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 学佛,关心众生远超过爱惜自己 】2016-11-08 生命電視 [url=]生命在线[/url]
学佛,关心众生远超过爱惜自己 学佛, 就是要学习「关心众生远超过爱惜自己」。 为自己著想是苦因;为众生著想则是乐源。 因此,要好好地充实菩提心。 念佛不在嘴,参禅不在腿! 任何修行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心! 正确的发心与动机,就是─菩提心! 将个人的欲望,转化成利益众生的愿心, 称之为「菩提萨埵」。 「萨埵」,是指拥有强烈情欲的人, 但不是追求个人的利益或感官的享受, 而是圆满无上的「菩提」。
菩萨是个非常有生命力、勇猛精进的人; 他的情感与力量, 不是私欲、不是自我、不是占有, 是一种完全奉献与牺牲的慈悲力量! 菩萨的修行,是要放下自我, 心心念念只想著众生、服务众生。 世界是一个整体的生命共同体, 一切生命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互相影响; 一切生命对我们就像父母一样, 都曾经慈爱、抚育过我们。 原来一切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家人! 知道这一真相之后, 就要试著将「家」的概念扩大, 不要再只侷限于自私、自我的家。
面对世间的各种苦难时, 只要我们心存著佛陀的心─菩提心, 将会感到充满强大的力量, 勇于承担一切的痛苦! 这就是佛心的不可思议。 当我们心中有爱,就能开始培养菩提心; 时时让心中充满慈爱, 诚心地愿每一个人快乐,愿一切生命平安, 爱你身边的家人、朋友,更爱一切生命! 让自己保持著慈悲与菩提的正面力量吧! 抱怨与瞋恨会使我们的人品变得低劣, 并且还会矇蔽我们清淨、明利的本智。 依止佛陀, 就是不再相信自己错误的思想, 不再依靠「自我」; 依止佛陀就是要破除自我, 将自我转换成为追求佛道的菩提心。 依靠并学习佛陀的智慧, 开发我们究竟、雪亮的心智─ 真如(注12)本性。 僧伽,即象徵清淨、忍辱、慈悲与奉献, 当我们礼敬尊贵的僧伽时, 应该藉此外缘消灭自己的瞋恨心; 当瞋恨心得到释放时, 就能够战胜菩提心最大的障碍了! 佛陀所教导的真正智慧, 就是指服务众生。 带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达至涅槃彼岸的智慧, 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无上智慧。 如果具足了慈悲心与菩提心, 那麽我们将能体会, 佛陀无私、无限、无上的智慧方便。 心,才是我们生命的主宰, 不是天神、风水或八字在主宰命运。 既然知道心才是生命的主宰, 我们就要好好地淨化自心, 圆满我们的慈悲心与菩提心, 如此生命也才能真正的快乐。 只要懂得掌握自己的心, 就掌握住自己的生命, 也等于掌握了整个世界。
当我们能以空性与大悲心 来面对一切众生时, 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决定; 我们要以圆满的菩提心, 来引导生命、引发我们的佛性。 大乘佛教的殊胜在于, 大乘诸戒能让我们入世无碍; 因为一位品行良好的人, 无论他走到哪裡,众生都会喜欢他、相信他。 学佛的目的,在于淨化自己的烦恼, 进而将我们所拥有的力量, 引导一切众生,同入无上菩提。 消除人我的分别心 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 其他生命都与我们一样, 希求安乐,怖畏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