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0|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修?无修?》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9-29 12:38
  • 341

    主题

    173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95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2 20:4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佛教是觉者的教法,是引导迷人回家的地图。听过来人说路、指路,并如实去行路的人方能回家!
            这是个再浅显不过的比喻,《楞严经》说为“如幻闻熏闻修”,观音耳根圆通法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将“修”与“证”演绎到极致!闻教信解而起之修,即在根解结的功夫(修中三摩地);依修而证,即寂灭现前之境(证中三摩地)。佛性正因、闻为了因、思修缘因,缘了有功,正因方显,得入佛之知见,此为诸佛出世之唯一大事因缘。闻思修三慧并举,不可偏废。未发思修之闻,是耳识识性之闻(分别),非为耳根根性(不分别)!根性即佛性,众生本具,不从修得,法尔如是。明悟佛性不二,以此为因地心,圆成果地修证。从果地看,众生本觉、我本是佛,无修无证;从因地看,真性被无明所障,不修无法证得如来智慧,自有家珍不得受用,自性本具般若妙智不能显发!犹如矿虽是金,不假锻炼,终久是矿,不能成金。故《楞严经》说为“如幻闻熏闻修”。闻熏即本觉闻性内熏发起始觉(本觉理发始觉智);闻修即始觉反闻修习,入流照性(始觉智照本觉理)。始觉妙智不缘尘,但入流,不闻所闻之声尘,但闻能闻之闻性,观“能闻者是谁?”。此离尘脱根之修如幻人行幻事,根尘双泯的当下,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成佛之道如旧路还乡、自见本我,故说“无修而修、修即无修,证而无证、无证而证”,从毕竟无现毕竟有、从毕竟有还毕竟无,如是本末究竟!
            我说“无修”不是不修,旨在劝修!修无所修、证无所证的如来果地境界岂是你我识心计度分别所能思量?
            以上所说皆是真实教理,若执着于教理名相的辩解,而不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修持,检点自己的身口意,在觉察自己的心意相续中下功夫(修心),你的无明尘垢永远不会脱落,它将成为你生生世世轮回的业因种子。
           方便举个例子。
           我们把一件干净的衣服喻为佛;这件本来干净的衣服一旦被油腻尘土所染污的当下喻为众生;众生成佛就如同将一件脏衣服投入清水中洗涤一下,这个过程就是“修”。在这个洗涤的过程中,离不开水、洗涤用品和必要的工具。水就是生佛一如之觉性(自性本觉);肥皂、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就是佛经教义;洗衣机、手搓板等就是修持法门。根据这件脏衣上所附着的污垢特征,我们选择恰当的洗涤用品和实用工具去洗涤的过程就是如法修行。衣服由洗前的脏变为洗后的净,只是因缘相的变化,方便假名为众生、假名为佛;水由洗前的净变为洗后的脏,也是因缘相的变化,如果通过一种科学的方法照样可以还原水的清澈,水的明性前后一如,这种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觉性,不会随因缘而有丝毫的动摇,这就是自性本来的面貌。站在真如自性的角度看,它是众生本具的成佛正因,它不从外得,何劳你去修?何待你去证?然而,你身着脏衣而不觉知就是生死轮回中的迷茫众生;觉知而不懂得选择有效的洗涤用品和实用工具去动手清洗,你也无法享受到净衣的质感与光鲜,终日空谈大乘而不实修者又何异于此?这就是修的重要性!
            修与无修,站位不同。你说“修”、说“无修”,是站在山脚说?还是站在山顶看?岂莫人云亦云,小心耽误慧命!
                                                                                         意 林
                                                                                     2016 11 28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1-22 18:21
  • 293

    主题

    6790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9627

    论坛元老灌水之王推广达人

    沙发
    发表于 2016-12-12 22:06:34 | 只看该作者
    法華偈
    六萬余言七軸裝 無邊妙意廣含藏
    白玉齒邊流舍利 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 口內醍醐滴滴涼
    假饒造罪過山獄 不須妙法兩三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0-3 21:26
  • 187

    主题

    225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5838
    板凳
    发表于 2016-12-12 22:07:4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是觉者的教法,是引导迷人回家的地图。听过来人说路、指路,并如实去行路的人方能回家!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7 21:08
  • 0

    主题

    668

    帖子

    62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257
    地板
    发表于 2016-12-12 22:12:0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3-8 08:30
  • 2

    主题

    6万

    帖子

    3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4924
    5#
    发表于 2016-12-12 22:31: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3-8 08:30
  • 2

    主题

    6万

    帖子

    3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4924
    6#
    发表于 2016-12-12 22:31: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3-8 08:30
  • 2

    主题

    6万

    帖子

    3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4924
    7#
    发表于 2016-12-12 22:31:5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3-8 08:30
  • 2

    主题

    6万

    帖子

    3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4924
    8#
    发表于 2016-12-12 22:32:0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3-8 08:30
  • 2

    主题

    6万

    帖子

    3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4924
    9#
    发表于 2016-12-12 22:32: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6-26 08:54
  • 103

    主题

    2万

    帖子

    2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6045
    10#
    发表于 2016-12-13 08:30:0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教是觉者的教法,是引导迷人回家的地图。听过来人说路、指路,并如实去行路的人方能回家!         这是个再浅显不过的比喻,《楞严经》说为“如幻闻熏闻修”,观音耳根圆通法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将“修”与“证”演绎到极致!闻教信解而起之修,即在根解结的功夫(修中三摩地);依修而证,即寂灭现前之境(证中三摩地)。佛性正因、闻为了因、思修缘因,缘了有功,正因方显,得入佛之知见,此为诸佛出世之唯一大事因缘。闻思修三慧并举,不可偏废。未发思修之闻,是耳识识性之闻(分别),非为耳根根性(不分别)!根性即佛性,众生本具,不从修得,法尔如是。明悟佛性不二,以此为因地心,圆成果地修证。从果地看,众生本觉、我本是佛,无修无证;从因地看,真性被无明所障,不修无法证得如来智慧,自有家珍不得受用,自性本具般若妙智不能显发!犹如矿虽是金,不假锻炼,终久是矿,不能成金。故《楞严经》说为“如幻闻熏闻修”。闻熏即本觉闻性内熏发起始觉(本觉理发始觉智);闻修即始觉反闻修习,入流照性(始觉智照本觉理)。始觉妙智不缘尘,但入流,不闻所闻之声尘,但闻能闻之闻性,观“能闻者是谁?”。此离尘脱根之修如幻人行幻事,根尘双泯的当下,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成佛之道如旧路还乡、自见本我,故说“无修而修、修即无修,证而无证、无证而证”,从毕竟无现毕竟有、从毕竟有还毕竟无,如是本末究竟!         我说“无修”不是不修,旨在劝修!修无所修、证无所证的如来果地境界岂是你我识心计度分别所能思量?         以上所说皆是真实教理,若执着于教理名相的辩解,而不将其用于指导自己的修持,检点自己的身口意,在觉察自己的心意相续中下功夫(修心),你的无明尘垢永远不会脱落,它将成为你生生世世轮回的业因种子。        方便举个例子。        我们把一件干净的衣服喻为佛;这件本来干净的衣服一旦被油腻尘土所染污的当下喻为众生;众生成佛就如同将一件脏衣服投入清水中洗涤一下,这个过程就是“修”。在这个洗涤的过程中,离不开水、洗涤用品和必要的工具。水就是生佛一如之觉性(自性本觉);肥皂、洗衣粉等洗涤用品就是佛经教义;洗衣机、手搓板等就是修持法门。根据这件脏衣上所附着的污垢特征,我们选择恰当的洗涤用品和实用工具去洗涤的过程就是如法修行。衣服由洗前的脏变为洗后的净,只是因缘相的变化,方便假名为众生、假名为佛;水由洗前的净变为洗后的脏,也是因缘相的变化,如果通过一种科学的方法照样可以还原水的清澈,水的明性前后一如,这种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觉性,不会随因缘而有丝毫的动摇,这就是自性本来的面貌。站在真如自性的角度看,它是众生本具的成佛正因,它不从外得,何劳你去修?何待你去证?然而,你身着脏衣而不觉知就是生死轮回中的迷茫众生;觉知而不懂得选择有效的洗涤用品和实用工具去动手清洗,你也无法享受到净衣的质感与光鲜,终日空谈大乘而不实修者又何异于此?这就是修的重要性!         修与无修,站位不同。你说“修”、说“无修”,是站在山脚说?还是站在山顶看?岂莫人云亦云,小心耽误慧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