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法蓮華经》
释迦牟尼佛三变土地的大意,就是令我们断三惑。有三惑不能证佛果,断三惑即证佛果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人皆晓得,可是人人不去行。佛也无可奈何!叹息地说:(众生难度,不知回头!)在佛教中常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回头走,就到涅槃彼岸,得到常乐我净的真正快乐。可惜芸芸众生,认假作真,贪图五欲之乐,不知那是五条绳子,被綑得喘不出气来。
三变土地,又有个意思。以八背捨(八解脱)、八胜处、十一处三法,为远离三界贪爱之禅定。又叫做三味。又叫做参禅三关。
何谓八背舍?背是违背。舍是舍弃。违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舍弃五欲(财、色、名、食、睡)。的享受。今将八解脱浅释如下:
1.内有色想观外色解脱:内有情情爱的色想,在外边见到色就迷惑了。如果心无这种思想,外边无论有什么色,也不会其影响。心不会被境界所转。见到英俊的男人,或者美丽的女人,要做不净观,自然得解脱。
2.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心中没有色想,观察外边的色相,统统是不净之物,皆是无常、苦、空、无我。能这样的观想,不颠倒、不执著,就能得到解脱。
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解脱:在定中观到光明的妙色,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在身中具足圆满,而住在空中。这是净观。前面是不净观。
4.空无边处解脱:讨厌色身,而修空观,得到空定。但是空也要解脱,否则,还有空障,障碍而不能解脱。
5.识无边处解脱:这时,连空也厌离,留下阿赖耶识,把前六识统统消灭了,不起作用。唯有第七识,微微攀缘,但不起大作用,所以识也要解脱。
6.无所有处解脱:把第七识降伏了,第八识独存,不起现行。这时,空也没有了,识也没有了,我也无所有。可是心中还有无所有的想法,所以也要解脱。
7.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以定力控制第八识,好像似尽,故为非想。定力稍移,第八识似存,故为非非想。粗想要解脱,细想也要解脱,这才是真解脱。
8.灭受想定身作证具足住解脱:
就是使受之心所和想之心所二法,都灭而不起 ,这是灭受想定。若有灭受想,还是没有解脱,还是有障碍。若有所执著,就不能解脱。换言之,知见都要解脱。不得解脱。
来自《妙法蓮華经》连载(374)
宣化上人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