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我们会起瞋心?——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49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2-26 22:05
  • 700

    主题

    7147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14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28 21:52: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我们会起瞋心?——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49集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第049集 瞋恚对治鬼
      周正铭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佛典故事》今天我们要来介绍“瞋恚对治鬼”。这则佛典故事是出自于《杂阿含经》卷40。这则经文的大意是:如同我阿难亲自听闻,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佛陀住在鞞舍离国猕猴池旁边的重阁讲堂。那个时候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在过去世有一个长得很丑陋、面色很难看的夜叉鬼,有一天,他突然间来到天帝释的宝座上坐下来,也就是坐在玉皇上帝的宝座上。天帝释所管辖的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了这个夜叉鬼长得既丑陋又难看,竟然毫无忌讳地坐在天帝释的宝座上,天人们看了,各个都非常恼怒生气。可是当这些天人们的瞋恨恚恼心越来越高涨的时候,那个夜叉鬼的容貌,却是渐渐随著诸天人的瞋恚心而变得越来越端正,最后连丑陋的模样也完全不见了。这时候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就去面谒天帝释提桓因,禀告天帝说:【憍尸迦!当知有一异鬼,丑陋恶色,在天王空座上坐,我等诸天见彼鬼丑陋恶色,坐天王座,极生瞋恚;随彼诸天瞋恚,彼鬼随渐端正。】(《杂阿含经》卷40)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憍尸迦!您知道吗?有一个从没见过的夜叉鬼,面貌非常的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您的宝座上,我们三十三天的天众们看见他长得如此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天王您的宝座上,我们都非常的生气恼怒;但是很奇怪的是,随著我们的瞋恚心越来越炽盛时,那个夜叉鬼的面貌却是越来越端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啊?”这时候释提桓因就告诉三十三天的天众们说:“那可不是一般的夜叉鬼啊!他是专门对治瞋恚的鬼啊!”就在这个时候,释提桓因亲自来到那个夜叉鬼的所在。释提桓因整理一下衣服,偏袒右肩,合掌恭敬地对著夜叉鬼说:“仁者!我是释提桓因。”这样连续三次称呼自己的名字。随著释提桓因所表现这样的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那个夜叉鬼的面貌竟然一次又一次渐渐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最后终于消失不见了。

      这个时候,释提桓因就坐在自己的宝座上,而且以偈颂对著这些天人们说:【人当莫瞋恚,见瞋莫瞋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不瞋亦不害,名住贤圣众。恶罪起瞋恚,坚住如石山;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马车;我说善御士,非谓执绳者。】(《杂阿含经》卷40)这个意思是说,一个人千万不要轻易地去起瞋恚患恼的心,如果看见有人起瞋怒的行为时,也不要以瞋来回报;当我们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如果有人能够不起瞋心,也不会起怨恨、恼害他人的心,这样的人就可以叫作住贤圣众,也就是能够安住于贤圣之众的行列中了。造作恶业而引生罪业时,往往是缘于心中生起了大瞋恚,这种瞋恚心坚固地住在有情的心中,犹如盘石一般不可动摇。但是真正的善于调御修心的人,即使是炽盛的瞋恚心,也都能够把它持守安忍住,就如同能够驾驭控制纵腾奔驰的马车一般,能够让它安稳地在正途中行驶。而我释提桓因这里所说的善于调御的人,并不是指善于驾驶马车、手执缰绳的人,而是指能够善于调伏瞋恚的人。能够善于调伏瞋恚的人,才是真正的调御士。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释提桓因能够成为三十三天众的自在王,是因为他总是能够随时欢喜赞叹一切不瞋的功德。你们既然以正信的心离世俗的家,而出家修学解脱道法,更应当要效法释提桓因赞叹不瞋的功德,应当如是的学习安忍不瞋之行。”佛陀说完此经之后,诸比丘们听闻 佛陀的教诲,各个都心生欢喜,决定依法奉行。

      经文的大意我们介绍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简单介绍出现在这则故事的几个名相。首先我们来介绍“夜叉鬼”,夜叉鬼虽然称为鬼,但也有人称他神。夜叉的往世其实是乐善好施的,但是由于他在往昔熏习造作生为夜叉的种子和行为,所以出生为夜叉;夜叉大致分为三种:

      第一种称为“地行夜叉”,这类的有情虽然喜欢布施,但是他的瞋心很重,所以夜叉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瞋心重。这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也都有他形成该众生的因。当他们前世的时候造了一些善业,这些善业会让他在来世有一些福报;不过他也可能会造了一些恶业,所以也会形成一些恶报。但是善业跟恶业是没办法抵销的,除非善业跟恶业是做在同一个人身上,也就是某甲对他造了恶,但是后来又对他造了善事,他因此而原谅某甲之前对他所造的恶,否则善业跟恶业是没办法抵销的。所造的善业、恶业会储存在每一个人的第八识如来藏中,分别在不同的时节因缘去产生他们各别的果报,所以就有引业和满业的产生。形成夜叉的引业就是乐善好施,而且有很大的瞋恚心,当造成这样的善恶业后,在一期的生死后,异熟果报就让他引生到夜叉众同分的引业。所以各类的众同分,各有他们形成该众生的因,也就是各有他造作的种子和行为。地行夜叉不单单是瞋恚心很重,而且他会喜欢酒肉,所以色身粗重,舍报之后就会形成地行夜叉,所以他会住在须弥山脚下活动;又因为喜欢吃肉的缘故,他不能远离畜生,所以他的果报只能在地上行走;但是他有布施的福报而且长寿,是属于四天王天所管辖,这是夜叉里面果报比较差的。

      第二种夜叉称为“空行夜叉”,空行夜叉仍然是心里喜欢布施,但是却厌恶为众生做事,不乐于劳力付出;他还是有瞋恚心,也喜欢快马快车快速来去,个性刚强固执不容易改变。居住在须弥山的脚下,但是可以飞行。密宗里面有一种非人类的空行母、空行勇父,就是这一类有情;在西藏密宗所谓的护法神,最好的顶多就是属于空行夜叉,差的所谓护法神,都是属于山精水怪一类。

      第三种夜叉称为“宫殿夜叉”,这类夜叉喜欢布施房舍,但生性喜欢嫉妒、爱比较,也喜欢跟人家诤论;所以夜叉里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瞋恚心,只是这个瞋恚心的重跟轻而已。瞋恚心很重的、又喜欢吃肉的就是地行夜叉;如果他喜欢布施、但不愿意为众生做事,这一类大概就是空行夜叉;喜欢布施房舍等等的,就比较偏向于宫殿夜叉,他在须弥山的山腰有宫殿,来去都坐宫殿,所以他的坐骑就是宫殿。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什么是三十三天?三十三天其实就是忉利天,是欲界的第二层天。忉利天位于须弥山的顶端,周长一万由旬,中央为帝释天,天主帝释居住在中央的善见城天;他的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个天,所以总共有三十三个天,所以忉利天又称为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人身高一由旬,他们的寿命一千岁,忉利天的一日,相当于人间一百年,所以忉利天天人的寿命,相当于人间三千六百万年左右。忉利天的天主为帝释天,又称作天帝释,由梵语音译为释迦提桓因陀罗,简称释提桓因,也称为释迦提婆因陀罗、憍尸迦、娑婆婆、千眼等其他的名称。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几个启示和问题:

      第一个,不是只有人间有佛法。从故事中释提桓因知道三十三天的天众们,因为看见夜叉鬼长得丑陋难看,而且还坐在宝座上,都起了很大的瞋心以后,释提桓因依然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让那个夜叉鬼的面貌变回原来丑陋的面貌,示现如何对治瞋恚。而且还以偈颂来对这些天人们开示,包括不要轻易地起瞋恚心、也不要以瞋报瞋;看见有人造恶的时候,也不要心生嫌恶,应当要起慈心、悲心来对待他,这样才可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等等。可见释提桓因是有方便善巧的,也是具有智慧的、也具有慈悲心,这在在都显示是大乘菩萨的行谊。所以在天界依旧是有佛法的,不是只有人间才有佛法。

      第二,忉利天人还是会起瞋心的。从故事中这位夜叉鬼只不过是坐在释提桓因的宝座上,三十三天人他们就起瞋心,而且是每一个都起瞋心,所以很明显的,三十三天人还是会起瞋心的。生到三十三天,都是因为持五戒又修十善,福报已经相当高了,但是他们还是会起瞋心。所以 世尊在经文上开示:释提桓因能够成为三十三天众的自在王,是因为他总是能随时随喜赞叹一切不瞋的功德。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释提桓因不仅有方便善巧,而且也教导如果碰到别人造恶时,要以慈心、悲心来破除自己内心的憍心和慢心,也教导如何去对治瞋恚的方法,还赞叹善于调伏瞋恚的行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为什么我们会起瞋心?首先我们来探讨,故事中三十三天为什么会起瞋恨心呢?一定很多人会觉得说,那就是因为夜叉坐在释提桓因的宝座上,所以才让三十三天起瞋恨心,所以那才是真正的因。其实不是!那只是一个缘而已。如果当时有一位阿罗汉在场,他是不会生气的,所以会生气是因为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含藏有瞋的种子,也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瞋的心所有法的种子存在,所以才会跟生气相应。那个夜叉鬼坐在释提桓因宝座上,只是一个缘,在当时每位看到这件事情的三十三天人,都跟他自己的瞋心所相应,所以就起了瞋心了。也就是说,会起瞋心,是因为跟自己如来藏中的根本烦恼相应了,也就是跟瞋心所有法这个根本烦恼相应了。如果再严重一点,随著这个根本烦恼也会起随烦恼,例如忿、恨、恼等随烦恼。跟这些瞋等心所相应以后,我们可能还会再起了身行和口行,甚至于会有恶口;可能还会有杀、盗、淫等恶行。所以整个修行里面,摄心是很重要的。那为什么会与瞋心所相应呢?我们的前六识都会跟瞋心所相应,当眼识跟意识一起察觉到,有违于祂平常所喜欢的情形,眼识跟意识就会一起跟祂们的个别的瞋心所相应,所以这些不喜欢的境界,只是一个缘而已,并不是因。真正会起瞋心,是因为我们自己有这些的瞋心所的种子存在,所以当我们能够让这些瞋心所的种子不再现行,即使外境如何改变,我们也不会起瞋行。所以阿罗汉不会因为外境而起瞋的现行,但是还是有瞋的习气种子存在,必须要等到成佛以后,才能把这些根本烦恼的习气种子断除。所以成佛以后,祂不仅不会起任何贪瞋痴慢疑等等的现行,也不会有任何贪瞋痴慢疑的习气存在。但是阿罗汉还是有这些习气种子存在,所以阿罗汉是远不如佛的。

      第四,意识既然会跟瞋心所相应,那意识是否就能够储存这些烦恼种子呢?意识当然不能储存这些烦恼种子。我们都知道,不管从前世到这一世,或者是从今世到未来世,每一世都是不同的、不是同一个五阴身,所以必须有个根本因来执持这些烦恼种子。这个根本因绝对不是意识,因为意识在五位会断灭,也就是在无想定、灭尽定、眠熟位、闷绝位、正死位,在这五位的时候意识都是会断灭的,所以意识无法储存这些烦恼种子。

      第五,这些瞋的烦恼种子或习气到底储存在哪里呢?它们都是储存在我们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因为只有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这个根本因,才能够储存和执持这些瞋的烦恼种子或习气。我们这一期的善、恶、无记业的种子跟习气种子,都是由如来藏来执持,也跟著入胎,会在未来世中遇缘而显现。第六识意识是无法执持业种跟习气种子的,意识也会在每一期的生死的时候,会跟著断灭;所以意识不管是细意识或者是极细意识,都不可能到未来世去。同样的道理,过去世的意识不管是细意识或者是极细意识,也都不可能到这一世来,所以意识无法贯通三世。第七识末那识意根,虽然可以贯通三世,但是依然无法去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所以只有第八识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如来藏根本因能贯通三世,也能执持这些业种跟习气种子,才能够成就这个三世的因果。所以不管我们造作任何的业种,如来藏都会帮我们记录得非常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习释提桓因,以虔诚恭敬和谦虚的身口意行,来对治不好的外境,也要学习他向天人开示的“人当莫瞋恚,见瞋莫瞋报,于恶莫生恶,当破坏憍慢”,来让我们不会随著外境起不好的心行,也让我们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越来越清净,才能够快速地往佛地迈进。

      今天佛典故事“瞋恚对治鬼”,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胜鬘白佛:“菩萨所有恒沙诸愿,一切皆入一大愿中,所谓摄受正法。摄受正法真为大愿。”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而《胜鬘经》中所讲的法,主要就是摄受正法,摄受正法就是破邪显正,破邪显正就是救护众生,救护众生就是在成就自己未来成佛时的净土,摄受正法的道理就在这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26 21:35
  • 43

    主题

    68

    帖子

    19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7
    沙发
    发表于 2017-2-28 22:31:17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人之所以会起嗔恨心,是无始劫以来的无明习气、妄想、分别、执着习气、邪知邪见等业障习气所牵引、左右。加之既不了解因果,又无生活的智慧,因此,非常容易起嗔恨心。

          而学习佛法,闻法听经以后增长了智慧,明白了因果,懂得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善,能够开阔胸怀,能够自利利他,就能够慢慢改掉无明业障习气。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1-22 18:21
  • 293

    主题

    6790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9627

    论坛元老灌水之王推广达人

    板凳
    发表于 2017-3-1 09:23:21 | 只看该作者
    放下知见 回头是岸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地板
    发表于 2017-3-1 10:37: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所谓“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  识者,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机谋权变,出神入化。  心者,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来如此。  所变所现,即化身功德——人文万法,竖穷三世,量周沙界。  既说为变,岂可唯一?十法界中,云吞雾绕,天堂地狱,同分别业,唯各自招。所谓“无分别不妨分别也”。  既说为现,岂可不一?如来藏中,谁不是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唯是一念。所谓“分别不妨无分别也”。  既说变现,则生何曾生?死何曾死?父何曾父?子何曾子?人何曾人?鬼何曾鬼?佛菩诸圣,六道正依,又何尝异?  彻法源底,了义终此。情无情界,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纵讲第二义谛,无量劫中,一切众生,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啊!  众生迷不自知,妄自执着,互不认亲,反相计较,乃至相害,故有轮转,枉受苦报!如人在梦,梦境万千,梦中人事,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劝导,迷蒙等辈,醒梦归真!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3-8 08:30
  • 2

    主题

    6万

    帖子

    3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4924
    5#
    发表于 2017-3-1 14:25: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妳陀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4335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3
    6#
    发表于 2017-3-1 17:50: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而学习佛法,闻法听经以后增长了智慧,明白了因果,懂得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就是善,能够开阔胸怀,能够自利利他,就能够慢慢改掉无明业障习气。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7#
    发表于 2017-3-6 19:27: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所谓“万法唯识所变,唯心所现”。  识者,即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机谋权变,出神入化。  心者,即法身功德——性具真如,天然本具,原来如此。  所变所现,即化身功德——人文万法,竖穷三世,量周沙界。  既说为变,岂可唯一?十法界中,云吞雾绕,天堂地狱,同分别业,唯各自招。所谓“无分别不妨分别也”。  既说为现,岂可不一?如来藏中,谁不是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唯是一念。所谓“分别不妨无分别也”。  既说变现,则生何曾生?死何曾死?父何曾父?子何曾子?人何曾人?鬼何曾鬼?佛菩诸圣,六道正依,又何尝异?  彻法源底,了义终此。情无情界,天地万法,无非一真之人一心变现而已!纵讲第二义谛,无量劫中,一切众生,都曾多生多世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啊!  众生迷不自知,妄自执着,互不认亲,反相计较,乃至相害,故有轮转,枉受苦报!如人在梦,梦境万千,梦中人事,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变现!诸佛出世,良苦用心,无非劝导,迷蒙等辈,醒梦归真!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8#
    发表于 2017-3-6 19:27: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无始以来,每一个众生都是原始佛,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只因动了一念,有了一念生相无明。随之生相无明的后面就有了业相无明。生相无明是从因上讲,业相无明是从果上讲,其实生相无明就是业相无明。生相无明是离我们真心本来面目最近。 真心本来面目因有这一念而出来亮相,随这一念无明妄想变现出十法界无量的森罗万象与千变万化各种境界。因为我们是初次亮相,没有经验,不知道能变与所变都是我们自己,不知道向内看,只知道对着外面的境界执着与用心,自己就在自己变现的十法界里与自己捉迷藏做游戏。时间长了,养成了习气,忘了回家的路,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再回到自己的真心本来面目。从此如来变成了如来藏(cang),如同自己的眼睛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眼睛,除非有人在旁边告诉你。所以我们自己不认识我们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变现的一切万法就是自己,因此诸佛出世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一点,让你知道你是谁?你从哪来?万法是谁?你与十法界与众生的关系。而讲出这个道理的就是成佛的《法华经》与开悟的《楞严经》。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一念信解,蒙佛授记!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9#
    发表于 2017-3-6 19:28: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佛法:不是善,不是恶,是真实!是真相!!真相是什么?您本来是佛,不从修得,本来就是!万法皆是一人一念之所变现,您明白了一心三藏,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即已脱离六道轮回!即已成为“分真即佛”!如是我闻---您“闻”了没有? 知妄即真,会相归性。生灭由心显,无住无不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0#
    发表于 2017-3-6 19:28: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观三界,无异火宅,众生身处其中,不知不觉,不惊不惧,哪怕被火所烧,都不知何者是火?自以为一切都是自然,乐享其中。佛兴无缘之慈,同体大悲,而救拔斯难。为何?因为佛证万德,明了十法界万法无一不是万德齐备,无一不是佛,跟佛无二无别。但是众生在迷中不得受用,只能自享迷惑颠倒之报,《楞严经》说为“自心取自心”,明明都是自己的性德,非要分个天地人我大小,红黄黑白多少....其实,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藏」。即使我们迷惑,也是迷惑颠倒的如来,我们吃穿住行,动心起念,念念用的分别心、对待心、妄想心,无一不是真心,无一不是如来藏。所以,“人人份上本有弥陀,个个心中不无净土”。你知道了如来藏的道理,当下即受如来之果报。佛在早期传法,引导人们修行、修行,到他讲《法华经》之时,直接把前面所讲之法,说为“诸法戏论之粪”,那些“羊车、鹿车、牛车”也就是方便说说。今天的分享中,佛问,我的许小予大,是打妄语吗?你看,我们本有的“七宝大车”人人本有啊,万德俱足,回光即是,当下即是,无始以来,没有离开你半步。你还在心外求法吗?还有选择吗?彻法源底,一乘了义,你了了没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