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8|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被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25 12:04
  • 1855

    主题

    486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8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4:18: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被知
    [楞严经]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被知
      梁乃崇教授
      看完《楞严经》「七处征心、十番显现」这部分,我有一个感觉:我讲的「能知和被知」,《楞严经》经文已经通通概括了,只是相对于我所讲的「能知与被知」,经文讲的实在太复杂、太艰难、太深奥了。
      经文讲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归还,像光明可以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等等,这样一个一个归还,共有八类,所以称做「八还」,八类中又有好多实际的例子,当然就变得很复杂。不过把光明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日与黑夜还是被知,所以「八还」还是在被知的范畴。
      最后,经文才讲「妙明真心」是没有办法归还的,也因为如此,所以「妙明真心」就是你的真性。「能知」本来就不是被知的东西,「被知的东西」还来还去还在被知当中。「能知」当然无法归还了,「能知」就是「汝之真性」,「汝之真性」归还到那里呢?找不到可还处,所以「汝之真性」就是真正的自己。
      整个论述就是这样,「十番显现」则是用一个个的例子来显现真性。其实也可以这样讲:有「被知」就证明有「能知」,不然怎么会有「被知」呢?被谁知?当然是被你的「能知」所知;如果你没有「能知」的话,怎么会觉得那些东西是被你所知的?
      《楞严经》的文字比较不这么直接,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比较难读;如果顺着人心的运作方式来讲,就是我的这种讲法了。
      看到这里,我可以这么说:在用辞上,「能知、被知」的这种讲法比「能、所」要进步;而「能、所」的说法又比《楞严经》那样的说法进步。所以要把想法、观念说清楚,在用辞上是可以不断地求进步的,而其原本意义却是一样的。像释迦佛所说的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完全一样的,也可以说是否有比较好的语言来说明,对于观念传递的影响是很大的。
      《楞严经》里有一段叙述什么是你的真心?真心在哪里?譬如说你的心向外看出去,所呈现的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千变万化的整个宇宙……这样的世界、宇宙就是你的真心!这个状况如果用「能知与被知」来说的话也很简单:能知与被知是脱不开的,两个虽是对照的;但是二者同时存在。能知与被知都是我们心中的一部分,如果只有「被知」而忘掉「能知」,就少了一半;如果只取「能知」而忘掉了「被知」,也是少了一半,只有全部具足才是完整的。
      我们的心完整的话,必须二者具足,很多众生只有被知,忘掉了能知;罗汉只有能知,忘掉了被知;而菩萨则是能知与被知皆具。从定慧来讲的话,罗汉是定多慧少,菩萨是慧多定少,两边分量上不平衡,当然也是不完整,而佛呢?就是定慧均等了。
      有了这个观念,山河大地、芸芸众生、千变万化的宇宙万象就是被知的,而真心就是能知。所以《楞严经》所说的「七处征心与十番显现」,完全可以用「能知与被知」说得清楚:众生只有「被知」,忘掉「能知」,所以要努力的去体会「能知」,因为陷在「被知」中太深了。所以就教他先把「被知」的撇掉不要管,那个「能知」才能显现出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如果修得很好了,「被知」的都撇掉,「能知」显现出来了,此时可以成罗汉,成罗汉以后,又只有「能知」,「被知」的都撇掉,没有了,这样还是毛病。所以还要往上修,要修成菩萨,要入世,就是要进入「被知」的世界,这样就可以做到「能知与被知」平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28 16:54
  • 0

    主题

    7604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374
    22#
    发表于 2016-9-10 06:15: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陀金口玉言,称赞《法华经》为「诸经之王」;以种种譬喻言辞,把《法华经》说为「无上妙法」,无量国土之无量众生历经无量劫,欲听闻《法华经》之名而不可得。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21#
    发表于 2016-9-3 23:32: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经文讲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归还,像光明可以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等等,这样一个一个归还,共有八类,所以称做「八还」,八类中又有好多实际的例子,当然就变得很复杂。不过把光明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日与黑夜还是被知,所以「八还」还是在被知的范畴。   最后,经文才讲「妙明真心」是没有办法归还的,也因为如此,所以「妙明真心」就是你的真性。「能知」本来就不是被知的东西,「被知的东西」还来还去还在被知当中。「能知」当然无法归还了,「能知」就是「汝之真性」,「汝之真性」归还到那里呢?找不到可还处,所以「汝之真性」就是真正的自己。   整个论述就是这样,「十番显现」则是用一个个的例子来显现真性。其实也可以这样讲:有「被知」就证明有「能知」,不然怎么会有「被知」呢?被谁知?当然是被你的「能知」所知;如果你没有「能知」的话,怎么会觉得那些东西是被你所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20#
    发表于 2016-9-3 23:31: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的文字比较不这么直接,所以大家读的时候比较难读;如果顺着人心的运作方式来讲,就是我的这种讲法了。   看到这里,我可以这么说:在用辞上,「能知、被知」的这种讲法比「能、所」要进步;而「能、所」的说法又比《楞严经》那样的说法进步。所以要把想法、观念说清楚,在用辞上是可以不断地求进步的,而其原本意义却是一样的。像释迦佛所说的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是完全一样的,也可以说是否有比较好的语言来说明,对于观念传递的影响是很大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9#
    发表于 2016-9-3 23:31: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经文讲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归还,像光明可以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等等,这样一个一个归还,共有八类,所以称做「八还」,八类中又有好多实际的例子,当然就变得很复杂。不过把光明归到日,黑暗归到黑夜,日与黑夜还是被知,所以「八还」还是在被知的范畴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8#
    发表于 2016-9-3 23:3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楞严经》「七处征心、十番显现」这部分,我有一个感觉:我讲的「能知和被知」,《楞严经》经文已经通通概括了,只是相对于我所讲的「能知与被知」,经文讲的实在太复杂、太艰难、太深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7#
    发表于 2016-9-3 23:30: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经》里的能知与被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6#
    发表于 2016-9-3 23:29: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如此的心量,他自然得大自在,这叫「一心称名」。整个修行过程,看你这个心跟谁在称,跟谁在平衡。跟阿弥陀佛、观世音称,就跟阿弥陀佛、观世音平衡。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5#
    发表于 2016-9-3 23:29:2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六道轮回是不是也叫「一心称名」啊?凡夫一心称的这个「名」是名闻利养。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如同天平,叫「一心称名」。你怎么样称,你就得什么解脱。「观世音」,从音声而到观色,到香触法,一切都看空、都见性,一切都是我的这一个念。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万

    帖子

    3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0712
    14#
    发表于 2016-9-3 23:29: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临终接引往生净土中阴开示:  三称亡灵名字,为其开示。  何为阿弥陀佛?阿为空义,表法身功德,万法原本真空。弥为充足义,表报身功德,智慧妙用无穷。陀为高大义,表化身功德无量。佛为觉义,表证道功德真实不虚。阿弥陀佛,真空妙有真实不虚,四字弘名功德无量!明白此理当下了达佛法真实义!  你现在总知道人没有生死了吧?你看你的身体不动了,可你死了没有?原来肉身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呀!心才是你呀!还不赶快大声呼叫阿弥陀佛来接你!赶快求佛接引你去西方极乐世界吧!  放下对父母儿女的情执吧!一切众生无始劫来多生多世都曾互为父母儿女至亲骨肉哇!只是由于隔阴之谜而生生世世不能相认乃至相互计较相互伤害。从而相互受报轮回生死苦不堪言那!  其实啊,就如来藏真实义而言那,一切众生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树木花草风云雨雾泥巴瓦块乃及红黄黑白是非长短香甜苦辣酸臭有情无情一切众生无非一真之人一念变现而已呀!  如人在梦,梦中人事千千万万万万千千,仔细想来岂关他人,何关别事?无非梦人一念梦想变现而已呀!  果真明了此深信不疑当下蒙佛授记了生脱死!转凡夫业报身为菩萨愿身再来愿身现来!  现在你已是中阴身,立即念阿弥陀佛名号,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以后立即回我娑婆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念佛一小时连续不断开示此文。助念往生功德无量,请助念者以明了佛理佛义之心去帮助同修!了生脱死当下一念!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