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39|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正确理解圆顿大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9:20: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佛就是一念的事。佛在《楞严经》怎么讲的?“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佛就是这么讲的,无修无证,哪里要你修?哪里要你证啊?你把耳朵带来就成佛。你们看佛是不是这么讲的?祖师大德也是这么讲啊:圆顿大法不立修证,一步登天。这是多生多世以来做下贱人做惯了,就是要执着苦修苦证。我们就是佛,只看你悟不悟。但是无修无证,不妨修不妨证——我们讲无修无证,一般地是指达分真即佛的果位,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要证圆满之佛,还要修还要证;同时,为了教化众生,我们还要示现有形有相的修证,既利己又利他。要正确理解圆顿大法。

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http://url.cn/0IV0DM
印广法师精讲《楞严经》视频http://url.cn/MD23LF
请加法华微信号码fahua321或扫描二维码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ksohtml\wps7BF.tmp.png

QQ图片20160105083709.png (223.78 KB, 下载次数: 3)

QQ图片20160105083709.pn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3 10:18
  • 87

    主题

    7346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5180
    36#
    发表于 2016-7-3 19:16:30 | 只看该作者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3 10:18
  • 87

    主题

    7346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5180
    35#
    发表于 2016-7-3 19:16:00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3 10:18
  • 87

    主题

    7346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5180
    34#
    发表于 2016-7-3 19:15:42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首楞严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3 10:18
  • 87

    主题

    7346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5180
    33#
    发表于 2016-7-3 19:15:25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8-23 10:18
  • 87

    主题

    7346

    帖子

    5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5180
    32#
    发表于 2016-7-3 19:15:06 | 只看该作者
    修行主经就是学习《法华经》《楞严经》这两部经典,说尽了宇宙万法来龙去脉!他并没有教我们去怎么念佛、怎么拜佛、怎么行善、怎么断恶,都没有。他只是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真理,人怎么来的?佛菩萨、天人鬼畜怎么来的?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怎么来的?人我是非、香甜苦辣、种种妄想分别,这种意识怎么产生的?明白了万法的来龙去脉,我们再进一步的归纳总结,这无量的万法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十方三世到底有几尊佛?几尊菩萨?几个人?几个鬼?几个天?几滴雨?几片风?
        人、天、声、缘、藏、通、别这七个法。我告诉各位,这七个法都非常非常难修难证,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可是你很难圆满。你要得一个人身都不容易啊! 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明白,而按照《法华经》、《楞严经》之说就可以当下了生脱死,当下成分真即佛,永远不落六道轮回,这是最低保障线,往上不封顶。从初位菩萨到地位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我们都可以当下一念就成就,乃至于个别的像龙女那样成为究竟圆满之佛。所以圆顿大法,无量劫无量次第之功德,可以成就于一生、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就看我们听经闻法,你的思维观照的如何,你的心态如何。成就这么快,当下一念,而且条件特别特别松弛—即使你是罪大恶极的罪犯,你只要一念明白『如来藏』道理,如恒河沙数的罪恶一笔勾销,地狱境界现前你当下变地狱为佛土,这就叫「带业往生」。任何人百分之百、千分之千,一个不漏、一个不落,这是不可思议的大法,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7 08:49
  • 0

    主题

    85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05
    31#
    发表于 2016-7-2 22:00:41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30#
    发表于 2016-7-2 16:49: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云:  【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  这是佛的良苦用心啊!他日思夜想,就是要把这个法告诉大家。只有佛与佛才能『究尽诸法实相』,话中有话啊!这是使大众生起一种好奇心。『诸法实相』,就是「诸法如是、诸法阿弥陀」。『实』就是『如』,『相』就是『是』;『实』就是『阿』,『相』就是『弥陀』。没有哪一法不是『阿弥陀』,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我』。一切的经典你只要把第一句话『如是我闻』搞明白了,你高枕无忧,你成就了。你就说「如是我闻,我现在什么也不干」,这是不是《妙法莲华经》啊?「如是我闻,我现在什么都干」,这是不是《妙法莲华经》?「如是我闻,我只知道吃饭睡觉」,是不是《妙法莲华经》?统统是啊!如是我不闻,你一天十万声佛号都是白念,盘腿一盘几万年你都是修臭骨头,是坐鬼窟窿!这都是祖师大德的教诲啊!『归元性无二』,这个『性』就是从『如是我闻』这一门而入,就是从『阿弥陀』这个门而入。诸佛已『究尽诸法实相』;菩萨来讲,可以进入『诸法实相』之门。入了这个门,你永远不落三恶道,乃至十地等觉。但是要『究尽实相』,你还要修证,要把这个次第搞明白。  【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 『如是相』,『相』即「不空如来藏」。比如我坐在这里,有皮肉筋骨之相,有红黄黑白之相,总有个相。『如是性』,要解释『性』必须先解释『体』。按别教而言,『体』是无形无相的真实存在。比如,我在这里讲「一二三四五」,这就是『相』。在我没有讲、没有想的时候,这个一二三四五在不在?在,就是『体』,它无形无相。那无形无相的「体」变成有形有相的「一二三四五」,就是『如是性』的这个『性』,它起这个妙用。所以这「十个如是」一开始就等于是总讲,从根本上讲。为什么把『相』放在第一呢?这是《法华经》所讲,『佛种从缘起』。这个『缘』是有形有相之万法,不通过『相』,我们在凡夫位不足以见『性』——由『相』而悟到『体』。注意!我们是倒过来走回头路。本来是由『体』先现出『相』。但是由于众生迷惑颠倒,所以倒过来从『相』上开始悟到『体』。这个『性』的智慧妙用,是不是紧随『相』后啊?不随『相』后,你到不了『体』。所以这「十如是」在开头这三炮最重要,以此为基础,对后七个如是作进一步的分别概述。  『如是力』,『力』,一般是在出现了有形有相的万法之后,在作为「道种智」、「分别智」的基础之上来分析。前面的『相、性、体』是从「根本智、真实智」上来分析,这后面来讲已经进入了「方便智」来分析。    下面是『如是作』,『作』就是造业。那在我『作』之前,我「能作」的这个东西在不在?在,那就是『力』。比如我现在具备吃饭的力、穿衣的力、走路的力,但是我吃也好,不吃也好,穿也好,不穿也好,这个『力』是不是就存在啊?起心动念产生身口意三业,它现出来就是『作』。    『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没有『因缘』不能成『果』。『因』和『缘』都是『因』——『因』是「主因」,『缘』是「次因」;或者讲『因』和『缘』都是『缘』——『因』是「主缘」,『缘』是「次缘」。一般把过去世之因叫『因』,今生世之因叫『缘』;或者把自己的因叫『因』,把外界环境之因叫作『缘』。『如是果』,在『因』的当下就是『果』。但是要『报』呢,要待机缘成熟。比如说你杀鸡,这只鸡被下饭菜,当下是不是就是果?那你杀鸡的这个杀是不是因?『因』即是『果』,你将来也要变成鸡被杀。你杀鸡的当下这个因,就是你将来作为鸡被杀的果,这是肯定的。也许到下一世,也许到下十世,哪怕是百世千世万世,你所造之业、所作之因,都要作为果报现前,叫作『因缘果报』。    『如是本末究竟』,实际上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既有一个大的整体过程,又有无量渐进的过程。我们时时事事处处都处于『本末究竟』——否定之否定规律中。所以第十个『如是』,也是对前面九个『如是』的概括总结。我们本来就是佛,这是『本』;由于我们的无明妄想而堕落为众生,这就是『末』;当我们由众生位回到佛的位置上去了,这叫『究竟』。所以众生是对原本佛的一次否定。那么究竟成佛又是对在众生沦落位的一次否定,是不是第二次否定?叫否定之否定。我们成了佛,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佛了?不是了。在「原始佛」之后,我们经历了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万法,吸收了经验教训而重新回到自在位置,所以叫「究竟佛」。看上去好像回到了原来那个自在的位置,好像与原来一样,但是来讲中间经过了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万法。他把这个「后得智」跟「根本智」已经圆融起来了。所以对这十个法,我们是从纵向这个角度来看待一切万法的演变规律。这第一步是打基础。第二个角度呢,我们再来看为什么这每一个法都是讲『如是』。『如是』就是帮助我们开智慧,『如是』就是讲『如是我闻』。那么为了讲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把『如』解释为「真空」,『是』解释为「妙有」;『如』解释为阿弥陀佛的『阿』,『是』解释为阿弥陀佛的『弥陀』;『如』解释为我们的真心,这个『是』解释为我们的假名、俗名、俗相;『如』解释为道理的「理」,『是』解释为事情的「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342

    帖子

    36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40
    29#
    发表于 2016-7-2 15:52: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花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6-19 09:24
  • 1802

    主题

    6305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904
    28#
    发表于 2016-7-2 15:47:38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妙法莲花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