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趣之因与果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17 19:46
  • 2573

    主题

    527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86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0:55:3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为他没有因缘听到正法、佛法,没有办法舍离这个妻妾的恩爱。所以,一定在欲界里面,有男女,他就有欲嘛!所以《楞严经》是以欲轻重,来分辨这个天、天道,你往生的天。意思就是:你淫欲愈少,你往生的天道层次就愈高。如果你全部都断淫,那么,就上到禅定,有禅定的功夫了,就更高!

    二、诸天趣

    A、欲界天

    (A)六欲天

    (1)四天王天

    (2)忉利天

    要往生玉皇大帝那边,也不简单。在人间不但不邪淫,连正淫也少,就是男女的欲望少,投胎忉利天,就是一定要做善事才有办法。

    (3)焰摩天

    境界又更高了,夫妻之间,互相尊重,如果欲望来了,暂时相交,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欲望,将来投胎到焰摩天,福报就更大了。

    (4)兜率天

    这兜率陀天,要投胎这个天界,除了行十善,一切时静而不动,有一点禅定的功夫,偶尔有一点欲望,就简单应付应付。就是说:夫妻之间,他不采取主动但是,也不失他的职责。你来,我就应付应付一下。所以,男女的欲望几乎没有,只是为了家庭的圆满,应付一下,他自己没什么欲,于此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男女的执着,那么欲望更少。

    (5)化乐天

    你只要一往生那个地方,随心所欲,都化现在你前面。 对于男女之事,做人的时候,在男女之事味同嚼蜡。嚼蜡就是譬如说:蜡烛一咬,没有味道,男女的事,完全没有兴趣,没有这个男女的欲望。

    所以,做人的时候,全无欲心,只是应着眷属的需要,命终的时候,投胎化乐天。

    (6)他化自在天

    在人间完全没有欲望的念头,完全无欲,就是没有男女。但是,心还没有办法控制,心的念头还存在,心淫欲还存在,几乎没有。但是,毕竟是欲界,厌离这个世间,已经没有染着世间的念头了。

    (B)结语:仍属欲界

    为什么仍属欲界呢?旁边写几个字:心淫,心的淫欲、心的念头,心淫不能完全去除,叫做属于欲界。

    虽然说: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味同嚼蜡了,或者是完全没有欲念了,但是,微细的淫欲还是在。所以,要断这一关可是难,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B.色界天——四禅天

    (A)初禅三天

    1、三天名义

    (1)梵众天

    这个[梵]顾名思义就是持戒,这个梵众天,就是在人间有一类是专门持戒律的,但是,还没有完全断烦恼,就是爱染不生,想念俱无,生梵众天。

    (2)梵辅天

    要具足戒跟定,才能生梵辅天,就是欲习既除,离欲心现,远离这个欲望的心一直现前,就是持戒,心还有定,已经没有欲界的欲望了。

    简单讲:男女的欲望离了,离这个种种的欲望了。

    (3)大梵天

    具戒跟慧,你要生大梵天,要持戒,同时要有智慧;这个智慧当然不是佛的智慧,少许的智慧。持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智慧,生大梵天。

    2.结语:伏漏、离欲界苦。

    (B)二禅三天

    二禅三天是具足戒定慧,这不是如来的无上禅定。

    1、三天的名义

    (1)少光天

    心光跟身体的光还很差,叫做少光天。

    (2)无量光天

    定力转深了、殊胜了,身光、心光明像琉璃,有无量的光。

    (3)光音天

    以光代音,不需要语言,放光就知道对方表达什么,坚持圆满的光明。要往生光音天,不但具足戒定慧,还要有心地的功夫,就是你能够一切时无着无染,你生二禅天,就是光音天。

    结语:离忧、伏粗漏

    (C)三禅三天

    1、三天名义

    (1)少净天

    什么叫少净天呢?用这个定力伏第六意识,而通达这个相似的寂灭,不是真的寂灭。因为阿罗汉是断第六意识,他现在是暂时伏住,就是执着心少了,分别心也少了。但是,不是般若智慧那种寂灭,是禅定乐,不是真正的寂灭乐,以定力伏第六意识,而通达相似的寂灭,叫做少净天,看到那个[少]就知道了。

    (2)无量净天

    在这个定力就转深了,令少净天所证的净也空,少净天证得了这个境界,但是在这个无量净天也不执着。

    意思就是:空跟净都无量无边,叫做无量净,这个就相当的功夫了!定力转深,令少净天所证之净境也是空,空跟净都无量边际者,叫做无量净天。

    (3)遍净天

    结语:身心安稳、与喜乐俱。

    身心安稳,与喜乐俱,就是身心能够安稳,能够得无量的乐,但却不是佛的真三摩地,毕竟还是凡夫。

    B.色界天——四禅天

    (D)四禅凡天

    1.凡外四天

    凡外就是凡夫跟外道,修戒定慧,但是,没有证果,生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

    (1)福生天

    就是在世间的苦乐二心同时顿舍,就是在这个世间所有的苦,他都可以忍受,乐也不着,这个苦乐的粗相统统除,而这个舍心不动。把苦乐二心放下,有定、修十善,这一类众生叫做福生天。

    (2)福爱天

    这个舍的定就更深了,功行就更纯熟,就是把苦乐全部都放下,得无量福,这个叫做福爱天。

    (3)广果天

    顾名思义就是广大的果报,就是广大的福德之报。意思是说:他心有无量的净光,福德圆满,修证而住,有无量的福德,但不是佛的福德。

    (4)无想天

    这无想天,看到这个名词就知道,几乎没有想,就是身心统统灭,心虑灰凝,这个心虑灰凝,经五百劫,能够达到五百劫,相当长了!初半劫灭,可以把这个想灭掉。但是,后半劫的定力渐渐消失,他有一定的寿命,后半劫又生,到最后还是压不住这个想。

    所以,无想天就是暂时的没有想,这也是属于外道,这个都没有依照佛陀正确的智慧在修持,有修十善、有定、有福德的凡夫或者是外道,但毕竟不能超出三界。

    2.结语:苦乐不动

    于有为法达纯熟。一切世间的苦,跟一切世间的乐,乐也不着;苦也不觉得苦,也能忍,心不动。

    你看,要生四禅的凡外四天,就这么困难了,何况我们天天在起烦恼呢?连外道都不如!

    (E)四禅五净居天(五不还天)

    五不还天就是阿那含——三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一投胎到五不还天,就不再回到欲界来受生了,因为他已经没有欲了,是三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在这个五不还天证阿罗汉果,就直接入涅槃,超出三界。这阿那含的功夫,已经相当的不得了。

    1. 五净居之因

    2.净居五天

    (1)无烦天

    顾名思义就是苦乐两灭,欣厌争斗之心不交,烦热寝息,初得清凉。

    (2)无热天

    [热]就是恼的意思,一个人内心发火了,就是热恼。这个苦乐二心了不可得,连微烦恼之热也是没有。

    这个无热天比无烦天更高一层。换句话说,我们如果在世间苦乐二心了不可得,了解空义的思想,就可以进入这个无热天,要有相当禅定的功夫,连微烦之热也是没有。

    (3)善见天

    (4)善现天

    (5)色究竟天

    色界的魔王,叫做魔醯首罗天,也在色究竟天里面这一天。只是区域不一样,一个是三果的圣人,一个却是魔王,不依如来教法,也是在此天。虽然在五净居天,但它却是不同的区域。

    色界总共有十八天,为什么总结色界十八天呢?因为尚有化生的色质,我们在欲界有父母所生的身体,到色界是微细的四大,更微细的,类似一种光,灵界的一种光,已经不是我们这种色身了。所以,尚有化生的色质。不出色界,就是未尽形色之累,他认为这个色身还是会拖累。

    3.结语:五净居天为四禅诸凡夫天所不能知见。

    就是三果的圣人住的这个,不是凡夫有办法看得到的。

    所以,你到山林、水边,要有礼貌!也许那个是三果阿罗汉在那边修行的,你只是看不到而已。

    4.总结色界天:不出三界

    义贯:[阿难,是十八]禅[天]之天人,无欲、无侣,离爱[独行]而与五欲[无交]涉,虽已离欲,以尚有化生之色质(色界天质)故仍[未尽形累,自此] 五净居天[已还],下至于梵众天,统[名为色界]总共十八天。

    C 无色界天

    (A)无色界中回心之大阿罗汉

    回心就是回小向大,叫做回心,想要利益众生了。

    (B)四空天

    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色身,连这个色身都厌离,就变成空。

    (1)空无边处天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觉身为碍,销碍入空这八个字要画线,这个就是为什么会进入空界天,就是这八个字,觉得这个色身,还是一种障碍,还是要把它放下。销碍入空,把这个挂碍的色身消除,进入空,连色身都没有。

    [如是一类名为空处。]就是空无边处。

    义贯:在色究竟天中之钝根者,[若在舍心]之定中,仍欲进而[舍]其色界质碍身之[厌]离心[成就],以[觉]有色之[身为]挂[碍],所以坚修空观,而入空处定,从而依彼定力[销]泯色[碍]之身,[入]于[空]境。[如是一类]众生[名为空]无边[处]天。

    (2)识无边处天

    空无边处,就是把这个色身消掉了,进入空了,就是空无边处。那么,识无边处,就是连这个空都消掉。[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这个阿赖耶识是非常微细的,凡夫不能觉知的。

    什么叫做全于末那半分呢?[全],保全。不但不灭阿赖耶识,连第七末那意识亦保全其中一半。因为末那系一半向内缘第八识为我,就是以第八识的见分为自我。

    这个我相很难破的。以末那为我执中心故。这个就是识无边处天,这一天的天寿为四万大劫,很长很长!

    义贯:此类天人,[诸]质[碍]之色[既]已[销]泯,所依之[无]质[碍]之[无](空)亦已[灭],以厌离色跟空,唯依于识,就是连这个空跟色统统放下,剩下识,又进一步了。故于[其]心[中惟留]第八[阿赖耶识]而不灭之,并保[全于末那]识向内缘之[半分](一半)而维持其[微细]之我相。所以,我们一出生,这个执着就破不了,包括晚上我们作梦,还是[我]。起心动念还是[我],二六时中,统统有一个[我]。而微细的我相,很难破的![如是一类]天人,[名为识]无边[处]天。

    (3)无所有处天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无攸往就是不再前进了,用现在的语言就是这样子,外道通常到这个地方就停止了,进不去了,他不是佛陀的智慧,用意识心。[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就是连识也伏住;不是断喔,这个不是断,断跟伏不一样。伏就是还会起现行,将来还会继续起作用:阿罗汉是断,是出三界的。断跟伏不一样的,断惑跟伏惑也不一样的,伏惑是暂时不起;断惑是彻底的,不再起来的。

    (4)非想非非想处天

    非想:也不能说想;非非想:也不能说无想,叫做非想非非想,说不出所以然,说想不对,说无想也不对。[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识性不动]:[识],指阿赖耶识。[不动],就是不可动摇之性,意思就是:藏识之性,本来常住,不可动摇,叫做识性不动。

    [以灭穷研]:这个[灭],就是灭尽定。谓以灭尽定之力欲穷研第八识之不动性。其实,也是头上安头,本来空,不知道。强迫它如如不动的意思,以灭穷研,强迫它如如不动,就变成动了。

    [于无尽中发宣尽性]:本来如来藏性是无尽的。藏识之性本来是无尽的,而这一天是强迫它,用定力要尽发其性,愈强迫,就愈没有办法恢复如来藏性,叫做头上安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就是这个道理。

    外道始终不能成佛,就是强迫它,强迫它要永恒,就是外道。永恒是本来就存在,是体悟到众相本空,放下如如不动的心性叫做永恒,永远不执着叫做永恒;永远不分别叫做永恒。现在外道用一种意识观念,强迫它,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这个就是头上安头。逼得第八意识起不了作用,藏性起不了作用。

    [如存不存]:此天人之阿赖耶识由于受其定力所逼故,虽存而犹如不存,以不再起现行:因为暂时伏住,起不了现行,这一种境界就是所谓[非想]。

    那么,[若尽非尽]呢?且其阿赖耶识又好像已尽。其实呢?而实非尽,因为他不是用如来藏性修行,他是强迫它,不让它起现行而已。暂时伏住,没有断,把永恒的东西强迫它,变成另外一种永恒,变成头上安头。人家本家就永恒了,放下,歇即是菩提。他不是,强迫它有一种东西,我要伏住,我要伏烦恼……我要修行……就是像这一类的众生,想尽办法要修行,好像要修出一个什么东西,就把永恒的如来藏性,化作一个好像永恒的东西,就是这样子。此境界即所谓[非非想]。也不能说无想,因为第八意识没有穷尽,若尽,好像尽。可是,确实是没有尽,因为你不是用大般若智慧去彻底放下,圆满清净自性,你弄一个动作出来,那个都是头上安头。[非想非非想处]:此天之天寿八万大劫。又更长!

    义贯:强欲以定力[发宣]而灭[尽]其[性]。一切外道,统统是这一句话出问题,强迫清净自性,让他暂时伏住烦恼,而不是让清净自性起作用、起妙有。对不对?所以,大悟就是随缘显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而他们却把无尽的清净自性捆起来,把它包装起来,变成用外道的意识心伏住,认为我这个才是!变成多一层包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