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养悟”?
悟,简单讲就是明白了。而养悟的字面意思就是好好保护好自己的明白,不能再糊涂了。于是乎,很多修行人甚至是法华行人开始“悟后起修”,各种观心法门,各种反闻观照,各种步骤和标准都出来了。例如:如何在生活中观照万法就是我,如何观照一切万法都是一念,如何观照大光明藏没有谁不是谁。等等等等。
可是,可是:我更糊涂了,明白了就是明白了,干嘛需要保护?如果悟了还需要好好保护,你敢说你真明白了?
《楞严经》中,我们的富楼那尊者也问啊:“佛啊,我们一念迷就是众生,一念悟当下是佛。我现在是悟了,万一再迷了呢?”。佛举了个例子,说:就像一个聚落,一个人转了向了,惑南为北。忽然有一个悟人告诉他只是转向了。这个迷了的人明白了之后,还会再迷吗?富楼那言:“不也!”。
悟了就是悟了,如果还需要养悟,那叫什么悟啊?
当然,生活中的观照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记住不是我们这么观照才是,是本来就是。好好思考这个本来就是。好比,“妈妈本来是妈妈,所以我就会喊妈妈”。并不是“我不停的起念说服自己,她是妈妈,然后妈妈才是妈妈的”。所以,真养悟是一种自性流露的观照,观照也是观照,不观照也是观照,没有办法不观照。因为我本来就是那个东西。养在悟中,悟的当下即已养悟。如果离开悟,另外还要加一个养悟,那就是头上安头,非是真悟。如果把这种养悟作为一种必修课弘扬开来,实在与圆顿法门背道而驰了。没有什么不是真心的妙用,刻意的再去找妙用,就是有二,就是知见立知,头上安头。
当然,我人悟后还有习气,通过这种观照,对治习气非常有效。但这也是无功用道,非有为法。
另外,我人在法会现场悟的不透,甚至没悟,通过这种“养悟”来提升境界,这是换一种方式闻法而已,非是养悟。
一句话,悟的当下即已养悟,养悟不是一种独立的法门,而是悟后自性流露。
转自网络,感恩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