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男子,未来世中,有诸俗人,不识罪福,乃以祖、父,或自己身所造佛
像、经书、幡花,卖与他人,用活妻子。此亦不应买。当尔之时,一切俗官
有势力者,捉得此人应重挝罚,驱令出国。
解:未来世中有些在家人,不知造罪和修福的道理(只认金钱),将自家祖宗、
父亲传下来的(或者是自己制造的,用来卖钱。)佛像、经书、幡花、念珠、法
物、法器等出卖,换取钱财或养活家人,这也是不可以的。我们也不应该买。地
方官,或者有势力者知道后,捉住此人应重打、重罚,驱令出国。
善男子,未来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中宫妃
后,毁犯禁戒,不知惭愧,不知忏悔。以是因缘,令法秽浊。
解:未来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中宫妃后,(这些
颇有影响的人物)他们毁犯了佛制禁戒,不知惭愧、忏悔。由于这个缘故,使佛
法染污、变浊。
善男子,未来世中,诸恶比丘,执著住处,如似俗人。护己舍宅,不能依时
三月一移,见有比丘,衣钵自随,於其住处,满九十日,而更移去,诸恶比
丘,咸作是言:“此比丘,志性不定,躁扰多务,狂乱失心,数作移动。”
作是语者,获罪无量。
解:未来世中诸恶比丘,执著住所,如俗人护守自己的家宅一样,不能依佛制戒
——住满三个月一移。他们将寺庙当成自己的私宅,见有其他比丘依佛戒律三月
一移,便诽谤说:“此比丘,志性不定,躁扰多务,狂乱失心,总是迁移。”这
些以正为邪、诽谤佛法的恶比丘,将获无量罪。
善男子,未来世中,诸恶起时,一切道俗,应当修学大慈大悲忍受他恼。应
作是念,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是我父母;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皆是我之兄弟、姊
妹、妻子、眷属。以是义故,於一切众生慈悲愍念,随力救济。若见苦厄众
生,作种种方便,不惜身命。
解:佛告诉我们,在未来世中,诸恶兴起时,一切大小乘修学者,应当修学忍
辱,以大慈大悲心,忍受别人施加的恼害。应当想到: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皆是
我的父母;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皆是我的兄弟、姐妹、夫妻、眷属。由于明白了
这个道理的缘故,善男子、善女人,及一切发菩萨心的人,应当对一切众生慈悲
悯念,随力救济。如果见到了遭受苦难困厄的众生,应当为他作种种方便,甚至
不惜生命的去救助他们。
当尔之时,若国王、大臣,若城邑聚落主,若势力长者婆罗门等,及有力比
丘,应劝此人,不令退转,助其势力,莫令恶人为作留难,不令恶人侵夺财
物。如是助者,其人功德说不可尽。
解:在这个时侯,国王、大臣、地方长官,一切有势力者及修菩萨道的大比丘,
应当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修慈悲忍辱者和发菩萨心的人。使之安定不生退
转心,为他们做后盾助其势力,不要叫恶人欺负他们,侵夺他们的财物。能这样
帮助别人的国王、大臣、地方官,及有势力者,功德不可思议。
当尔之时,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一切苦厄,乃至蚁子,其福最胜。善男子,
我若广说布施孤穷病苦功德,穷劫不尽,涅槃时于为汝略说。
解:在众恶起时(如果人们慈心修善,功德更大),以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一
切苦难困厄之人,乃至蚂蚁、昆虫等,获得的福德最大。善男子,如果广说慈心
布施孤穷病苦的功德,穷劫的时间也说不完,现在我快入涅槃了,所以略说一
下。
尔时,一切大众,闻佛说未来世中像法末,种种灾变,身毛皆竖,悲号啼
泣,不能自胜。佛告大众,止莫悲泣,世间法尔,善必有恶,盛必有衰。
解:这个时候,一切在场大众听到佛讲说未来世中,像法末时的种种灾祸,身上
的毛发皆竖,悲伤得哭出了声,不能自禁。佛告诉大家:不要哭泣,世间就是这
样,善必有恶,盛必有衰!
佛在上面这大段经文里,述说出佛灭度后一千一百年到二千年之中,恶比丘和无
智世人是如何扰乱造恶,使佛法迅速衰败的。这是世间诸法规律,兴衰必然,我
们应当知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万法皆依因缘而立,依众生业力显
现,众生善业招感善果,恶招恶报,善恶兴衰皆随因缘。
佛复告常施菩萨:且置是事,汝以何相观如来也?复以何相观众生乎?常施
菩萨白佛言:“世尊,我观如来,不从先际,不到彼岸,不住中间,非有非
无,非出非没,非色非不色,非有为非无为,非常非断,非有漏非无漏,同
虚空、等法性。从初成道乃至涅槃,於其中间不见如来说一句法。然诸众
生,见有出没说法度人。如来境界不可思议,不可以识识,不可以智知。出
过三世,不离三世,唯有如来自觉斯法。我观如来谓若此也。
解:佛对常施菩萨说:先放下上面这些事,我问问你,你是以什么观如来?又以
什么观众生?常施菩萨回答:我观如来,不从先际……我是以诸法真实相观如
来,从佛初成道乃至涅槃,于其中间,不见如来说一法。但是诸众生看佛是有出
世有入灭,有说法度人。实际如来的境界不可思议,不可以用众生心识来认识,
世间的小智慧是不能知晓的。如来境界与智慧,超越三世,又不离三世,唯有如
来能觉知。我观如来谓若此也。
世尊,我今观诸众生四大之相,如空中云,如热时炎,如乾闼婆城,如幻如
化,如空聚落,如镜中像,如水中月,如空谷响,受想行识,悉皆如是。世
尊,众生心相不可思议,非诸声闻缘觉、下地菩萨之所能知。世尊,众生之
相,不来不去,非有非无,非内非外,来无所从来,去无所至,而常流转虚
妄受苦,皆以众生无始以来深著我见。以著我故,增长渴爱,十二因缘法,
长夜受苦,无有穷尽。众生之相本来空寂,以是因缘,菩萨於中而起大悲。
世尊,一切众生善恶诸业,唯一心作,更无余法,我观众生,相貌如是。”
尔时佛告常施菩萨:善哉善哉,快说是法, 汝今所说佛所亦可。
解:这一段,常施菩萨说出了众生虽生死轮回,但佛性并不愍灭,同如来一样。
众生深著“我见”,念念增长,所以依“十二因缘”,从“无明”,一直到老、
病、死,轮转不停,受苦无穷。因为这个缘故,菩萨于此应起大悲。佛听完这
些,对常施菩萨说:好啊,好啊,你所说的也正是佛所要说的。
菩萨行四摄六度,应当如是观众生相。善男子,菩萨布施时,不观福田及非
福田,若见贫苦众生悉皆施与。行布施时应作是观,不见受者,不见施者,
财物亦尔。三事俱空,平等无著,何以故?一切诸法无我我所。行施之时,
不望现报,不望未来人天乐,但为众生求大菩提。为欲安乐无量众生,故而
行布施;为欲摄取诸恶众生令住善法,而行布施。
解:佛告常施菩萨,菩萨行布施时(四摄中第一布施摄,六度中第一度也是布施
度),应当这样观众生相。善男子,菩萨布施时,不可以只施福田不施“非福
田”,应当以慈心布施贫苦众生。行布施时应这样想:不见受者,不见施者,不
见财物(不要心怀我是施者,你是受施者,我施舍了你好多好多财物),三事俱
空,平等无著,这是为什么呢?菩萨应该知道一切诸法“无我”“我所”,行布
施不是希望人家报答,也不是为得人天乐,“但为众生得菩提”。为使无量众生
得安乐,故而行布施;为摄受恶众生舍恶向善而行布施。
实际明白了众生与佛本是一体的道理,布施就不会望报。比如左肩痒了,右手去
帮助,右手怎么会要求左肩来感谢呢?
复作是观,菩提界相,众生界相,二俱空寂。依文字故,度众生得菩提,真
实法中,无得无证。
解:这些道理佛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讲说得十分全面。这里不再重复叙
述。
善男子,如人夜梦,见种种事。或梦自身被官囚缚,受种种苦,生大忧恼,
然后得脱。寻复更作大国王,威势自在受大快乐,即於梦中作是念言:我向
昨时,受苦如是,今复自在受大快乐!作是念已,忽然睡觉,苦乐之事,莫
知所在。如此梦事,非有非无,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作是观者,名为正
观。
解:佛又举个睡觉做梦的例子,来说明诸法虚幻的真实相。
说是法时,无量菩萨得受佛位;无量菩萨得入一生补处;无量菩萨各随所修
皆得胜进;无量人天得四道果;无量声闻入菩萨位;无量杂类众生发菩提
心。
解:这一段是说当年佛讲法时,於会大众各自获利益的情况。
善男子,未来世中,若四辈弟子,得闻此经生欢喜心,所得功德无量无边。
解:佛告诉大众,未来世若有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听闻此经能生欢
喜心,就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如果有人怀疑不信,甚至诽谤,那就得无量
无边的罪过啦!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好受持,慎莫忘失。此经名为“像法决疑”,亦名
“济孤独”。如是受持。
解:佛告诉阿难及大众,你们要好好
受持此经(当然也是告诉我们每位看经的人),慎莫忘失。此经名为《像法决疑
经》,也叫《济孤独经》。大家要依佛教导受持、读诵,为人讲说,获得福德无
量无边。
尔时大众闻佛所说,一心敬受,作礼而去,各共严辦阇维之具。哀动天地。
解:於会大众闻佛所说,恭敬信受,作礼而去,分头去办理佛般涅槃的用具。有
些没有证解脱的人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哀动天地。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