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如禅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年-810年)。开山祖师道容与名僧司马头陀同游云山,上山后,见这里地平如掌,湖澄如镜,四周峦岫环列,屏障护持,宛然为一处远离尘嚣,清静幽雅的桃源胜境,于是率徒诛茅垦山,治基建寺,一时名声大振,从者如风,唐宪宗李纯亲赐寺名"云居禅院"。
此后,道容与其弟子全庆、全诲在此弘扬佛法,师徒相继约70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应管理江西中部的镇南节度使南平王钟传之请,时称"南宗伟人"的道膺,上山担任主持,遂使真如禅寺闻名天下。
唐代以来,香火缭绕,高僧辈出。白居易、苏东坡、佛印等众多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诗作画,目前,仍保留著摩崖石刻、唐代铜佛、康熙千僧锅及二百多座中外历代高僧墓塔。
抗日战争期间,真如寺毁於日军的炮火,只有卢舍那佛铜像在残瓦断壁中闪现,“草深三尺金身露,五老峰高挂夕阳。”
一九五三年虚云老和尚主持了重建工作,他以百岁高龄率僧众开荒垦地,躬耕陇亩,打地抛砖,重建寺庙,再塑佛像。至一九五九年,殿堂僧舍相继落成,建筑面积约六千六百二十一平方米,新塑寺内佛像五十馀尊,有一百二十多名僧人住持。虚云老和尚圆寂后,性福、海灯法师相继担任真如寺住持。正如传印法师所述,僧人成立了僧伽大队,“耕云锄雾,打地抛砖,坐禅结七,讲经传戒,一派农禅景象,俨然百丈家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