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人生的享受放下,快乐从哪里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5:27: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净空法师:


众生对于一切法都贪恋、都希求,分别执着,这就把本来是佛变成六道众生,在佛的眼目当中可怜悯者。

每一个众生原本跟一切诸佛一样,跟阿弥陀佛没有差别,为什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首先就是迷了,迷是愚痴,自性本有的无量智慧,这一迷之后,智慧变成烦恼,变成无量烦恼。

佛现在教给我们,要把这个东西放下,首先把你的欲望,对物质上享受的欲望、精神上享受的欲望统统放下。

有人说这是人生的享受,放下了,做人还有什么意思?

凡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凡夫他所认识的快乐,我们用一般名词来解释,都是一些刺激,真正的乐他没有享受到。好像现在这个世间年轻人,很多,吸毒,你问他为什么吸毒?快乐。麻醉,打吗啡,是这种乐。这个乐,付出的代价是生命,是极其痛苦,哪里是乐?

佛法里面有没有乐?有。连世间法,凡是随顺性德的有乐。《论语》头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喜悦,就是快乐。这乐从哪里来的?学,学了之后把它落实,习就是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快乐!自己快乐,别人也快乐,不亦悦乎。悦是喜悦,这种快乐不是外面的刺激,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

我们从海贤老和尚的身上完全看到,老法师欢喜布施,他完全用自己的劳力耕种,喜欢劳作,从早到晚,没有疲倦,没有厌倦,做得很快乐,愈做愈快乐。他耕种的土地面积很可观,一个人干,一生开辟的荒山有十四处,总面积有一百多亩。古时候一个小家庭,五亩之地就能养活一家。老和尚这个小庙,也是一个小家庭,全靠他老人家耕种。那个乡下没有香火,没有供养,靠什么生活?靠海贤老和尚农耕。他开荒山,种粮食,种蔬菜,种水果,还种树木,成绩非常可观。收获,除了自己需要用的之外,多余的很多。老人家生活非常节俭,一粒米都不会糟蹋。他多余的粮食、蔬菜、水果,没有拿到市场去卖,那要卖是很可观的价钱,没有,他拿去救济,周围,周边几个县市,有遇到灾难的,有遇到缺乏的,他布施,他去做救济工作。一生,我们知道他二十岁出家,一百一十二岁往生,九十二年乐此不疲。地方上的居民都称他为大善人,喜欢布施,喜欢与大家共享,不是独享,共享,能够舍己为人,这属于财布施。

 还有法布施。老和尚一生,他没读过书,不认识字,一生没有念过一部经,也没有听人讲过一部经。出家之后,师父只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这一句佛号他念了九十二年,自在往生。念佛的功夫到什么程度?自然是究竟圆满。这个究竟圆满不容易,究竟圆满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真得到了。

我们从光盘上看,现在我们做了一片有声书,一共九个小时,诸位要是有时间应当多看,把它当作《无量寿经》来读。每一个章节都感动人,都是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教训,念久了,对于净土自然就明白了。明白之后疑惑就断除,断疑生信,你对净宗有坚定的信心、有坚固的愿力,你决定得生净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