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妙法莲华经》植物术语知识之一(芳香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5 11:30
  • 9

    主题

    124

    帖子

    31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11:3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香的由来
      在印度等气候酷热的热带地区,由于人体易生体垢、恶臭,所以自古以来,为了消除体臭,就将当地盛产的香木制成香料,涂抹在身上,称为涂香;或是焚香料熏室内及衣服,称为烧香或熏香。
      其中,涂香所使用的香料有香水、香油、香药等;烧香所用的香料有丸香、散香、抹香、练香、线香等。
    香的种类
      在以香供养佛菩萨的方法中,常见的是烧香、涂香、抹香,依《贤愚经》卷三记载,迎请佛陀的仪礼中,有烧香之说。在《法华经》卷四也说,香、抹香、涂香、烧香等,为十种供养中之数种供养。密教中也有关伽水、涂香、华鬘、烧香、饭食、灯明等六种供养,可依次配于六波罗蜜。
    涂香,又作涂身香、涂妙香。以香涂身,以消除臭气或恼热。印度人为了消除身上的臭气,而利用旃檀等香捣成粉末,和水调之,用涂其身。但是在佛制中,规定比丘及沙弥等,不得涂香或戴着香华鬘,应以戒及禅定净除其心之垢,以替代世俗人所用之涂香。而如果以涂香供养诸佛、菩萨,则能获甚大功德,所以密教中以之与阏伽、华鬘、烧香、饮食、灯明等并称六种供养;然须依各部(佛部、莲华部、金刚部)之别而供以不同之涂香。供养时,应结涂香印,口诵真言,而各符其类之涂香供养之。
      除此之外,散香也是密教修护摩法时所用供物之一。散香指散碎之香,即不成丸粒状之粉末香,以其散碎来表示微细之烦恼,于行法时,投于火炉中,烧以供养。在此类供物中,切花、丸香各表示三毒中之贪、瞠;对此,散香则表示痴。此外,又表示精进之义。
    香在佛教中的象征
      在《诸经要义》卷五、《集诸经礼忏仪》卷上,以香比喻五分法身,无学圣者于自身成就之五种功德法,称为五分法身。以香来比喻,则称为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经中常以香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如《戒德香经》中记载,在世间的香中,多由树之根、枝、花所制成,这三种香只有顺风时得闻其香,逆风则不闻;阿难说思维欲寻较此三者更殊胜之香,能不受风向影响而普熏十方,于是请示于佛陀。
      佛陀告诉阿难,如果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事三宝、仁慈道德、不犯威仪等,若能持之不犯,则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有风、无风及顺逆的影响,这种戒香乃是最清净、无上者,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
      在《首楞严三昧经》中,也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三昧的作用。由于念佛能庄严行者,譬如香气之染人,所以称为香光庄严。《首楞严经》卷五中说:“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经中以染香人来比喻念佛者染佛陀之功德,盈满身心。
      在无量的诸佛净土中,也有佛国土以香为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香积佛国,又称为众香国、众香世界,乃是香积如来所住之国,位于娑婆世界上方过四十二恒沙河之佛土,这个净土的一切皆以香作楼阁,经行香地,苑园皆香。香积佛国的食物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
      由于香能去除一切不净的气味,消除臭气及热恼,所以是佛教中重要的供养之一。此外,经典中也以香美好的气味,来比喻圣者的五分法身,尤其是常以香来比喻戒德的芬芳,及如来功德的庄严,是经典中常可以看见各种种类的香,以下介绍佛教中著名的香料植物。

    旃    檀
      (比喻大乘菩萨的殊胜)
      学名:Sirium myrtifolium
      分类:檀香科常绿乔木
      产地:印度、中国、泰国
      用途:香料、雕刻
      旃檀(梵名candana)又作旃檀、旃陀那、旃弹冉、旃檀娜,或作真坛。《本草纲目》称为白檀或檀香。
      旃檀属旃檀科是产于热带的常绿中乔木,属于半寄生性的植物。在幼苗期能单独生长,稍稍长大之后,寄生在稻科或葵科的植物上,后来在根部长出直径三至十五厘米的吸盘,寄生在各种树根上。
      旃檀自古在印度西岸的西格兹山系一带栽培,形成旃檀的一大产地。旃檀是梵语Candana的音译,和印度教也有密切的关联,除了作为香使用以外,也用来画在额头上,作为表示宗派或阶级的染料。
      旃檀树的茎干通常高达二三十尺,木质密致有香味,常作为雕刻或制成佛具;根部如果研磨成粉末,则可以作香,就是旃檀香或称檀香,也可制成香油,称之为檀油。旃檀树的叶是以一二寸枪锋状对生,花作房状。果实是球形核果,大如蚕豆,成熟之后则呈黑色,汁液丰富。果核非常坚硬,竖起来则有三凸棱。
      旃檀树的种类,在《慧琳音义》卷三、《慧琳音义》卷上都说有白、赤二种。《慧琳音义》中又说:“旃檀,此云与乐,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药,故名与乐也。”旃檀是“予乐”的意思,因为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除风肿,都是能去除疾病,使身体安乐的药。
      《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中也说有赤、白、紫等数种旃檀,又有牛头旃檀、蛇心檀两种,前者呈灰黄色,香气浓郁,自古以来经常用来雕刻佛像,例如优填王即是以牛头旃檀雕刻佛像。
      根据《大明一统志》所记载,广东、云南及岭南诸地都有出产旃檀。此外,印度印西亚、泰国及印度德干半岛等也有生产。
      佛典中的记载
      在《法华经》卷十九《法师功德品》中,提及持诵《法华经》者,可得证鼻根功德,善能嗅闻及分别种种天香、旃檀、沉水等种种妙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聛陀罗树香及曼陀罗花香、摩诃曼陀华香、曼殊沙花香、摩诃曼殊沙花香、旃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中略)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
      经中说,法持诵《法华经》的行者,能闻诸天所烧的种种香,及声闻、辟支佛、菩萨等香,但是鼻根不会损坏,也能为他人解说、忆念无有错谬。
      在佛经中,也常以旃檀妙香于众香中的殊胜,来表示大乘菩萨出特于小乘圣者。在《顶生王因缘经》卷三中说:“譬如有人其身臭秽,虽以旃檀沉水香等,种种涂身犹不能香,如是不勤求声闻、辟支佛乘,不断恶业,乃至邪见,如果以摩诃衍大乘香涂,犹故不香。”
      经中比喻就像有人身体臭味污秽,虽然用旃檀、沉水等种种殊胜妙香加以涂身,还是无法感到芬芳,就如同求道之人不断恶业乃至邪见,身心充满臭秽,即使外表以摩诃衍大乘香来涂身,还是没有用。而旃檀也常代表香中殊胜者,与修行之戒香作比喻。
      在《佛说戒香经》中说:“世间所有诸花果,乃至旃檀龙麝香,如是等香非遍闻,惟闻戒香遍一切,旃檀郁金与苏合,优钵罗并摩隶花,如是诸妙花香中,惟有戒香而最上。所有世间沉檀等,其香微少非遍闻,若人持佛净戒香,诸天普闻皆爱敬,如是具足清净戒,乃至常行诸善法,是人能解世间缚,所有诸魔常远离。”
      旃檀与沉水香,虽然是香中极为殊胜者,但是和修行的戒香比起来,还是无法相提并论。如果有人能持佛陀清净之戒,自然能生戒香,一切天人普皆爱敬守护,不但能解脱世间的缠缚,也能使一切诸魔皆远离。
      佛经中也以旃檀之树、根、花俱香,来比喻菩萨的行持如同风吹草偃,见闻者无不受到感化,随顺同行。
      在《菩萨本缘经?月光王品第五》中说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月王王时,修菩提道:“视诸人民犹如父母兄弟赤子,颜色和悦犹如秋月,一切人民瞻戴是王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善心视王目如青莲。
      “当于尔时,国中人民无有持刀杖者,悉皆随王奉行十善,犹如牛王诸牛随从,亦如众星随逐于月,譬如众商随商主后,亦如众兵随逐主将,譬如蒲挑其子甘故生果亦甘,如旃檀树根花俱香。是月光王令诸人民等行十善亦复如是。”
      经中说,月光王对人民犹如父母、兄弟,颜色和悦,如同秋月般令人喜悦,而人民对王也如是,瞻仰顶戴如同父母、兄弟,以善心对待彼此。这就如同牛王行于前,诸牛就会随从于后面行,众兵随于主将之命令而行,上行下效,由于月光王的德行所感,国中人民自然行持十种善道。
      佛教中的故事
      在《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记载,佛陀成道之后,至忉利天为母说法三个月,当时,侨赏弥国优填王非常思慕佛陀,于是请毗首羯磨天造佛陀形象,这是世间有佛像之始。相传优填王造像的同时,波斯匿王造金像,但是法显于《佛国记》中却记载,波斯匿王所作系牛头旃檀木佛像,保存于只洹精舍。
      根据《高僧传》卷一“竺法兰”条下所记,东汉明帝时,蔡惰等出使西域,曾携回释迦佛画像,相传即为优填王旃檀像师之第四幅作品。明帝命画工图写,安置于清凉台及显节陵上。
      梁武帝曾梦见释迦牟尼佛的旃檀像东迁,于是在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派遣郝骞、谢文华等八十人到印度舍卫国求取此像。天监十年迎回其模像,梁武帝率百官迎请人太极殿。
      后来梁元帝于荆州城北造大明寺安置此像。此尊檀像曾由布覆盖,后来因为形貌有损坏,所以除去覆以恢复原状。隋文帝时,有人仿制此像,置于长安兴善寺。该像后于唐总章年间(公元668—669年)被烧毁。
      玄奘在《西域记》卷五中,曾经叙述侨赏弥国有高六十尺之大精舍,内安置优填王下令雕造的旃檀佛像。同书卷十二又列记自印度带回之佛像、经卷,如:“刻檀佛像一躯,通光座高尺有五寸,拟侨赏弥国出爱王思慕如来,刻檀写真像。”由此可知,玄奘大师到印度时,不仅于侨赏弥国礼拜旃檀佛像,而且曾携回模刻之像。
      白檀是旃檀的一种,又称为白旃檀、白檀香树。是产于印度的香树,由于木材身带白色,而有此称。旃檀树的树身可以制成香,称为白檀香或白旃檀香。在《大唐西域记》卷十中“秣罗矩吒国”条下记载:
      “国南滨海有秣刺耶山,崇崖峻岭,洞谷深涧,其中则有白檀香树、旃檀你婆树,树类白檀,不可以别。唯于盛夏登高远瞻,其有大蛇萦者,于是知之。犹其木性凉冷,故蛇盘也。既望见已,射箭为记,冬蛰之后,方乃采伐。”文中说秣罗国的海边有秣刺耶山,其中有白檀香树,但又有其他相类似的树木,无法分辨,只有在夏天的时候,登于高处望之,则会看见有大蛇萦绕于白檀木之上。这是因为白檀木性凉冷,所以蛇类喜欢盘于其上,当地人就以箭远远射此树,做下记号,等到冬季大蛇冬蛰藏之后,再来伐木。
      《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华香篇》也记载僧人成藤于山中见到巨旃檀树之事:“竺法真登罗山疏曰:旃檀出外国。元嘉末,僧成藤于山见一大树,圆荫数亩,三丈余围,辛芳酷烈,其间枯条数尺,援而刃之,白旃檀也。”
      自古以来,印度就风行以旃檀雕造佛像。例如《不空绢索陀罗尼经》中记载观世音菩萨像之造法:“或用木作,亦以白檀,或紫檀香、檀木、天木。”此外,中国、日本等地亦流行以白檀木刻佛菩萨之圣像。依《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所记载,圆仁人唐时,曾经到台州开元寺瑞像阁参拜白檀释迦像。白檀同时为五香之一,是密教修法时常用的供品。

      牛头旃檀
      (旃檀中最殊胜者)
      牛头旃檀,梵名为gos/i^rsa-candana,印度产香树名。又称赤旃檀、牛首旃檀、赤檀。《翻译名义集》卷三中说,其中所提到的摩罗耶山是南印度山脉西南摩罗耶(Malaya)地方,以产旃檀而著名,所以旃檀又名摩罗耶产(malaya-ja)。
      佛典中的记载
      《翻译名义集》卷三中说:“《慈恩传》云:树类白杨,其质凉冷,蛇多附之。”经中说牛头旃檀产于摩罗耶山,如果以此涂身,假如人于火坑,则火不能烧。
      传说当天人与阿修罗交战时,如果有受伤者,以牛头旃檀涂在伤处,就会痊愈。而“牛头旃檀”的由来,则是因为此处的山峰形状似牛头,所以出产的旃檀就称为牛头旃檀。《华严经》说:“摩罗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头,若以涂身,没人火坑,火不能烧。”《翻译名义集》又引《正法念处经》说:“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头旃檀,若诸天与修罗战时,为刀所伤,以牛头旃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峰状如牛头,于此峰中,生旃檀树,故名牛头。”
      牛头旃檀,是旃檀中最香者,而且恒久不朽,所以古来多用以造佛像、殿堂、器具等;粉末多供医药之用,油则供作香水原料。
      在佛教中,牛头旃檀除了是殊胜的涂香之外,也是极珍贵的建材,如三十三天宫善见城,城门就是以牛头旃檀香木所制成,散发出美好的香味:
      “彼善见城有一千一门,其一一门长二由旬半,阔半由旬,皆以牛头旃檀香木所成。彼一一门金银琉璃颇胝迦宝间错庄严,状如星象及半月相,又一一门各有五百青衣夜叉,身被甲胄而作守卫。”
      天上的善见城庄严广大,经中形容其有一千一百个城门,每个门都长二由旬半,阔半由旬,皆以牛头旃檀香木所制成,而且一一门都有金银、琉璃、颇胝迦宝相同交错装饰,如同星系及半月一样。每一个门各有五百个青衣夜叉,身披甲胄守着城门。
      佛教中的故事
      在《大庄严论经》卷十三中,记载着以下的故事。
      在过去迦叶佛的时代,佛陀人灭之后,国王就取迦叶佛的舍利,造七宝塔,高大华美,又敕命国内的鲜花都必须取来供养佛塔,不能作其他用途。
      当时国内有一个长者的儿子,因为迷恋一个妓女,很想送花给她,表达爱意。但是所有的花都在佛塔里面,他被爱欲遮蔽了双眼,于是偷偷到佛塔中偷了一朵花,送给心爱的人。
      但是事后他越想越后悔,心想:“如来如此的功德,我为爱欲所狂乱,竟然作此非法之事!”于是他越想越悔恨,不由得生起心病来。突然间他的身体长满了一点一点如同芥子大小的疮,几乎布满全身。疮破掉之后,流出浓血,臭秽不堪。
      他的父母兄弟都来探望他,以种种冷药来治他的病,病情反而更加严重。后来有一个良医来诊断,告诉他的父母,这必须以珍贵的牛头旃檀来涂身体才会痊愈。于是长者就以昂贵的价格,买来牛头旃檀,为他涂身,想不到更加严重。
      这时他惊惧恐怖,对父母说:“您不用白费心力了,我这个病是由心所生,不是身体的病。”
      于是他把为了迷恋女人而进入佛塔盗取供花的因缘始末,惭愧地说出来。“如今我的身体因心病而受煎熬,往后还要受地狱的苦报,就如同腐朽的树木,火从内而发,现在我也是如此,心火从内发,冷水、优尸罗,以及各种旃檀,涂在身上,也没有用,应当用这些药来涂于心。请将我抬到塔中,为我设供养,如此我的病才有可能痊愈。”
      他的父母兄弟们听了,就将他连同病床抬着,前往佛塔。他病情越来越严重,几乎只剩下微弱的气息。父亲兄弟抬着他,好不容易来到佛塔里,他一心念着迦叶如来三藐三菩提,涕泣盈目,以自身所持旃檀之香,悲哀地朝向佛塔而说出以下的偈颂:
      大悲救度诸苦厄,恒常宣说众善事,
      我为爱欲所迷惑,盲目暗冥无所见,
      我于如来真济所,造作种种诸过恶,
      塔高广如须弥山,我因愚痴故毁犯,
      现世得到恶名称,后生亦复堕恶道。
      不观如来诸功德,现今而受此恶报,
      即以得现也果报,后世必然受热恼,
      明智者以智慧眼,远离众苦除诸欲,
      我如今心怀忧愁,诚心归命于佛陀,
      一切所造诸过患,愿祈如来拔济我,
      譬如有人跌倾倒,得依大地而得起。
      此时他的父母及眷属都赞道:“善哉!善哉!如今你乃能作是赞叹,惟愿佛世尊能除去你的病。”
      当时这些眷属亲眼看见他身上的疮坏烂臭秽,而生起厌恶生死之心。即以华香、涂香、末香供养迦叶佛塔,又以牛头旃檀画于佛身。不可思议的是长者子身上的脓疮渐渐复原了,心中转为欢喜,身上的疮也尽皆痊愈,他知道自己的罪业已灭,心中欢喜无比。

    多摩罗跋香树
      (佛经中常见的香木)
      学名:Cinnamonum nitidum
      分类:樟科灌木
      产地:中国、南印度、斯里兰卡
      用途:药用可发汗、健胃
      多摩罗跋香树(梵名tama^lapatra),又称藿叶香、根香、赤铜叶等,亦即经中所说的藿香。其花色微黄,树皮含有肉桂的香味,是发汗、健胃的良药。在《慧琳音义》卷中说:“多摩罗,亦梵语,香名也。唐云藿香,古云根香,误也。”
      藿香的茎、叶可提取芳香油。地面部分可人药,其性微温,其味辛甘,其功能为解暑、化湿、和胃、止呕等,主治感受暑湿、头痛发热、胸闷腹胀、呕吐、泄泻等症。在藿香草中最佳的藿香称为广藿香,原产菲律宾,东南亚栽培较多,中国广州、海南省和中国台湾省也有大量栽培。
      佛典中的记载
      多摩罗跋香树是佛经里经常可见的一种香木,有很多名称,在《法华经》称为“多摩罗跋香”,《楞严经》称之为“兜娄婆香”,《金光明经》称为“钵恒罗香”,而《涅盘经》则称为“迦算香”。
      根据《南州异物志》中记载:藿香出产于海辽国,形状如都梁,可放在衣服中,作为熏香用。
      而《南方草木状》说:藿香出产于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国,民自种之,榛生,五六月采集,晒干即成芳香。
      在《大般若经》卷三一八中说:“尔时,欲界天子各持天上多揭罗香、多摩罗香、旃檀香末,(中略)遥散佛上。”其中的多摩罗香即多摩罗跋香。

      瞻卜树
      (经中比喻为清净高贵的德行)
      学名:Michelia chalnpaka
      分类:木兰科
      产地:印度热带森林、喜马拉雅山地
      用途:香料、制药
      瞻卜树音译又作瞻卜加、旃簸迦、占博迦、瞻博迦、瞻波迦、詹波、占波、占匐、占婆、瞻波、瞻婆、苍卜。意译金色花树、黄花树。瞻卜树以花朵香味浓郁而著名,大多为野生植物,但现今也有许多是由人工栽培,作为观赏用植物。
      瞻卜树颇为高大,呈灰白色,梢枝有软毛。叶面滑泽,叶里粉白,长六七寸。花呈淡黄或橙色,径一二寸,有芳香,称为瞻卜花(梵名campaka-pus-pa)。
      瞻卜的树皮可以分泌芳香的汁液,其花、叶等皆可制成药材或香料。用瞻卜树的花所制成的香,称为瞻卜华香。
      《玄应音义》卷二十一中说:“瞻博花,旧言旃簸迦或作瞻波花,亦作瞻匐,又作占婆花,皆方言之差耳。此云金色花,大论云黄花树也,树形高大,花亦甚香,其气遂风弥远也。”因为方言有别,所以对瞻卜树花有不同称呼与写法。瞻卜树花是一种金色之花,也就是《大智度论》所提到的黄花树,其树体高大,花也非常香,随风远扬。
      在《法华经》中,除了瞻卜的香料,还有瞻卜油、瞻卜油灯。在《摄大乘论释》中记载,用瞻葡熏油很容易产生香味。
      佛典中的记载
      比喻清净高贵的德行
      瞻葡花在经中被用来比喻清净高贵的德行。
      在《贤愚经》卷五《沙弥守戒自杀品》中说:“近善智慧则增善法。近恶知识便起恶法。譬如风性虽空由旃檀林若瞻卜林吹香而来。风有妙香。若经粪秽臭尸而来,其风便臭。又如净衣置之香箧,出衣衣香。若置臭处,衣亦随臭。亲近善友则善日隆。亲附恶友则恶增长。”
      经中说,就像亲近善知识则增长善法,亲近恶知识则生起恶法,譬如风性虽然是空,但是从旃檀林或瞻卜林吹来的风就会有妙香,如果是经过粪臭污秽或臭尸而吹来的风,则有恶臭。又如同清净的衣服放在香箧中,衣服取出时就会染上香味,如果放于臭处,衣服也会沾上臭味。所以亲近善近善友则善业日渐隆盛,亲近恶友则恶业增长。
      以瞻萄树命名的国家
      佛经还提到一个以瞻卜树命名的国家叫瞻卜国。据说,瞻卜国地处中印度的恒河边上,其都城即为瞻波城,是中印度的一座都城。
      《大唐西域记》卷十中也记载了瞻波城的由来:传说在初劫之时,人们都居住在野外的洞穴之中,不知道要盖宫室。后来有天女下凡人间,在恒河中游泳,恒河神使她怀孕,生下四个孩子,分别成为瞻部四洲之王,各自建都筑邑,封疆划界,瞻波城即是一国之都。
      《中阿含经》卷九也有《瞻波经》,此经是佛陀在瞻卜国对目连尊者说戒律之事。
      根据《维摩诘经?观众生品》说:“如人人瞻卜林,惟齅瞻匐,不齅余香。如是若人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譬如人进人瞻葡林,只闻到其花香而闻不到其他香味。佛陀的功德之香也是如此,譬如有人见闻佛陀功德之后,就不会再乐着于声闻、辟支佛等小乘功德。
      比喻接近善知识
      在《出曜经》卷十五《利养品》中记载,从瞻卜的花榨出香油可以涂在车上,用来消除沾上的尸臭或其他恶臭味。
      这种用来消除恶臭的香木,常被用来譬喻接近好的老师及朋友等善知识。例如在《贤愚经》卷五有以下的记载:
      有一位长者家中有一个男孩,长者为了教养好这个孩子,想找一位好的老师来教导他。长者心想:“如果跟着不好的老师就会学到坏,不但没有增长,而且会学到不好的习惯,就像风吹过瞻葡的树林,这个风会带来香味,但吹过粪秽或尸臭的地方,这个风就会有恶臭味。
      “又像把干净的衣服放在有臭味的地方,就会沾上那个味道,相反的,有瞻卜等香木放在衣箱里,这种香味就会附在衣服上。相同的,人如接近善友就会趣向善法,接近恶友就会志向歧途。”
      最后长者把这个孩子送到佛陀的僧团出家。
      虚空中的无量金色花
      在经典中,常可见由虚空中雨下无数金色花的描述,此金色花有说即是瞻卜花。如《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七中叙述,虚空藏菩萨说法之后,虚空中雨下无量金色花:“说此法时,于上虚空中雨无量金色花,以此诸花遍覆妙宝庄严堂,于诸花中出如是法音:‘其有众生信此虚空藏所说法,善顺思维分别其义者,皆当为不退转印所印,毕定得至无上道场。”’
      依此经中描述,当时虚空雨下无量金色花,以诸花普遍覆满妙宝庄严堂,而此金色花也出如是法音:如果有众生信受虚空藏菩萨所说之法,善于随顺思维,分别其此义理者,皆当为不退转的印记所印,毕竟定能得至无上道场。
      金色花也是天上所生的微妙天华,如《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中,记载帝释天的园林的莲花池中,种有金色花:“观善法堂莲花池中,其莲花池,众蜂杂色,出众妙音。金色花中,白银色蜂,金刚为翅,其身柔软。白银莲花,金色为蜂。如是种种众蜂,游戏其中。”
      佛教中的故事
      在《众经撰杂譬喻》卷一中,记载着一个关于金色花的故事。
      往昔有一个牧牛的人,在大泽中看到金色花光明妙好,心中就想:“佛陀正好在此不远的地方,我应当取此花供养如来。”于是他就采了好几斛的金色花,担在背上,前往佛所,没想到在路上就被牛撞死了。
      由于牧牛人死前一心忆念佛陀的缘故,所以死时就投生到忉利天上成为天子,出生在广博庄严的宫殿中。天宫的四周围上生有金色花,光明照彻。牧牛人投生为天人之后,观察自己的宿世,了知自己前世采花时被牛所杀,但因忆念佛陀的功德,得以生天,于是欢喜赞叹:“佛陀无量福祚!我未来得及施设供养,就已有如此的功德,更何况是恒常修行供养如来呢?”于是他就取了天宫旁的金色花,以及其余庄严供养器具,前往供佛,完成未竟的心愿。
      其余天人见他拿着金色花,都好奇的问他:“你才刚生来天上,应当好好享受天上五欲的快乐,为什么要亲自去采花呢?”
      天子回答:“往昔我生为人时,想采花供养如来,但心愿尚未完成,就以此福力投生来此,更何况是实际供佛呢?所以现在我持此金色花,要前去供养如来。”
      当时其余天人听了之后都生起善心,有八万四千天子都一起雨下天上的音乐,雨下天香、天华等种种供养。
      但是他们来到诸塔寺中,都见不到佛陀,只见到上座得道的比丘。比丘为天人说法之后,天人闻法心皆欢喜,增长诸功德,才得见佛。
      于是天人就鼓乐弦歌,散下众多名花,与种种供养来供养佛陀及众僧,佛陀又为其宣说清净妙法,于是这位天子及八万四千诸天人,皆证得法眼净,人于圣者之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