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迦佛陀传法次第: 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在这种背景下,世尊无奈,只好先讲“方便法”做引导,附和这些外道,与修行人打成一片,等机缘成熟再讲“了义法”。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佛陀知道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喜欢执着,即使修行也要执着,于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执着,随顺讲了不同的法,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就给他讲《佛说无量寿经》等净土法门,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就给他们传《金刚经》等禅宗法门,如是等等,讲了三藏十二部无量方便法门,目的是为讲了义法真实法的《法华经》《楞严经》做铺垫。悲哀的是,众生把佛陀不得已讲的方便法当作真实法,即使佛陀亲自否定了自己讲的方便法,把前41年讲的方便法统统贬为“戏论之粪”,末法弟子还是死死拽住不放,口口声声说“这是佛说的,只要佛说的,都可以学”。殊不知,佛陀临终传授给的“四依法”明明告诉我们,不仅要依法,还要依了义法。了义法就是古大德公认的“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佛陀讲《法华经》不久,就直截了当告诉弟子:“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还说“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佛陀在《法华经》的金口玉言,即使依文解字,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