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19 17:2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事心不乱,无事心不空2017-02-19 佛法满人间


有事此心不乱,无事此心不空。
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安然,又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

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身在红尘之中,事来则应,事过则无。


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心态都平和、静定,如莲花一般洁净、淡雅,不为谁开不为谁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无碍。

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静心,用豁达释放纠结的过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来。

让心静下来,你才能读懂自己、随缘安然。静心,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修炼。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不要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学会适时的放弃。

生活中,一个好的心态,可以使你乐观豁达;可以使你战胜面临的苦难;可以使你淡泊名利,过上宁静快乐的生活。


人往往把自己看得过重才会患得患失,觉得别人必须理解自己。其实,人要看轻自己,少一些自我,多一些换位,才能心生快乐。

所谓心有多大,快乐就有多少;包容越多,得到越多。别人的嘴我们无法去控制,但我们可以抱一颗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纷扰。

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
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7-2-20 10:21:35 | 只看该作者
    【正修行处】。
    这个『正修行处』,是佛在最后八年要准备离开娑婆世界的时候,最后跟修行人讲真话,叫『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这个『真实』就是讲修行人要修心,而不是修行。三藏十二部经都在叫我们修行,讲世间善法,这是方便引导而已。唯有到了《法华经》《楞严经》才讲真话。在《楞严经》第一卷,佛已经讲的很清楚。如果不明心见性,那八个字怎么讲的?『虽终日行,枉入诸趣』。也就是说:你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不明白「心、佛」是怎么回事,即使一天到晚修行,你都逃离不了六道轮回。何况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一天到晚在修行啊?所以『正修行处』,就是讲修我们的心。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7 13:18
  • 1730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8676
    板凳
    发表于 2017-2-20 15:14: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讲,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四科、七大。“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六入”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色、香、味、触、法这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尘、六种意识心,这十八个内容。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0 18:41
  • 0

    主题

    7630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603
    地板
    发表于 2017-2-20 19:21: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陀在《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何藉劬劳.肯綮修证”,“有何艰险”!意思是说,了悟万法真相后,成佛象大风吹起尘沙一样简单,不用苦修苦证就能成就。这可是佛陀的金口玉言啊!  明白了《法华经》,当下即是往生净土; 明白了《楞严经》,当下即住安乐国,变地狱为佛土!往生哪是等到死的时候!成佛何须等到来世!诸佛菩萨都是活着往生,活着成佛,当下往生,当生成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5#
    发表于 2017-2-20 19:37: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6#
    发表于 2017-2-20 19:38: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受持《法华经》如来藏心法第一稀有】 佛问:“舍利弗啊,一个人能够踩着一块大石头,在大海里飘来飘去,这个人怎么样啊?”  舍利弗:“嗯,这个人稀有。” 佛讲:“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大法之人倍加稀有。”怎么信解呀?你相信万法就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的,你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就这一念信解,比这个人倍加稀有。 佛问:“舍利弗啊,一个人背着一个大千世界(银河系)上大梵天。大梵天怎么上啊,用蚊子的腿搭成的梯子往上,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说:“佛啊,这个人稀有难得!” 佛讲:“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倍加稀有。” 佛问:“大千世界满中大火,有人一口唾沫把火全部熄灭,然后再吹一口风,大火又烧起来了。”一个银河系烧大火,这个人就有这么大的能耐,说灭就灭掉了,说生就生起来,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讲:“佛啊,这个人稀有难得。” 佛还是那句话:“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倍加稀有。” 佛问:“有一个人用藕丝把须弥山捆起来,这须弥山有多大呢,三百三十六万里宽,三百三十六万里长,三个三百三十六万里高那么大,捆在半虚空——不是用钢丝绳捆啊,是用藕丝,舍利弗,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还是那句话:“嗯,稀有。” 佛又是那句话:“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的人 ,倍加稀有。” 佛问:“有个大城,一万里见方中满是大火,一个人挑着一担干柴,悠悠晃晃从南走到北,从西走到东,片火不沾。那么大的火啊!人也无碍,干柴也不着火。” 现在我们来改换一下,不是佛问舍利弗,而是我问各位,你们讲这个人怎么样啊? 众答言:“稀有!” 我说:“能听闻《妙法莲华经》如来藏心法的你倍加稀有,是不是啊?”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7#
    发表于 2017-2-20 19:38: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是叫众生究竟成佛,你明白了这个《法华经》,当下就成佛。一念真心变现万法,这是《法华经》的妙用,时间即是空间,即是万法,万法没有谁不是谁。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如此啊!哪一样不是哪一样?这是石破天惊的大法。此法难解,非智莫入,好好观照。这就是《法华经》难解之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8#
    发表于 2017-2-20 19:38: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法华经》《楞严经》没有教我们怎么念佛;没有教我们怎么拜佛;没有教我们怎么拜忏;没有教我们怎么做法会;没有教我们去供养舍利;没有教我们去怎么样做、不该怎么样做,都没有。唯有讲佛是谁,心是谁;你是谁,他是谁;老天爷是谁,刮风下雨又是谁,就是叫我们要明心见性,要明白宇宙人生真理。佛出世就是为讲一个法,就是讲《法华经》《楞严经》『如来藏』的道理,叫我们「明心见性」!怎么明心?心在哪里?怎么见性?我们当下这个人和我们所面对的一切的外部的环境,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到人事环境,以及我们所能耳闻目睹身受的这一切的万法,它们是怎么来的?明白了我们的心在哪里,叫「明心」。心在哪里啊?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是。明白了万法的来龙去脉,叫「见性」,在相见性。万法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心变出来的。果真把这个道理明白以后,当下了生脱死,成分真即佛。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之下,一切的万法才能谈得上平等,你修任何法门都能圆满自己成为究竟佛、成为圆满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9#
    发表于 2017-2-20 19:39: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请问如何发愿?                                      答:请你把师父讲的有关开示,比如《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如是我闻真实义》、《佛法千年是与非》等等以及四部经的光盘讲记,你随便看其中哪一段,明白了万法都是一念变现,这就是发心。“发”是爆发,既成事实;“愿”是不是就是原来的心啊?能变现万法的一念就是原来的心,原来的心就是愿,这叫真实发愿。真实发愿叫菩提不退,你没有办法退,想退也退不了。那你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发心——我一定要弘扬佛法,我一定要往生,这叫方便菩提心;方便菩提心能够与佛结缘,能够得到福报,但是不能开智慧,不能了生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0#
    发表于 2017-2-20 19:39: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合于性格  《易经》:“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同类的事物会相互感应。人也是如此,同类性格的人容易合得来,投脾气。  而能与绝大多数人合得来,就需要有修养,温和持重,如同古人所言,“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有的人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有一种性格魅力,让人舒服,让人想要与之亲近。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品一杯醇厚的热茶,看一朵花静静地开放,平静中含有淡淡的喜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