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闻法华楞严法理与专持楞严咒两者如何圆融
2017-01-02 学人一山 法华楞严专修平台
今天有居士说:“师父,我们这里有许多居士同修非常执着读诵楞严咒,忽略了听闻《法华经》《楞严经》一乘实相真理,到底听经闻法与持诵咒语,两者孰轻孰重,如何圆融?请您开示”。
阿弥陀佛,若有讲的不到之处,请您向其他通达《法华经》《楞严经》法理的法师另行请教。
发布这篇文章,谈到这个问题,必然会涉及一些敏感问题。学人一山,以佛的究竟了义经典《法华经》《楞严经》为依据,实事求是。请诸位认真观照思惟,也请修学不同法门,不同知见的同参道友,正忆念,正思惟,理性的看待分析问题。
楞严咒出自于《楞严经》第七卷,它是佛在楞严会上亲口所传,后来,在唐朝神龙年间由印度法师般剌密帝将《楞严经》传入中国,咒语是以梵文音译而成。自古以来就有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之说,更有楞严咒是一切咒中之王的说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佛经中传下来的一切咒语,都是诸佛圆满成就之后的智慧结晶。三藏十二部经中,有一小部分经典中带有咒语,这些经典中的咒语,都与相应的经典中的法理法义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显密圆通。咒语是把经文中的法理法义以秘密的形式暗含其中,普遍的加持十方法界不同种类的众生。经文是以显说的形式解释咒语中暗含的真理实相,普遍度化一切众生。
《法华经》弘传序中有句话叫“出定扬德,畅佛慧之宏略”。《法华经》一开篇就有六大瑞相,其中包括佛入定瑞,出定瑞。佛入定以后,我们不了解佛定中的境界,这是表“密”。佛出定扬德,就是把自己定中的真实境界(佛知佛见)开示出来,这是表“显”,我们透过“显”就可以悟到“密”。那么,显和密是不是一心?所以,我们要明白“密”的概念:不是说不可说,或者是对大多数人保密,只有对极个别人才能开示,不是的!佛在法华会上就是欲令一切众生得闻无上妙法,觉悟真理,究竟成佛,佛没有厚此薄彼,偏党之心,平等供养一切众生。佛经中所说的一切咒语,都有共同性,也有差别性。
共同性在哪呢?
虽然,佛经中带有许多咒语,咒语的长短与形式各不相同。但是,十方诸佛,佛佛道同,共同性就是每一个咒语中,都秘密的暗含了佛知佛见,一乘实相真理,也就是《法华经》《楞严经》所讲的法华三昧,楞严大定,都是一个理,这是共同性。
差别性在哪呢?
既然,佛经中的所有咒语都暗含了佛知佛见,为什么要以多种形式来表达呢?因为,十方诸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舍一切众生。为了普遍度化一切众生入佛知见,都是权实并重的。如果只讲权法,不足以引导众生究竟成佛,如果只讲实法,浅根基的众生一下子接受不了,不敢相信。所以,法界无量,众生无量,根基无量。因此,针对不同法界,不同根基,不同毛病习气的众生,十方诸佛以方便智慧宣说了一些咒语,有针对性的加持不同法界,不同根基,不同毛病习气的众生,促使十方法界一切善根未成熟的众生(众生也包含了无情物:树木花草,泥巴瓦块,风云雨雾等等),善根尽快成熟,然后再以一乘实相成佛之法教化,令其究竟解脱。这就与十方诸佛最初的本愿相吻合了,十方诸佛的本愿就是愿一切众生圆满成佛,回归自性大光明藏。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成就一个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的不了义果位,这是讲差别性。
实质上,共同性和差别性就是一体两面,就犹如我的一只手,有拳头相和手掌相,你不能片面的说它是一,也不能片面的说它是二。如果说它是一,可是它有拳头和手掌两种相。如果说它是二,可是它们就是一只手而已,所以,非一非二,当下即一即二,如来藏本体不变,妙用随缘,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就是一念心随缘变现。
佛宣说的楞严咒以及其他咒语,目的就是以秘密语的形式普遍加持十方法界。这也是一个方便门,佛来人道示现,侧重点就是度化人道众生,而对于人道众生来说,最殊胜的法门是闻思修,通过听闻究竟了义法(特指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而入佛知见。人道是突破六道轮回,成佛解脱的一个比较殊胜的突破口,按照世间法来讲“人为万物之灵”。那么,人觉悟了真理,再通过这个人身修行,自利利他,以种种的方便智慧才能更好的利益人道以及六道中的一切众生。因此,我们要明白佛所传的咒语对于普遍的人道众生而言,能够让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通过持咒遏制宿习,应急自保,调理身心疾病,同时防止修行中天魔外道以及自己心魔的干扰,而导致走火入魔,同时可以得到很大的福报和利益。
咒语是不可以解释的秘密语,虽然不可以解释咒语的意义,实际上,比如:《楞严经》《心经》都有咒语,相应的经文就是在显说相应的咒语中暗含的真实法理法义,懂得了经文的真实法理法义,就明白了咒语的真实密义,经咒二而不二。我们要明白,诸佛的本意就是要以咒语(秘密语)的形式加持十方法界。历来祖师大德,高僧大德也有开示,凡是佛经中的咒语只可以读诵,不可翻译,不可解释其中的意义。更何况进修位的修行人乃至于菩萨,还没有到圆满佛的境界,如何能体会到圆满佛的真实境界?如何能把圆满佛所传的咒语解释到圆满之处?
经过我以上的介绍,您应该明白,佛传的咒语,对于普遍的人道众生来讲,是个助修法门,不是主修法门。由于它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这个持咒法门对根基的要求非常非常之高,受众面极其有限,非常有局限性。不是凡夫人起步能够一步到位,成就佛道的。“即使是圆教证道位的八地菩萨再来,想要通过持咒达到三密相应,即身成佛,也需要圆满佛冥中加持指导”。实际上,圆教八地位的菩萨是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对《法华经》《楞严经》佛知佛见,已经有了甚深的理解,基础打的非常坚实。所以,还没有觉悟《法华经》《楞严经》佛知佛见的修行人,没有明心见性的人,自己把握自己,自己要知道自己持咒能不能三密相应,成佛解脱?
关于“三密相应”这个名相概念,大家在网上查一查佛学大辞典,以及网上流通着一些上师们的说法,大同小异。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持咒,结手印,观想”那种三密相应法门,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圆满法门中开设出来的一个局部分支而已,针对特殊根基的修行人而设立。对于普遍没有觉悟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的修行人而言,它有其名而无其实,它根本就不能与《法华经》 《楞严经》圆顿法理及妙用相提并论。为什么?因为它不是普遍根基能成就的法门。我们再看看什么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圆满法门,《楞严经》卷六,佛让文殊菩萨在二十五位圣人所修的法门中,选择一个最容易成就,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修行的殊胜法门。文殊菩萨选择“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大家看看文殊菩萨在偈颂中怎么说。
摘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其实,不觉悟《法华经》《楞严经》第一义谛法的人,持咒仅仅只是修了很大的福报。同时,可以得到诸佛菩萨,护法神明的冥中护佑,能够消除外魔的干扰,暂时平息内心的烦恼和严重的习气,还可以消除一些身心疾病。具体情况还要看个人的用心。所以,读诵咒语不懂得咒语里面暗含的真实法理法义,那么,你不能明心见性,不能了生死成佛道。咒语本身的意义又不可以解释,如何让普遍根基的修行人来理解成佛之理呢?既然无从下手,那么如何成佛呢?所以,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高僧大德一再强调:“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我们的早晚功课上就有,而且每天都在念诵,就是在提醒我们“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而不是“朝山,磕大头,烧香,放生,供灯,持咒,智慧如海”,要搞明白轻重缓急,首先是通过究竟了义法明心见性以后,在究竟智慧的指导下,再去修无量的方便法门,才不会走迂曲之路,能够很快成就圆满佛果。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行一切行,一证一切证,修行证三者圆融为当下一念心中。
而通过《法华经》《楞严经》觉悟了佛知佛见的人,即使没有整天把咒语挂在嘴边,他时时事事处处念念观照如来藏的道理,以理导事,以事印理,理事圆融一心,觉而不迷。常以《法华经》《楞严经》如来第一义谛法门与众生广结法缘,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持咒,既自利又普遍的利他,自他圆融一心,这样修行确实有真实功德。当他对一乘实相法理观照到了甚深的境界,就到了身口意三业随智慧行的境界,这就是三密相应的境界。
“三密相应”这个词语的含义很宽泛的,我们不能狭隘的理解它。佛法中有句话叫“法法圆融无碍”,确实如此。关键自己是不是个圆人?圆人听圆法,悟圆法,法法皆圆融。所以,它不仅仅是指“特殊根基的修行人经过上师口耳相传才能成就的那种持咒,观想,结手印”的特殊修行法门。其实“持咒,观想,结手印,经过上师口耳相传的那种形式仅仅只是三密相应法门中的一个局部而已,是个狭隘法门。不是娑婆世界众生普遍能够因此成就的圆融,圆满,圆通法门,只能成就极个别上根利智之人。所以,这就与十方诸佛的最初本愿不相符合。十方诸佛的本愿就是“欲令一切众生悟入佛知佛见,究竟解脱”。而最殊胜圆满的“三密相应法门”,其实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一乘实相之理,它殊胜就殊胜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圆融十方三世一切经教和世出世间的一切理论和实践。一切修行人都能通过听经闻法觉悟如来知见,因地以佛知佛见为本修因,带果行因,最终证得圆满佛果,中间不打闲岔。最初见到的真理与最终证到的真理无二无别,因果相契。
摘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 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 引导于众生,
说佛智慧故。 诸佛出于世, 唯此一事实, 余二则非真,
终不以小乘, 济度于众生。 佛自住大乘, 如其所得法,
定慧力庄严, 以此度众生。 自证无上道, 大乘平等法,
若以小乘化、 乃至于一人, 我则堕悭贪, 此事为不可。
若人信归佛, 如来不欺诳, 亦无贪嫉意, 断诸法中恶。
故佛于十方, 而独无所畏。 我以相严身, 光明照世间,
无量众所尊, 为说实相印。 舍利弗当知, 我本立誓愿,
欲令一切众, 如我等无异。 如我昔所愿, 今者已满足,
化一切众生, 皆令入佛道。
诸佛兴出世, 悬远值遇难, 正使出于世, 说是法复难,
无量无数劫, 闻是法亦难, 能听是法者, 斯人亦复难。
譬如优昙花, 一切皆爱乐, 天人所稀有, 时时乃一出。
闻法欢喜赞, 乃至发一言, 则为已供养, 一切三世佛,
是人甚稀有, 过于优昙花。 汝等勿有疑, 我为诸法王,
普告诸大众, 但以一乘道, 教化诸菩萨, 无声闻弟子。
汝等舍利弗, 声闻及菩萨, 当知是妙法, 诸佛之秘要。
真正修三密相应法门的密宗修行人,他们必然是要先通达《法华经》《楞严经》一乘实相道理,而且根基打的非常非常牢固,然后才可以通过持咒的形式进一步体悟《法华经》《楞严经》佛知佛见的妙理。如果没有《法华经》《楞严经》的指导,他们修持咒法门,也不能当生成佛,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摘自《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其有众生、求佛道者,若见、若闻是法华经,闻已、信解受持者,当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干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菩萨亦复如是,若未闻、未解、未能修习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远,若得闻解、思惟、修习,必知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
“药王,若有菩萨闻是法华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新发意菩萨,若声闻人闻是经惊疑、怖畏,当知是为增上慢者。药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欲为四众说是法华经者,云何应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为四众广说斯经。如来室者,一切众生中、大慈悲心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来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后以不懈怠心,为诸菩萨及四众、广说是法华经。”
“药王,我于余国,遣化人、为其集听法众,亦遣化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听其说法,是诸化人,闻法信受,随顺不逆。若说法者在空闲处,我时广遣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等,听其说法。我虽在异国,时时令说法者得见我身。若于此经忘失句读,我还为说,令得具足。”
佛在《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中讲:“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所以,除此之外别无二路。再看《楞严经》第六卷,佛让文殊菩萨在二十五位圣人所修的法门中选择一个最殊胜,最容易成就,最适合娑婆世界普遍众生修行的法门,文殊菩萨选择了“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实际上就是通过听闻一乘实相,第一义谛真理而悟入佛知佛见,道理很简单,只是我们人道众生的习气重,复杂惯了。文殊菩萨在偈颂中还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最后求佛印证他所说的是否正确,佛表示认可。“归元”就是成佛。“性”,就是明心见性。“无二”,就是只有一条路,这条路就是一心三藏之路。“方便有多门”,就是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下,你修什么样的法门都能成就,条条道路通佛土。这就是佛法圆融之处。有些人,明明知道不走迂曲之路就能直达宝所,反而更愿意拐弯抹角。明明知道大道至简真理至易,却喜欢去谈玄探密,心外求法,这实在是非常非常可惜的事情。
实际上,当一个人刻骨铭心觉悟《法华经》《楞严经》一乘实相真理,那么,他回过头来再修种种的方便法门,乃至于吃喝穿戴,行住坐卧都是在向圆满佛的境界迈进,这才是真修,实修,一修一切修。这才是从全局上,战略上进一步的圆满“三密相应”这个圆顿法门(特指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一乘实相,不二法门),佛法圆融就圆融在这里,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法,归于当人当下绝待的一念心中。
对于今生今世真正想了生死成佛道的修行人来说,唯有把《法华经》《楞严经》法理法义学懂,当生乃至于当下成佛解脱无疑,佛在《法华经》中反反复复强调这个问题,学人随时都可以找出许许多多佛的金口玉言为证,并且说明所以然。《楞严经》本身就是在解释楞严咒中暗含的第一义谛法理法义,经咒不二。咒语又不可以解释,我们仅仅读一读,又不能懂,仅仅只是增加了很大的福报,排除了一些修行中的干扰,并不能因此明心见性。所以,建议大家,今生今世真正想了生死成佛道,一定要用心学懂《楞严经》,把听经闻法深入经藏作为主修课,把持咒等等内容作为助修课,在明心见性的前提下,许许多多的助修法门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转变习气,积功累德,提升品位。但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对《法华经》《楞严经》的法理一知半解的人,一定要搞透彻一乘实相,第一义谛真理,然后再考虑该怎么修的问题。
兹事体大,关于咒语其中问题很多,再简单的说一下。世界上的宗教很多,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婆罗门教等等,都有各自的咒语及秘密语。佛法没有传入藏地之前,藏地本土也有一个古老的外道教派,名叫“苯教”,他们也流传着许多咒语,咒语的内涵也很多,有的咒语是求财,消灾,求神通的,有的是祭祀鬼神的,也有害人的咒语,都是些心外求法的鬼神境界。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印度佛教遭遇法难,一些佛弟子不得已流亡到藏地传法,同时,印度的婆罗门外道教徒也尾随其后,将教法传入藏地。由于种种因素,三个不同教派的教法在藏地融合传播,久而久之,时至今日,形成了现在的藏地密宗,他们也有许许多多的咒语,仪轨,且崇尚持咒。
学人之前多次听到一种说法:嘴巴念够多少多少万遍数量的什么什么咒语,就能如何如何如之何,乃至于超凡登圣云云~~~~~~,可事实并非如此,确实某些地区的一些人听信了这种“说法”,花了大半辈子念了乃至于上千万遍咒语了。然而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自己,自己与佛,自己与一切万物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些问题他们搞不懂,就在那里稀里糊涂的掐着念珠数数字,还认为自己很精进,是好修行,实则不然!!!
假如:我要去极乐世界,我要往生佛土,超凡登圣。最根本的问题,首先我要知道佛是怎么成佛的?佛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佛告诉我们到底依据哪一部经典,才能不走迂曲之路,更快的成就圆满佛果?佛土到底在哪里,我如何能到达佛土?我到底是谁?我与佛是什么关系?我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法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真真正正的超凡登圣,成佛往生。所以,成佛是一门技术,不是靠人品,或者讲人情。严格地讲:没有如来第一义谛真理(特指《法华经》《楞严经》)的指导,所有修行法门都不是精进,都是在盲修!他们真的需要真正明理的出世间老师的引导。学人也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放下法执,放下所知障,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接受善知识的引导。
摘自《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
于我灭后, 听受此经,
问其义趣, 是则为难。 若人说法, 令千万亿,
无量无数, 恒沙众生, 得阿罗汉, 具六神通,
虽有是益, 亦未为难。 于我灭后, 若能奉持,
如斯经典, 是则为难。 我为佛道, 于无量土,
从始至今, 广说诸经, 而于其中, 此经第一。
若有能持, 则持佛身。 诸善男子, 于我灭后,
谁能受持, 读诵此经, 今于佛前, 自说誓言。
此经难持, 若暂持者, 我则欢喜, 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诸佛所叹。 是则勇猛, 是则精进,
是名持戒, 行头陀者, 则为疾得, 无上佛道。
能于来世, 读持此经,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灭度后, 能解其义, 是诸天人, 世间之眼。
于恐畏世, 能须臾说, 一切天人, 皆应供养。
摘自《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其有众生、闻佛寿命长远如是,乃至能生一念信解,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密、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除般若波罗蜜,以是功德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有如是功德,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摘自《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学人依据对《法华经》《楞严经》法理的了解,不敢苟同以上那种(只要嘴巴念够多少万遍数量的某种咒语,就能超凡登圣)的说法,大家凭着佛的了义经典《法华经》《楞严经》以及自己本具的佛性智慧去印证虚实。在唐朝时期,我国也有密宗教派,称之为唐密,主要是以《妙法莲华经》作为修行指导,有兴趣的同修,可以去大概的了解一下。
民间的信仰也不少,像东南亚一些国家,如:泰国,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地区还流传着各种蛊术,他们也有许多相应的咒语,据说这些蛊术,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的一些教派,他们擅长各种咒术。确实,古印度外道很多,许多教派都擅长咒语。我们国家许多地方也有顶神的,跳大绳的,他们都有一些咒语,用来驱使鬼神,或者祭祀神灵,或者是以他们的方式与鬼神沟通,借助鬼神之力想得知什么信息,或者得到什么东西。当然,也不乏一些害人的邪咒。总而言之,各种宗教都有各自的咒语,各种咒语都含藏着各种不同的能量,也是一种传递特殊信息的方式,各种能量和信息,无非是善意的,或者恶意的,或者是暗含真理的秘密语。作用无非是利益众生的,或者是危害众生的,各种咒语的能量与力度,在境界上是千差万别的。我们大概知道有这么回事即可,不去研究它。
鬼神,天魔也有自己的咒语。往往有些咒语来历不明,一个人在不知道咒语来龙去脉的情况下,如果盲目的持某种莫名其妙的咒语,往往会感召一些天魔,或者邪鬼邪神的附体。也不乏一些心怀不轨的外道邪人,传一些莫名其妙的咒语,还自称是佛经中所说。就好比《楞严经》中,提到了一个娑毘迦罗的外道教派,翻译过来叫“黄发外道”,主要修苦行,折磨自己的身体,他们的立论是一种懒汉哲学,属于邪见,当时就被佛否定了。他们传的一些咒语明明是恶意的,还迷惑人们说:“这个咒语是先梵天传下来的”。先梵天属于色界四禅天以内的天人,而天人修的是五戒十善,层次较高的天人还要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他们都是修善法上去的,尤其是欲界天以上的色界天乃至于无色界天人,他们禅定的快乐比我们人间男女欲望的快乐要殊胜无量倍,他们本身对于男女欲望之事,非常淡泊,严格地讲,他们不需要男女欲望来繁衍后代以及满足欲望,怎么可能会传这种魅惑人心,让人产生男女之欲的邪咒。
摩登伽女和她的母亲一开始信外道,听信了外道的谎言,所以才认为这个咒语是先梵天传下来的。摩登伽女是一个妓女,在古印度五大种姓中,属于最下贱的人。摩登伽女看到阿难尊者前来化缘,一见钟情,因为阿难尊者长相非常庄严,再加上摩登伽女与阿难前世做过多生多世的夫妻,因此两人一见面,摩登伽女就动了情。她跟自己的母亲讲:“我要和这个人成亲”。她母亲说:“他是一个出家人怎么能跟你成亲呢”?摩登伽女说:“我不管,我就要跟他成亲”,言外之意是希望自己的母亲帮她想想办法留住阿难,促成此事。因此,她母亲让她端了一钵饭,用布盖上,使用了所谓的“先梵天咒语”,将阿难尊者诱引到自己家里,要做坏事。阿难尊者也有些定力,虽然身不由己,但是,心里清楚明白,非常着急,暗暗的祈请佛快来救他,他一念心发出,佛当时正在应波斯匿王的供养,当下就知道了情况,命文殊菩萨以楞严咒去解救,阿难尊者才得以保全戒体。按照小乘法来讲犯邪淫是断头罪,小乘人对律仪戒是非常重视的,而圆满的戒是三聚净戒,具体在此不细说了。然后将摩登伽女和阿难等人带回来问其缘由,因此发起了《楞严经》这个无比殊胜的法会。
阿难尊者在《楞严经》中,还给我们表了一个法,大家都知道阿难尊者善根非常好,不仅是释迦牟尼佛,而且是十方诸佛所讲的所有经典,一入阿难耳根,永为道种,他过目不忘,入耳成诵。摩诃迦叶尊者赞叹阿难说:“佛法大海水,阿难心中流”,可见他的善根无人能及。可是,《楞严经》中,佛多次批评他,意思就是说:你阿难虽然能够把十方诸佛所传的所有经典都背诵如流,但是不觉悟其中的道理,依然还在六道轮回。我们听到这个事情,应该好好深思一番。——见《楞严经》卷四
所以,有些咒语来历不明,你也无法分辨出是正是邪,传咒者随便怎么说,我们都无法考证。往往你读了以后,在不经意间,他就能控制你的思想,如果他只是图财,那还好,没有生命危险。如果他还有其他种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就非常麻烦了。轻则被搞的神魂颠倒,惶惶不可终日。重则家破人亡,走火入魔,一般走火入魔的人,命终都要堕落地狱受极大苦。这不是危言耸听。学人一山遇到过这样的人,被外道邪师搞的人不人鬼不鬼的。所以才感慨万分,请诸位慎之又慎,莫要贪求神通感应,贪求种种利益,而读诵一些来历不明的咒语,以免堕落而不自知。假如遇到特殊情况,一心读诵楞严咒,可以化解一切邪咒。
第十世班禅大师曾告诫汉族佛子不应盲目迷于藏传佛教,舍本逐末。他说:“我会讲汉语是我能力和知识的体现,如果我不会这些也不会成为我的耻辱,但我不会讲藏语,不会藏文,那么就是我毕生的耻辱,因为我是一个藏族人。”同理,如果你是一位汉族佛教徒,没了解过藏传佛教,读不懂藏文经典,不是你的错。但是,如果你没有用心学习汉传佛教,尤其是“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这两部任何法门共修的基础经典,没有在闻思修上下功夫,而是整天读一些别人听不懂、自己也不甚明白的传承仪轨,那么相续中将成为今生和来世的遗憾。”
诸位居士如果特别喜欢读诵咒语,学人一山建议,读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这些咒语佛经中都有来龙去脉。只要平时三业清净,不犯律仪,不起恶念,至诚读诵楞严咒等,在关键危难之时,确实可以自保,同时,可以调理身心疾病,遏制宿习,排除外魔以及心魔的干扰,同时又有无量的福报利益,但只是在修福,并不能够开慧。还要明白一点:以清净心,悲悯一切众生之心持咒,有真实利益。如果以恶心,恶念持咒,或者是害人,别人不会受到你的伤害,而你的罪过会无量无边。
为什么要说这个事情呢?希望有些迷惑的人明白这个道理,要端正心态。要知道:恶心持法,罪加一等。“起心正即使行邪法也是正法,起心邪即使行正法也是邪法”,最后再加一句:“有道无道要自己知道。千万不要自欺欺人”。
学人一山以前听一位法师讲过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位老太太,“信佛,念佛”,但是,心态不端正。她经常求佛说:“阿弥陀佛,我的儿媳妇太坏了,请让她早点死,把她的寿命给我”。听了这句话,让人感慨万分,她把佛菩萨当成鬼神乃至于自己的私人打手一样看待,这也叫念佛?真是迷惑颠倒,这就是典型的迷信佛法!!!
最后再次强调,不要仅仅执着在只读诵楞严咒上面,一定要分清楚主次关系:听闻《法华经》《楞严经》法理为主(主修),读诵楞严咒为次(助修),一定要搞清楚这一点。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如果我没有解除您内心的疑惑,请再次提问,如果我回答不了,可以建议您去请教有道德,有智慧的法师给您解答。
学人一山
2016年12月2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