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孝圆摄世出世间善法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
——《增广卷四·循陔小筑发隐记》
孝之一字,局于事亲。通而论之,凡于理于心,能不违悖,均名为孝。否则,均为不孝。学者必须通局兼修,方可名为尽孝。
——《续编卷上·复峄县宋慧湛居士书》
推极而论,举凡六度万行,无非孝道扩充。
——《佛教以孝为本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三编卷四·德育启蒙·孝亲》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欲令全备,非世法佛法一肩担荷不可。世法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法必须戒杀护生,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必使内而家庭,外而社会,一切同人,同修此法,以期现生即了生死。佛法法门无量。
——《三编卷二·复尹全孝居士书一》
由上可见,孝圆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根据印祖开示举其大端如下:
1、孝心即是菩提心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然无论已生未生,为人子者,固当常为礼拜持诵。以期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增品位。又此之礼诵,非特有益于亡人,实有大益于存者。以以孝亲之心而礼诵,较彼专为自己礼诵者,功德更大,以孝心即是菩提心故也。
——《续编卷上·复杨慧昌居士书三》
但愿汝昆弟与阖家眷属,认真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亲得益,实则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诵经、持咒、念佛、作诸功德,皆为法界众生回向。平时尚为无干涉之法界众生回向,况母殁而不至心为母念佛乎?以能为一切众生回向,即与佛菩提誓愿相合,如一滴水,投于大海,即与大海同其深广。如未到海,则勿道一滴,即长江大河,固与大海天地悬殊也。是知凡施于亲,及一切人者,皆属自培自福耳。知此义,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长,无孝心者,亦当发起孝心。
——《增广卷二·复周孟由昆弟书》
又须以净土法门利益劝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临命终时,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脱死,高预海会,亲炙弥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间之孝,孰能与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则化功归己,而亲与自己之莲品,更当高增位次矣。《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欲孝其亲者,宜深思而力行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