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能治眼病的四句偈颂(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26 21:35
  • 43

    主题

    68

    帖子

    191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15:21: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这四句偈颂真是妙不可言。怎么妙不可言呢?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人的眼睛如果有毛病,可以常常念这四句偈颂,眼睛的病就可以好了。可是眼睛的病虽然好了,你还要自己生出智慧,才能彻底治好;如果没有智慧,是暂时好了,将来还会发作的。在《观音灵异记》上,就有讲这四句偈可以医治眼睛的病。究竟它怎么会医治眼睛的病呢?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是观世音菩萨的威神力加被。总而言之,你若相信经文,用它作什么都非常灵验,都有效力;你若不相信,它就没有什么灵验,没有什么效验。所以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佛的妙法,好像大海那么无量无边,也不知道多深多大;你若有信心,就可以到佛法里边来。

    “无垢清净光”:垢,就是尘垢,也就是一些个不清净的东西,非常的污浊。你没有这一些个不清净的、不洁净的尘垢了,自然就有一种清净的光明。这清净的光明,就是对着尘垢说的。若有尘垢,就没有清净光明;没有尘垢了,就是有清净的光明。没有尘垢,就是妄想没有了。你若打一个妄想,就有一层尘垢;打两个妄想,就有两层尘垢;打三个妄想,就有三层的尘垢;妄想打得越多,尘垢也就积得越多。

    参禅的人讲“明心见性”,明心也就是没有尘垢,见性也就是见着清净的光明。你没有尘垢,才能见着清净的光明;若有尘垢,就不能见着清净的光明。所谓“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本心就是明心,就是常住的真心。在《楞严经》上讲:“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常住真心,就是明心;性净明体,也就是清净的本体,也就是如来藏性。明心见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如来藏性,这叫“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闇”:慧日,是智慧像太阳一样,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黑暗也很多种的,现在所说的黑暗,譬如你没有信心就是黑暗,你没有智慧就是黑暗,你没有愿心也是黑暗,没有想要去实行的心都是黑暗的。又者,你不学戒律、不守戒律,这就是黑暗了;你不修定力,这就是黑暗;你不修慧力,这都是黑暗。你不照着戒定慧去修行,这都是走黑暗的路;你照着戒定慧去修行,这就是光明路。所以“慧日破诸闇”,智慧就犹如太阳,把一切的黑暗照破了。

    你想要听佛法,这就是光明。你心里说:“我听了好几天,也没有什么大意思。这法师坐到法座上,讲来讲去都是讲这个;我听好多次,都是叫人去贪瞋痴,修戒定慧,我听都听厌了。”你听厌了,这就是黑暗现出来了。你听得不厌,说:“这个法师讲的,我越听越有意思,越听越愿意听!甚至于我听完经之后,法师讲经的声音和一切的笑貌,还在我耳朵旁边呢!我一天到晚都听见这个法师的声音,在我耳朵旁边给我说法。”这就是光明。不愿意听,那就是黑暗。

    讲到这儿,我想起来一件事情。我在香港,有一个女居士来见我;之后,你说怎么样啊?她行住坐卧都看见我总在那儿讲经说法。你说这个居士怎么样?她说:“喔!这位度轮法师是魔呀!我怎么常常见着他呢?”她常常听见这个法师说法,她说是魔了;她若见着魔,她又认为是佛了。所以她常常见着我,她说是见着魔了,所以她又是骂,又想要打,又想要什么的,没有一个月,这个女居士生癌症病死了。本来想救她,但她却认为我是魔了,就拒绝救度。我今天想起这件事,所以世间有很多人,都是认假不认真──真的,他认为是假的了;到假的时候,他又说这是真的。往往都是这样当面就错过,交臂就失之。

    慧日破诸闇,这是说观世音菩萨的智慧,犹如太阳一样,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照破什么黑暗呢?观世音菩萨修真空观,照破见思的黑暗,证到般若德。见,是见惑,是对境起贪爱,对着这个境界,生出一种贪爱心来。思,是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别,对于这个理认不清楚了、迷昧了,生出一种分别心来。

    观世音菩萨修清净观,破除尘沙的黑暗,证得解脱德。

    观世音菩萨修智慧观,破无明的黑暗,证得法身德。

    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德,这叫三德谛藏。真空观、清净观、智慧观,这叫三观。慧就是观,观也就是慧;观音菩萨修这三观而证得三德,断除见思、尘沙、无明这三种的黑暗,所以说“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伏,是降伏、制伏;制伏什么呢?观世音菩萨能把这水、火、风三灾都制伏了。所谓“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刮三禅”,等劫末的时候,有水、火、风这三灾,第一个灾就是火灾。为什么火会烧到初禅天?这火灾怎么会生出来呢?就因为初禅天的天人有烦恼火,所以他们自性中的火,就引起世间的火。这时候,空中现出七个太阳来;一个太阳人都受不了,等现出七个太阳的时候,这山河大地都变成火炭,一个清凉地方也没有。所以把人也都烧死了,把海也都乾涸了,海变成陆地,陆地变成高山,高山又变成大海。天地间就有这么奇妙的事情。

    等火灾过去了,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或者在什么箱子里,或者是什么里头,就剩下几个人;以后慢慢又传出人种来,人又多了。人多,这个世界就有人满之患;人太多了,也太复杂了,所以造业的人也多了。那么第二次,这水灾就来了。

    这水灾淹到二禅天,这时候,二禅天上的天人也都受不了这个水。为什么水会淹到二禅天?因为这二禅天的天人有烦恼水,所以就以他自性的水,招感来外面的水。这个水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也不知道是从星球来的,是从月光来的,是从天河来的?整个世间波浪滔天,淹没一切,没有陆地存在。

    等水灾过去了,又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世界人多了,又有人满之患,这时候就有风灾。这个风,不但把人间的房廊、屋舍、山河、大地、草木,一切一切,都被风刮得粉碎了;就是三禅天上的天人,也都逃不出这种的灾难。因为三禅天的天人,在他自性里有烦恼的风,所以就以他自性的风,招感来外面的风,和世间这一股飓风接触了,就也受不了这个风灾。所以古人有这么一首偈颂:

    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

    这六欲天有五衰相现,这五衰是什么?

    (一)花冠萎谢。天人戴的帽子,是花生出来的;这个花不是人种的花,是自然而有这花冠,天人都庄严他这种花冠。等他五衰相现的时候,这花也很自然都残旧凋落。在没有衰相现出,花总是新鲜的;等到花一残旧了,就知道这个天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二)衣着尘埃。天人的衣服不像我们人间的衣服,一个礼拜要洗一次,或者两个礼拜洗一次,或者一个礼拜洗两次,这是分人而论;如果不洗,就不清净的。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必用水洗,它总是没有尘埃的,因为天上根本就没有尘埃。等到他五衰现前的时候,衣服不洁净了,也有尘埃了。一看见衣服着上尘埃,就知道这个天人将要死了。好像我们人,身上平时没有生虫子;等要死的时候,他的气息还没有断,身上有的地方就生虫子了,这也表示死相现了。天上人衣着尘埃,这都是由业报感招的。我们这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尘埃?以前讲《楞严经》,已经给你们讲过,就因为我们人心里有太多妄想,所以世间上的尘也变多了。我们的妄想和尘是一样,没有分别。所以这一切的尘垢,都是由我们妄想心所造成的。

    (三)两腋汗出。天上人身上,不像我们人间的人常常出汗,他们都没有汗出的,可是等到五衰现前,这两腋就汗出了。

    (四)体放臭味。天上人的身体,一天到晚都有一股香气。他们并不是擦一点香水,或抹一点香粉,或者用香薰一薰,他自然而然就有一股香气放出来。但等他五衰现前时,身上就没有香气,而有股臭味了。

    (五)不乐本座。天人那真是自在得不得了,一天到晚总在那儿打坐参禅,什么事情也没有。等五衰现前的时候,他在那儿就坐不住了。坐一下又站起来,站起来又坐下,这么样子坐坐站站,一念失去知觉就堕落,天人寿命就终了。

    六欲天有这五衰相现,初禅天就有火灾,二禅天就有水灾,三禅天就有风灾。所以才说:“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你就生天,生到那个非非想处天,享有八万大劫那么长的天福;可是到天福尽的时候,还要堕落到人间来,或者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里边去,这都不一定的,所以很危险的。不如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然后再倒驾慈航,好像观世音菩萨来教化众生,这是比较稳当的。

    “普明照世间”:观世音菩萨具足大智大慧,这种光明,照耀到我们一般人所住的凡圣同居的世间,也照耀到二乘人所住的方便有余世间,还照耀到菩萨所住的实报庄严世间。佛所住的世间,是常寂光世间,又称为常寂光净土。菩萨所住的世间,是实报庄严土。

    二乘所住的境界,是方便有余土;方便就是权巧方便,有余就是多余,言其这个世间上,烦恼还没有断尽,还有多少余剩下来的。我们一般人所住的这个世间,也有凡夫,也有圣人,也有佛,所以称为凡圣同居土。观世音菩萨用大智大慧,普照这一切的世间──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所以说“普明照世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7-2-21 16:25:12 | 只看该作者
            1、从说法历程看,《法华经》《楞严经》为世尊“久后、真实”之说、堪为临终遗嘱。当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49年,共分五个阶段,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前四个阶段,都是【于一乘道,随宜说三】,最后8年才【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佛陀明确开示,诸佛出世唯以一大事因缘,即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在临终遗嘱中,特别嘱咐弟子“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由此可见,诸佛出世本怀,就是要众生依《法华经》《楞严经》究竟了义之法,明达宇宙人生真理。
             2、从法理法义看,《法华经》《楞严经》开权显实、彻法源底。《法华经》《楞严经》形式上是两部,实质是一部。《法华经》高度概括《楞严经》,《楞严经》详细解释《法华经》。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开示宇宙人生、天地万法的起源及其相互关系:宇宙万物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四大假合;既然都是四大假合,为什么表现形式森罗万相?——非同非异;什么原因导致“非同非异”?——随心应量;“四大”究竟从何而来?——心现识变;谁的心所变现?——既是你心、也是我心、也是他心;大家的心是什么关系?一切万法是什么关系?——千佛一如,万法一念,一心三藏。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即为明心见性。
             3、从文字表相看,《法华经》《楞严经》最具思辨性、逻辑性。《法华经》《楞严经》之前佛所说诸经,多以平实的铺陈、描述、讲故事为主,告诉我们修学的基本常识、理论和方法。通教禅宗《金刚经》等般若系列经典之时,思辨色彩渐浓;至别教华严宗之时辩证思想虽很丰富,但是佛陀对见道菩萨所说,多为铺排宣示,无需推理论证;到《法华经》《楞严经》之时,则极尽思辨之能事,辩证思想的丰富性、阐述论证的系统性、逻辑推理的严密性,均达到顶峰。从七处征心、十番显见,到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到三如来藏、三种相续,通过假设、推理、边破边立、边立边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透过现象看本质,虚妄之中悟实处,把宇宙人生真理一步步开示出来。尔后二十五位菩萨略说圆通、文殊菩萨拣择圆通,由此入乾慧地、五十五位妙菩提路,再谈七趣、辨五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之严整、逻辑之严密,在世法和佛法经典中无与伦比。可以说,佛法辩证思想,在这里最成熟、最完善,也最能代表佛之正法。因此世人常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糠书”。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