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0 21:50
  • 1480

    主题

    1765

    帖子

    2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095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21:54: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便非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之意。况彼借此以遮懒惰懈怠之迹,不以真修为事,唯以空谈争高。待至业报已熟,阎老当以最上供养,敬此一切不著一切皆空之人。于斯时也,不知尚能皆空不著与否。吾人当于此等人,敬而远之,以免同彼受阎老之最上供养恭敬也。

    复周伯遒居士书

    不执著等语,理则是,而事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也。终日穿衣吃饭,侈谈不执饥寒。与终日枵虚,不得杯水粒米,饿且将死,而谓人曰,吾视龙肝凤髓,直同秽物,思之即呕,况其下者乎。同一空谈耳。今时不明教理,即参禅宗者,每多中此空解脱病。

    至于静坐澄思,空境现前。不过以静澄伏妄,偶尔发现之幻境耳。若错认消息,生大欢喜,则丧心病狂,佛亦难医矣。幸能体察而不执著,弃捨幻妄,卒得贯通诸法法门。可谓久历荆棘,忽达康庄矣。

    末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不仗佛慈力,专修净业。但承自力,参叩禅宗。不第明心见性,断惑证真者,罕有其人。而以幻为真,以迷为悟,著魔发狂者,实繁有徒矣。所以永明莲池等,观时之机,极力主张净土法门也。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注:净土法门)密修显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俗谛之一立一切皆立,所谓佛事门中,不捨一法,显性具也。必欲弃俗谛而言真谛,则非真谛也。如弃四大五蕴而觅心性,身既不存,心将安寄也。若即俗谛以明真谛,乃实真谛也。如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即四大五蕴而显心性也。此从上诸祖密修净土之大旨也。但未广显传述,故非深体祖意,则不得而知。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大无不包,细无不举,本一心以建立,随机宜而说法。虽则名为出世间法,实则圆具世间一切善法。虽则毫善弗遗,而复一法不著 (不著,谓不以为德,不自满足,若以不认真行为不著,其误大矣)。唯其不著,故其行得至究竟。古今凡懿行过人者,多由学佛得力而致。由是即凡夫心,契如来藏,于一一法,悉能达本穷源,亲证实相。虽则理致幽深,而复随根大小,悉皆能入,尽世间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故也。

    须知无量法门,皆须自力断惑证真,方出生死。求其摄生普遍,利济无方,上中下三根同修,初中后始本不二,不断烦惑,不历异生,即得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唯净土法门为然也。以故上根如文殊普贤之俦,下根如五逆十恶之辈,皆为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以其至简至易,至顿至圆,故能如大地之普载万象,大海之普纳众流也。

    吴淞佛教居士林发隐序

    又二空,即我空法空。我空者,谓于五阴色受想行识中,了知若色若心,(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悉皆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了无主宰之实我可得。法空者,于五阴法,了知当体全空。心经照见五蕴皆空,即是其义。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实相。由破无明,证实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

    实相者,法身理体,圆离生灭断常空有等相,而为一切诸相之本,最为真实,故名实相。此之实相,生佛同具。而凡夫二乘,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喻如衣里明珠,由不知故,不免贫穷。非曰在迷凡夫与证真谛之二乘,无此理体也。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贫之士,忽开宝藏。证者如就路还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证则初地不知二地举足下足之处。识此悟证之义,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净土之心,万牛亦难挽回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6-12-31 10:51:22 | 只看该作者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板凳
    发表于 2016-12-31 10:51:5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莲心. 妙莲华〕       讲『莲华』法,经常讲「华开莲现」是讲圆顿大法之妙用。 『莲华』的特点,它是开花的同时莲子现前,叫「华开莲现」,这是比喻「圆顿大法」——明白佛法真谛以后当下成就。在佛法里叫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们的无明妄想,这是杀害我们法身慧命的利刀。一旦明白了自性本心,你当下破除了我执,叫「放下屠刀」,你当下就是佛。 在《楞严经》说为「知妄即真」,在《阿弥陀经》说为『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是表这个法呀!      『莲华』不二法门,万法都归宗一体。正法是讲莲华「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妙法莲华经》经名就已彰显了义妙法:莲藕中空表“性”,表“空”;莲根茎叶华表“相”,表“有”,此谓性相一如,空有不二。       诸佛菩萨来到此世间,脚踩莲华台,身坐莲华座。为什么叫《妙法莲华经》,我们要作特种的观照。        在《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佛告诉弥勒菩萨,听了《如来寿量品》半个小时的开示,无量众生当下证到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地上菩萨、等觉菩萨,是不是「华开莲现」啊? 《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讲:『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简单概括,「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这就是「华开莲现」。       明白天地万法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这叫「一念欢喜心」。一念即现真心,菩提愿心不可退转,莲华,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修行历事练心,在烦恼证菩提。       如来藏与万法合而为一,处处显现真心本性光明,大光明藏万法圆融无碍。受持妙莲华明心见性,已成分真即佛仍需悟后进修,圆满果位。妙莲华融合万生万物,觉照清净真如自性的当下,时时不忘万缘苦众,践行菩萨道。光明无碍福泽众生,宇宙祥和无浊障,莲花处处开放。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地板
    发表于 2016-12-31 10:52: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 整个宇宙成了你的万有 你会听见下雪的声音 会听见草叶的低语和夜的叹息 你会触摸到无形 以你神奇的觉知 测探心灵   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 落日才会停得更久 你经常走的路 会突然间笼罩着金色 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你每天视而不见的水杯也变得神圣 你会以包容的心慈爱一切生命   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 河水流淌得更缓慢了 原野中的雏菊开得更加茂盛 窗外的雨声就像天人的絮语 草上的露珠 直到黄昏 还依旧晶莹剔透   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 时间已停止 你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你会发现整个宇宙的奥妙 你不邀明月,明月自上心头 不引清风,清风缓缓吹过   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 你可以生活在宇宙的任何一处 一个庭院、一间陋室、一杯淡淡的清茶 你会以淡泊的心享受生活的全部 你不用去找伴侣 你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你会喜欢独处 你会享受寂静   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 你的脚步是如此轻盈 就像蒲公英在空中婀娜 生活变得这样美好 你会发自心底地恭敬万有 你会变得更加安详、自在 心里无有一丝的挂碍   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 点一盏油灯, 听着天籁之音 对面的花不知不觉中 已经绽然开放 一切是如此的美妙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5#
    发表于 2016-12-31 10:52:2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真理是唯一的,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掌握在我们手中,就看你会不会用心,就看你怎么样用心,非智莫能见,非智莫能修,非智莫能证。  佛门有句口头禅:“真空不空,妙有不有”。很多人只会讲这句话,却不知道它的真实妙义所在,这叫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我们打破砂锅问到底,把这个问题彻底搞明白。  为什么真空不空呢?真空真空,看似没有,清净本然,其实是真有,这个“有”不是因为变现才有。而是万法在没有变现之前,我们真心本性本来就有,它是以一种无形无相的性具功德含藏在我们心里,(其实讲含藏都是方便说,究竟讲一心当下即是三藏,三藏当下即是一心)虽然真实存在,但是眼睛看不见,只有用心才能见。所以勉为其难,强词夺理我们把它说了个“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就知道它真实存在。明白这个这个道理,就叫真空不空,真空的当下即是妙有。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6#
    发表于 2016-12-31 10:52:4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大乘妙法莲华经》女声读诵28品  http://url.cn/ZvZSjQ  读诵10卷  http://url.cn/hzTfMK  《大乘妙法莲华经》 全106讲  http://url.cn/igcB3W  《佛说阿弥陀经》全12集(视频)  http://url.cn/e1wXLW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http://url.cn/0IV0DM 精讲楞严经http://url.cn/MD23LF 法华论坛www.fahua123.com 请加法华微信号码fahua321或扫描二维码[图片]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7#
    发表于 2016-12-31 10:52:5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来藏妙真如性不生不灭,不去不来,寂而常照,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明真心现一切万法,能现一切妙有之性质。自古以来,众口一词:“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      「圆教」代表作——《妙法莲华经》、《大佛顶首楞严经》。是从「非空非有」二门而入,但是这个「非空非有」是「遇有说空,遇空说有」。它把八大次第圆融为一体,叫『一心三藏』。       圆顿大法,听经闻法当下成就。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前提你能正信佛法,听懂了,深信不疑。妙不妙啊?诸佛都在赞叹《法华经》这个「如来藏」心地法门微妙。「微妙」就微妙在「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越是真理越简单;「微妙」就微妙在明白这个道理当下解脱、当下成佛。三世诸佛就是守护《妙法莲华经》,万法没有办法不称叹,因为万法都是一个「一心三藏」,都是一朵「妙莲华」。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8#
    发表于 2016-12-31 10:53:1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菩萨”是什么意思?觉悟的人,觉悟的众生就叫菩萨。玄奘大师翻译菩萨为“觉有情”,我们是有情众生。有情就是讲六道凡夫,十法界的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几时觉悟了,这个人叫菩萨。所以菩萨的意思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我们一般凡夫是迷惑的有情众生。这个人开始觉悟了,什么叫做觉悟?想离苦得乐,这个人觉悟了。我们世间人哪一个不想离苦得乐?人人都想离苦得乐,但是他想错了,把苦当作乐,把乐当作苦,他搞颠倒了,这叫愚痴,这叫迷惑。世间人以为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是乐,他不知道这是苦的根源,决定不是乐,这个东西享受结果是在三途苦报,佛经上常常用“刀口舐蜜”来做比喻,这个人没有觉悟。人真正觉悟了,一定跟着佛菩萨走,这人觉悟了,过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过的是什么生活?第一个自私自利放下了,起心动念为众生、为社会、为正法久住,这个人觉悟了,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这个人叫菩萨。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6 22:38
  • 170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846
    9#
    发表于 2016-12-31 11:47: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总结就一句话:一念现万法,万法一念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6 22:38
  • 170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846
    10#
    发表于 2016-12-31 11:47:4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总结就一句话:一念现万法,万法一念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