,无须悔恨和烦恼;找到原因,改正就是了。
    放松精神的第四要点是,不畏惧疾病。相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一切疾病都是能治好的;同时深信,经过科学锻炼,病的症状是一定能消除的。在任何情况下,自己都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深信自己有能力、有办法战胜疾病。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真有病,至少也能减轻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更不在话下,经过治疗和锻炼,很快就会好起来。
    放松精神的第五要点是,活着就好,知足常乐。只要能喘气,就是幸福的;如果有能力,争取过得更好一些,这样就是锦上添花了。
    二:注意科学饮食,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
    吃饭讲究营养,决不按口味挑食。为了营养全面,食物品种要尽量的多。为了增加食欲,可用不同烹调方法加工,以适合自己的口味。当保持食物营养价值与满足口味相矛盾时,要强迫自己吃不合口味的食品。宁可把“饭”当“药”吃,绝不能等到病魔缠身时,把“药”当“饭”吃。不要轻信各种补品的神奇效果。在自身的生理机制不健全时,食用所谓的“补养品”并不能受益,甚至有害。
    饮食要多改变花样,生活方式要丰富多彩。对任何一种不利于健康的所谓“享受”,都不能贪得无厌,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控制享用的程度,量力而行。比如抽烟、喝酒、玩乐等,都不能过量,更不能以损害健康为代价。
    简要内容:饮食要多改变花样,生活方式要丰富多彩。对任何一种不利于健康的所谓“享受”,都不能贪得无厌,要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控制享用的程度,量力而行。比如抽烟、喝酒、玩乐等,都不能过量,更不能以损害健康为代价。
    三:科学呼吸,一生受益
    呼吸方式有两种即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前者吸进去的空气利用不充分,有相当多的氧气尚未利用,就被呼了出来,为了满足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对氧的需求,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呼吸急促,常有气短、疲劳的感觉。后者可以增加吸气量,氧的利用率同样不高,加之肺里缺氧,不利于血液净化,也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根据我多年健身的体会,最好的呼吸方式应该是“大循环呼吸”(也可称之为肺腹共同进行的复式呼吸)。
    具体做法是:中正站立,两眼轻轻闭合。含胸、收腹,吸气,并向两侧扩胸。两个肩膀会有上翘的感觉,头有点发胀,似乎自己不断长高、头要顶到天了。在此过程,吸气入肺;下颏靠近胸,收着小腹把腹中废气通过喉咙从鼻腔(或口腔)呼出来。能感到,气血从头向下,沿着后背往下走,命门会发紧、发胀,整个身形似乎要坠入地下,有一种上下贯通、浑身舒服的感觉。呼气要尽量的彻底。
    这种呼吸方式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可以增加吸气量;二是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吸进去的氧气。做大循环呼吸,对姿势无特殊要求。如果在睡觉之前躺着做,不仅能缓解疲劳,而且有利于尽快入睡。如果站着做,吸气时重心前移,呼气时重心后移,身体会轻微晃动,切记,千万不要摔倒。
    为了充分体察吸气时的感觉,可以吸气、吸气、再吸气,最后慢慢地把气呼出来。这种办法可使低血压的人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
    高血压患者,应该多体察呼气时的舒服感。此外,每天坚持做1~2个小时的大循环呼吸,还能迅速取得减肥的效果。
    四:坚持做下蹲运动
    具体做法是: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肩微微前扣,两臂自然下垂,百会上领,下颏回收,两眼轻轻闭合。
    按大循环呼吸的方法,吸足气后(重心要移至前脚掌上),呼着气慢慢下蹲,同时重心渐渐向脚跟移,至最低时,两手环抱小腿或膝盖(初学者只能抱膝,到腰箸松得比较好时,才能抱到小腿),做几个深呼吸,往后靠一靠,把脊柱拉一拉,然后吸足气,百会领着,用丹田之气推着上起。
    如果蹲下后,小腿、大腿、小肚子,三者能够紧密相贴,环抱的双臂、膝盖和头都不超越“过脚尖的竖直线”,说明已经达到较高要求。
    下蹲的数量可根据个人的体力和时间决定,一次做30~60个,也可120或240个。
    常练此法可舒展筋骨、畅通脉络、益寿延年。
    五:俯身拱腰降低血压
    具体做法是:两脚并拢,周身中正,百会上领。两臂体前向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向前,大臂贴耳,深吸一口气,同时两臂上拔一下,然后头前倾、臂前伸,随着颈椎弯曲、胸椎弯曲、腰椎弯曲,两掌至脚前,下按三次;向左扭身下按三次;向右扭身下按三次,接下去把身体转正,两手按着地转至身后,掐后跟踺,下颏继续收、身体继续弯,收着小腹使头面贴于小腿(练到高水平时,眉头可贴于膝盖)三次。然后,吸足气,在百会带领下,用腰拱着,使腰椎、胸椎、颈椎逐节直起,最后身体中正,两手举到头上方自由松动。
    这样的动作一次可连续做3~6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沙发
    发表于 2017-3-18 16:20: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叫常勤精进】:      常勤精进:如果不明「如来藏」,你再精进是假的,你没有办法「常勤精进」;只有明白了万法皆是「我」一念所变现,你才能做到「常勤精进」。这叫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在〈随喜功德品〉佛讲,对《法华经》生「一念信解」,比你修无量法门、无量时间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不明白「如来藏」道理,你不可能二十四小时都在修行。见道的人睡觉是不是也是修行啊?没有哪一法不在修行,何况你这个一念修行就是修无量行。所以「常勤精进修行妙法华经」,前面加个「八万四千岁」,就是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念念在「法华三昧」。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板凳
    发表于 2017-3-18 19:24: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经序1》我佛世尊出世本怀,无非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既曰开,当是众生本有;既是本有,当是一开即示;既为示,当是一示即悟;既言悟,当是一悟即入。此开示悟入,次第圆融,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所谓不从修证,而直入菩提萨婆若海。   圆顿行人在见道位所见之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之真如本性无二无别。如人在暗,忽见明灯,岂有背转之理?紧趋百步,明灯在手,其所见之灯与所把之灯岂是二灯?故圆顿大教不愁修证,但愁不悟。非是前七方便悟后起修、解行并重所可伦比。何以故?圆人解悟,以面对灯,见光之时,并见于灯。故直入果地,不受委曲。前七方便,以背对灯,或侧对灯,但见于光,而不见灯。由其盲修瞎练,纵经历劫,亦难成就。然而众生习气,或执相昧性,或执性昧相,或执别昧圆——瞎子摸大象,各执于一端,以方便为究竟,认化城为宝所。是故古今中外几千年,当今世界全地球,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念佛者万数,往生者二三。概由不达一心三藏之理,妄执三乘有漏菩提,且又先入为主,不自反省。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地板
    发表于 2017-3-18 19:26: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经序1》我佛世尊出世本怀,无非一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佛知见,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既曰开,当是众生本有;既是本有,当是一开即示;既为示,当是一示即悟;既言悟,当是一悟即入。此开示悟入,次第圆融,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所谓不从修证,而直入菩提萨婆若海。   圆顿行人在见道位所见之真如本性与在证道位所证之真如本性无二无别。如人在暗,忽见明灯,岂有背转之理?紧趋百步,明灯在手,其所见之灯与所把之灯岂是二灯?故圆顿大教不愁修证,但愁不悟。非是前七方便悟后起修、解行并重所可伦比。何以故?圆人解悟,以面对灯,见光之时,并见于灯。故直入果地,不受委曲。前七方便,以背对灯,或侧对灯,但见于光,而不见灯。由其盲修瞎练,纵经历劫,亦难成就。然而众生习气,或执相昧性,或执性昧相,或执别昧圆——瞎子摸大象,各执于一端,以方便为究竟,认化城为宝所。是故古今中外几千年,当今世界全地球,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念佛者万数,往生者二三。概由不达一心三藏之理,妄执三乘有漏菩提,且又先入为主,不自反省。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5#
    发表于 2017-3-18 19:26: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经序2》回顾佛陀当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虚以三藏十二部经无量法门,广为方便,逗机引导;实以《楞严》正脉,《法华》如理,《心经》总持,《陀经》秘髓而圆成一代时教。虽各别开生面不一,而其立论落脚无二。   有说无量诸经鸣锣开道,敲打边鼓;《首楞严经》剖析万法,彻法源底;《妙法华经》一华道破,石破天惊;般若《心经》提纲挈领,一领风骚;《阿弥陀经》藏头露尾,头尾双彰。 究此四经一道,纵横万宗,经纬一体。藏心妙相,融会贯通。直以“如是我闻”冠置群经之首,以为千经万论开宗明义之总纲,而作十方三世盘根错节之津梁。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6#
    发表于 2017-3-18 19:27: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经序3》“如是我闻”,如者,即性之说;是者,况相而论;我者,圆通本体;闻者,明心见性。   如说何性?《楞严》入流,本妙圆心者是;《法华》喻藏,莲藕中空者是;《心经》对论,五蕴皆空者是;《陀经》含蓄,池底金沙者是。总而言之,空如来藏者是。   是说何相?《楞严》出流,元明心妙者是;《法华》比方,莲根茎叶者是;《心经》统括,五蕴诸法者是;《陀经》圣境,极乐世界者是。总而言之,不空如来藏者是。   我为何体?《楞严》了义,妙明心元者是;《法华》不二,月光三昧者是。《心经》照见,究竟涅槃者是;《陀经》话中,阿弥陀佛者是。总而言之,空不空如来藏者是,一心三藏者是。   闻何义?明何心?见何性?十方三世天地万法。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风云雨雾、树木花草,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此有情无情,森罗万象,千变万化,无非一真之人心现识变而已。一真之人者,我也。阿弥陀佛也。一心三藏也。心者,如也,阿也,空如来藏也。识者,变者,现者,是也,弥陀也,不空如来藏也。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7#
    发表于 2017-3-18 19:27: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经序4》正论真真如性,非如非是,非性非相,非心非色,非空非有,非一非多,非同非异,非离非即,非寂非照,非生死非涅槃;而又随缘现如现是,现性现相,现心现色,现空现有,现一现多,现同现异,现离现即,现寂现照,现生死现涅槃,现阿现弥陀。   当知真真如性,如是不二,性相一如,心色本然,空有非异。一多互等,同异当下,离即尔时。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阿即是弥陀,弥陀即是阿。此真真如性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不动道场,量周沙界。不变随缘,随缘不变。理不碍事,事不碍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谓大光明中谁是谁,谁又不是谁哉!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8#
    发表于 2017-3-18 19:28: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经序5》若人在梦,梦中人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此梦此境,岂关他人?何有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梦中被狗咬,能咬者谁?被咬者谁?又正梦之时,不见梦人而梦人常在。方醒之刻,梦境杳无而梦境不失。梦人阿也,梦想弥也,梦境陀也。诸佛如来出世本怀,良苦用心,无非劝道一切众生赶快赶快,梦中醒来。行人果真明得此理,当下解脱,成佛分真,悟后进修,成佛圆满。   圆顿大法,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第一义天),放下屠刀(我执),立地成佛(分真)。在《楞严经》说为“发明便解脱”,“何藉劬劳,肯綮修证”;在《法华经》说为“一念信解,蒙佛授记”,直至“十地等觉”;在《心经》说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在《阿弥陀经》说为“食时还国,发愿往生”。   以饭食知味而喻见道成佛,发明原心而往生佛国。故“已发愿已往生,今发愿今往生,当发愿当往生”。其间哪有许多节外生枝?故“临命终时,佛现其前”。临者,见道明理,终者,圆满成就。当下生死妄命与涅槃真命圆融一体,自性之佛自现其前。此为命终。哪里是说人到死时,他佛接引!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9#
    发表于 2017-3-18 19:28: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四经序6》人本非死非不死,佛本非自亦非他。一念悟,当下转凡夫业报身而为菩萨愿身。如印光大师所言: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果真明理之人,你想成佛也成佛,不想成佛也成佛,你没有办法不成佛!   譬如有人,从小坐局,一间小房。其心之量,一间小房。有朝一日,开门见天。其心之量,当下即天,何能再小?此为菩提不退转也。又如有人,溺于水中,眼不能睁,一旦见水,衣虽还湿,无复命险,此为见水离水,带业往生。再如升举,以苹果大之气球岂升西瓜大之铁块?而房屋大之气球,轻举西瓜大铁块。瓜铁,定业也;气球,心量也。定业,定量也;气球,变量也。明理之人,心旷飞扬;昧理之人,情执低沉。《楞严》说为想升情坠。 行人于此,细为品味。是序。 饭僧印广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0#
    发表于 2017-3-18 19:28: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云:末劫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我们这个时代,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不了义法、方便法、小乘法、世间善法只会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沦溺六道、流转轮回。但是,你可不要以为那些邪师是那些强盗土匪哈。所谓邪师他们都是宣讲行善积德,都是讲的佛法,但这些人害人比强盗土匪还坏无量倍,因为强盗土匪害人只是一生而已,他始终还要还你的因缘报应的,而这些邪师害人他们会害你无量千万生生世世,而且他还不还你,更可悲更滑稽的是:这些人他还就是好人,他很慈悲的,他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成佛,乃至比他成佛还要快,正因为他是这样的行止,我们才不容易识别。这是很严谨的问题啊。他害了你以后,你继续生死轮回,而他不会受罪,因为他即使堕在地狱里,他在那儿也是闭关看经,哪句话讲错了,阴风一吹把灯吹灭了,然后等他观照明白,灯又亮了。这个地狱叫铜锁地狱。专门让讲经说法讲错了的人,在那里闭门思过。 佛也说了:凡是不讲第一义谛法,非佛弟子。明白了不?他们其实连佛子的资格都没有。但是来讲,他们可能是名师哈,名气大得很,外表或者也很庄严慈悲,所以我们末劫末法的修行人要有择法眼。选择“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