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7|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上最穷的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13:2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上最穷的人
    2016-12-26 花开莲现

    世界上最穷的人
      佛经上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善生长者,他要将世界上最稀有、最宝贵的金盒子送人,但是他要送给世界上最贫穷的人,有许多贫穷的人听到了这消息之后,就千里迢迢来找善生长者,他们都说自己是如何如何贫穷,所以他应该是金盒子的得主,可这些贫穷的人把话讲完之后,善生长者就对他们说:「你们都不是世界上上最贫穷的人。」


      每一个贫穷的人来,善生长者都对他们如是说,那么谁才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呢?大家都开始怀疑,于是不约而同的问善生长者,善生长者于是把答案告欣他们:「你们都不是最贫穷的人,最贫穷的人是有钱不会用的人,那么世界上谁最贫穷呢?就是国王波斯匿王,因为他有钱不会用,不会照顾社会大众,不会福利人群,这不是很可悲吗?这不是世界上最穷的人吗?」


      所以富有的人必须做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否则便成为富有的穷人,而穷人心中如果满足,衣食不缺,虽无家财万贯,但有工作即有钱过日子,那么他不是穷人,而是贫穷的富人。


      「富有的穷人」与「贫穷的富人」在生活上比较,快乐是属于贫穷的富人的,因为贫穷的富人知足常乐,心无罣碍,您想还有什么比这些更珍贵的呢?因为「有」就有烦恼、有压力、有恐惧、有得失。「无」就无烦恼、无压力、无恐惧、无得失。


      所以贪求名利者、是一个烦恼多重的人,行善隐姓埋名者,才是喜悦愉快的人,不要做个烦恼多重的人。


      可是话又说回来,有钱的人如果懂得行善布施,那么他是富中之富,也才真正是个有钱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布施,富贵才能常存,如果不晓得布施、甚至悭吝到一毛不拔,那么他有钱又有什么用,只能算是一个守财奴而已。有的甚且更不能长久,不是家庭发生变故,就是自己身体欠安,否则就是生个不肖子把财产挥霍殆尽,要不然就是死亡后轮回转世投生穷困之家,那么财产又归谁的呢?当然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财产在有生之年除了留一部份给儿女外,其余必须多行善布施--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因为我们来也没带什么,去也两手空空,平时就要养成这种理念,到时候才能做得理所当然,平时就要安排,到时才不会手足无措。


      那么常布施的人呢?福报必归于他,甚至长久不断,这种人往往能够逢凶化吉,往往有贵人扶助,往往有幸运之神的眷顾,往往有美好的人生,往往能实现未来的美梦,往往有贤德子女孝顺父母,就是逝世后,也能转生在富贵人家当公子,要不然就是升天享受福报。那么没钱的穷人也能布施吗?可以的,因为布施不一定要花许多花钱的,是那七种布施呢?


      一、心施:就是凡事都心存诚恳而不虚情假意;心存恭敬而不藐视他人;心存谦让而不贡高傲慢;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燥;心存感恩而不自赞己功;心存善愍而不幸灾乐福;心存法善而不贪恋物欲;心存宽恕而不吹毛求疵。


      二、面施:时时保持微笑,不要板起面孔,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也不要扮着满面愁容的苦瓜脸。如有一本书这样写:「你不须花费什么,但能使人受益无穷,这使获得者得到利益,但给者无损的──那即是微笑。」


      有一次我到某公家机关办事,竟然看到墙壁上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常说您好!谢谢!对不起!」也许是受到这张「纸上纸」的影响,让人感到特别温馨的感觉,办事人员也非常的热诚,待人和和气气的,让前往办事的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他们做事愉快,我们办事愉快,两者皆欢。


      但有些人就不这样想,每天板起面孔,一副自命清高的样子,好像他是千百万富翁,高兴就做,不高兴就不干了,有什么了不起,使每位去办事的人都要碰他的钉子,因为去办事的大多数不了解如何办,但他是理直你气壮的回答,得理不饶人的数落几句,好像他不这样做,就显不出他的伟大,当然他自己也经常气得七窍生烟,两眼通红,去办事的人也一副无奈与委屈,你不高兴,我更辛酸;大家都没有好处。


      为什么不以微笑去面对接洽事务的人呢?若能这样,自己工作愉快,使前往办事的人也高兴,让社会充满和谐、喜挩、便利。


      年前听一位读者说:「我家附近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她在某一公司上班,可是每二,三个月就要换工作,因为她的脾气暴躁,又一副了不起的样子,所以每到一家公上班就会跟别人吵架,然后就不干了,回到家里也一样,不是乱打孩子就是跟丈夫吵架,她家里经常要买碗、盘以及修理门窗,因为家里的碗盘经在吵架中被摔破了,门窗也因为生气时就猛力推、使气地关,所以也破坏无余,丈夫赚来的钱不够太太一星期的花用,经举债度日,后来不知在什么因缘下,竟然也看善书,奇的是不久之后,她马上变成另一个人似的,简直让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难道善书有什神奇的力量去感化她,让她改变?」答案是:神奇力量倒不晓得,但善书能反照自己倒是真的;人只要反照、反省、反思,再恶的人都能改变过来,这是善书推广以来,许多见闻、许多的信件、许多的见证所给我们的支持。


      三、眼施:以慈眼观一切众生,不可见人成功就娭妒在心,也不可以势利眼去瞧不起人,俗语说「狗眼看人低」,因此既然生而为人,就不要以狗眼来看人,且要学佛菩萨以慈眼观众生,让众生产生法喜清静。


      四、身施:身施就是去为人群服务,以身作则,看到有人需要帮忙,我们就去帮忙;在时间许可下,就去替别人服务,将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像当今社会有许多义工都是无条件的为人服务的,有读者在各公共场所及斋铺放置善书,也是身施的表现。


      五、言施:言施是要说好话、不要讲是非;要赞叹好人、不要毁谤别人;有能力就去说法度众,无能力也能劝人多看经典善书,或是多念佛号「南无阿弥陀佛」,或多说祝语「愿上帝赐福您」,少说一些无益的话。


      六、座施:座施就是乘船坐车时,多将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弱妇孺,让人间充满温馨、温情,只要有人这样做,等到我们老了,也会有人让座位给我们坐。


      七、房施:房施是将自己有空下来的房子提供出来,做图书室、念佛堂、小讲堂,或其它公益的事。


      以上七种布施都是不须要花钱的布施,但虽然不须要花钱却能使人受惠无穷。布施是很要的,而布施不一定是要出钱的,但有钱而不布施就是悭吝的表现,贫穷也能布施才是难得的胸怀。以上是人人皆能做到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3 18:00
  • 0

    主题

    4113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041
    沙发
    发表于 2017-1-25 14:51: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0 18:41
  • 0

    主题

    7630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603
    板凳
    发表于 2017-1-25 15:48: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总之,果真明白了【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就明白了宇宙万法当下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随缘所变现,当下又归宗一个人一心一个念,没有一法不是另一法,都是自己,都是佛。完全可以通过听经闻法悟得,当下达到明心见性,当下解脱生死。           所以说,圆顿大法,自古以来被祖师大德称之为【全性起修、无修无证、不历阶梯、一步登天】俱崇密化之迹的妙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9:47
  • 7

    主题

    5742

    帖子

    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831
    地板
    发表于 2017-1-25 20:35: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 我们的真人即已经往生成佛,那么我们这个肉身不是没有真人了,那么如来藏性从何而来?         我们的真人就是七识,其实也是方便说,肉身的前五识、六识乃至七八九十都是一个如来藏性,一个本体一个识,只显现不同妙用。 (2) 不圆满也是佛,未来的圆满佛也是佛,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不同意佛也分很多个等级?        佛没有等级,就是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证悟境界不同, 证悟不同,现量境界也不同。明白天地万法为一个人一个念变现的,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果真深信不疑,当下了生死,成就分真即佛。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明白了这个妙法,当下可以不退转。        我们大家知道以往我们的心量是只认为我是我,别人是别人,佛是佛,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佛多尊贵啊,我是凡夫而已,心量就是这么的小,而当突然听闻佛法,特别听闻到法华经如来藏,内心一下子明白,哇,原来天地万法,一切人,事,物都是一人一念变现的,一切众生都是我,都是一个本体,这时候的心量当下扩大。永远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这即为菩提不退转。怎么退都退不了。        明白如来藏道理,当下成佛知佛见,我们还要悟后进修,历事练心,加功用行,成佛圆满极果如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4335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0023
    5#
    发表于 2017-1-25 21:08: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33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336
    6#
    发表于 2017-1-25 21:52: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莲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7#
    发表于 2017-1-26 14:35:2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若悟此中理,当生成佛道。  大道至简,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天地万法皆当人当下一心之所变现,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世界只有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而已。一尊佛,即是卢舍那佛,即是圆满报身,即是空不空如来藏;   一个人,即是毗卢遮那佛,即是清净法身,即是空如来藏; 一个念,即是释迦牟尼佛,即是无量化身,即是不空如来藏; 一尊佛,一个人,一个念皆是一心变现; 卢舍那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皆是一佛变现;   报身,法身,化身,三身是一体;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其实就是一个如来藏。果真明得此理,即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对自己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负责,从此告别六道轮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何为开悟?明白并刻骨铭心相信了万法万物无非当下一人一念之所随缘显现的真实,即为开悟。何为明心见性?明白了一心当下即万法万物,即为明心。明白了万法万物当下即为一心所现,即为见性。 …… 开悟,不从修得,从听经闻法得。开悟当下即了脱生死。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8#
    发表于 2017-1-26 14:35:4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 开悟,不从修得,从听经闻法得。开悟当下即了脱生死。  圆满,不修不得,开悟后修任何法门都可到圆满。 …… 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既不是一个念,也不是十法界万法,一定要记好,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妄的。不能只知道有这个妄,而不知道有真;也不能只知道有真,不承认这个妄。真妄,空有,大小,多少,香臭,苦辣,无一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遇缘显现。  无量无量的法就是一个念,一个念就是无量的法。但是不能讲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念,或者就是无量法。它可以现一个念,现一个法,现无量法。所以,这个真心是不是不好说?如果一定要勉强说,强词夺理说,《楞严经》给了一个说法,叫真真如性。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9#
    发表于 2017-1-26 14:36:0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心无所住 随缘显现  随心应量 心外无法  法外无心  心觉妙明 明心见性 随心妙用 一心三藏    顶礼如来藏大法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0#
    发表于 2017-1-26 14:36: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在楞严经开始讲到,"汝等当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可以武断地说,不学法华楞严二经,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什么是心,就连不学此二经的讲经法师,也照样回答不出!须菩提被公认讲经说法第一,也照样不知常往真心,你把心搞明了,你就明白了心是个啥一一明心,你从一切万法的看到心,那就叫见到了性一一见性。这个明心见性最起码也是登地的菩萨,因为学这二经佛才承认他是佛子,不学此二经非佛弟子!这话是不是铁口直断?无量学佛人,不学懂法华楞严,你能自称佛子吗?你连佛子都不是,成佛把握在哪里?!学佛几年乃至几十年,连个佛子都不是,是不是很可惜? 佛问阿难,心在何处,阿难说了七处,都没回答对,阿难可是同佛一起初发心出家的,佛成佛无量无数劫,来娑婆八千次传法,可怜的阿难还是个初果须陀含!当初八次问阿难心时,阿难还把六种意识心当心,佛当场厉敕阿难:"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阿难此时何等可怜!佛开示了一大通道理,他依然不知心之所在。连心都不知道,结果只有佛说的自取轮转,别指望成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