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二意图】五千听众离开的原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13:58: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二意图】五千听众离开的原因原创 2016-12-23 慧律法师 不二草堂


佛法的基本教义,有其先天的平等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所以在佛教史上,所表现的只是宽容和民主精神。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信仰不一样,思想不一样:有的有信仰,有的没有,有的人伤害诽谤我们,我们也不必要去跟他争,更不会去审判处罚他们。

佛教的各宗各派,都有绝对自由的发言权,禅、净、密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佛不在于雕像、画像,佛在你的心中,佛是在阐明诸法空寂,一切不可得的道理。正是佛法的民主精神,佛弟子对佛陀所说的话,可以接受或者不接受。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就不悟,你可以怀疑可以问。因为佛陀所说的道理,由于信徒的根基智慧不一样,他可以接受佛陀所说的某一部分道理,而不接受其他的道理。

在佛经里,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向弟子以及听讲的人说:我是讲真话的人,是实在的人,是不诳语的人。总是劝导听众,研究真理,注重理性,从来没有用威吓强迫的口吻,叫人听从他。《妙法莲华经》讲得最明白,在佛要讲最上乘的一实相的道理的时候,竟然有五千个听众离席,他们自以为得到了解脱,不愿意听讲,离席而去。佛陀不但没有发怒,也没有追究、责罚。佛陀只是说:“他们的机缘还没有成熟,与其他们听了不相信引起反感,还不如让他们离开,也是好的。”你看,佛陀对于这些背叛的、不认同的,或者是离开的,也是慈悲的包涵,只是讲因缘还没有成熟而已,要不然他们听了诽谤、批评更不好,这是何等的包涵,何等的民主以及何等的伟大!

——本文选自慧律法师《第二生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