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企愚《漫话“吃茶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1 23:01
  • 1万

    主题

    3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44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论坛元老荣誉管理优秀版主突出贡献最佳新人灌水之王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10:3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吃茶去”是赵州禅师的一则著名的公案,也是李唐以后丛林中津津乐道的美谈。

    据《景德录》卷十所载,赵州从谂禅师在南泉和尚那里彻悟以后,曾杖锡云游,“芒鞋踏 破岭头云”,直至晚年方驻锡赵州观音院。有一天,一位禅僧来向赵州参学,赵州问他:“ 曾到过这里没有?”其僧云:“到过。”赵州说:“吃茶去。”那僧去后,赵州又问另一位禅僧:“到过这里没有?”这位新到禅僧说:“不曾到。”赵州同样说:“吃茶去。”院主听见后便疑惑不解,他问赵州:“为什么曾到这里的吃茶,不曾到这里的也吃茶?”赵州 立即叫院主,院主应诺,赵州说:“吃茶去!”这就是赵州禅师“吃茶去”这则公案的缘起。

    这“吃茶去”,乍看只是一句极为平常的话语,但在这至为平常的话语中,却包涵了赵州禅师那无碍的平等心。在从谂大师那里,无论是曾到、新到,还是院主,都照样是“吃茶”, 这杯茶正是大师平常心的所在。在禅师眼里,没有资历的深浅或级别高低的分别见,只有那 人皆具足的觉性是平等无别的。大师以极平常的一杯茶,消除了院主心中所执的分别观念,从而使他的心灵超越自我,进入出离荣辱、憎爱、悲欢等对立观念的禅悦之中。一杯茶便足 以明心,这个“心”就是厥祖所说的那个“平常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诸方广语》载马祖示众云:“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马大师当年的垂训,被赵州禅师灵活地运用到了这极为平常的接机语中,因而在赵州寻常的句下,却蕴藏了超越理 性的智慧。今天,我们涵咏公案文字以外之旨 ,似仍能略得几分法喜之味。

    在没读这则公案之前,笔者也曾有过许多幼稚而又年轻气盛的可笑往事。记得许多年前曾携一外省友人去参观岳麓书院,我才一见书院大门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便拂袖掉头而走。因为,这副楹联非但内容如同口号,而且每比仅四字,就有三字失对《“楚”为名词 ,“斯”为代词,此一失对;“有”应对“无”,此二失对;“材”为名词,“盛”形容词 ,此三失对)。我当年认为:此等楹联,悬诸书院,大丧三湘斯文,便在每比后再缀三字以 相调侃:“惟楚有材惟晋用,于斯为盛于 此衰”。这件往事而今犹历历在目,仔细思量,当年 实在是太幼稚可笑了。若是如今遇上此类楹联,我便会淡然一笑,说:“吃茶去!”

    天下万法纷然,各呈差异。如果以人们各自所执着的分别心作为标准去衡量世间万物,他们将会觉得事事都不顺眼,都不称心。若果能以平常心去观照它们,你便会觉得一切现成,本来如此,“也无风雨也无睛”。亲爱的读者:若是你遇上了拂逆之事时,你是否也能洒脱地说上一句:“吃茶去”呢?果真如此,你便有读此则公案的实际受用,也便识得了赵州古佛的几分本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