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偈非常重要,前面两句是问,后面两句是答。我们念佛人之所以不能在当生往生,这首偈就告诉我们原因。 “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第一句意思浅,第二句意思深。一切苦(为了说法方便,佛把一切苦归纳为三苦、八苦)从哪里来的?从“贪欲”来的。众苦归纳到最后,称为“三毒烦恼”,就是“贪嗔痴”。我们的心毒不毒?很毒,因为有贪嗔痴。三毒烦恼再归纳就是一个“贪”字。嗔恚是因贪不到才生嗔恚,一贪就到手,就不嗔恚了,所以贪是根本。 菩萨修行的六大纲领,第一是布施,布施是专门对治贪欲的,贪心断了,布施波罗密就圆满了。好像治病一样,会修行的人先治最重的病,重病治好了,其他的小毛病就容易解决。贪欲是要命的病,用布施来对治,一定要下功夫认真把它治好。 贪欲到底从何而起的?细说因缘非常复杂,大师在此地说得非常巧妙,真是一语道破根由,就是“因忘自性弥陀佛”。迷失了自性,才会生贪欲。如果觉悟了自性,贪欲自然就没有了。正如马鸣菩萨在《起信论》所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迷是不觉,不觉本来没有,本觉本来有。本来有的,我们当然可以证得;本来没有的,当然可以断除。我们修行证果,断烦恼,证菩提,信心就生起来了。自己充满了信心,佛菩萨才帮得上忙。若是觉得“我烦恼很重,我业障很重,我成就不了”,自己没有信心,一切诸佛菩萨都帮不上忙。这首偈就是帮助我们建立信心,知道自己可以断得了烦恼,也能证得无上菩提。 “自性弥陀佛”,这句话妙极了。究竟妙在何处?叫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恢复自性弥陀佛。阿弥陀佛与自性弥陀是一不是二,用“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将我们自性弥陀佛唤出来,自他不二,妙在此地。这不仅把原因说出来,还把我们破迷开悟、恢复自信的方法也说出来。 “异念纷驰总是魔”,因为妄想、执着,才有异念纷驰,妄想、执着就是魔。魔是什么?折磨我们的自性,折磨我们的清净心,使我们身心得不到自在,这就是魔。所以,这一问一答,非常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