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习分享敏感答疑第八十五:印广门清答疑“如来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08:3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印广门清法师敏感问题解答系列(一~八十七)
    ——链接汇总(更新中)
    http://www.fahua123.com/thread-158033-1-1.html


    (7月20日)学习分享敏感答疑第八十五:印广门清答疑“如来藏”。


    (一群)议题分享

    如来在三藏十二部里,诸多经典都提到“如来藏”,目前看到的,除了楞严经里,是系统宣说,三如来藏,祖师大德总结为一心三藏。其他诸余经典,提到的“如来藏”,常常仅仅指的是“空如来藏”。
        所以,修学经典的时候,我们不能听风就是雨,看到“如来藏”三个字,就下意识的对应“一心三藏”,其实并不是这样。
      佛法的本质,是治病的药 ,是帮助觉悟的工具。既然是药,总是需要一味一味,一点点的引导服用,才能真正起效果。
        所以诸佛苦心,在很多大乘经典里,详细单独性的,开示佛性(空如来藏)的种种功德,学人不懂如来苦心,执着其上,停留化城,这是比较无奈的历史,和当今现状。
        包括在楞严经,佛也是良苦用心,一点一滴引导入深。先见“第七识”(十番显见),再见“第九识”(会四科七大归于,一个清净本然,周遍法界的,妙真如性),到了卷四,才完整开示,圆满的如来藏,一心三藏。
         对空如来藏的理解,确实是,大乘法里,非常基础的课程。但是,通教,别教,把一个按分别法说的空性真如,执着为宇宙本体,形成了知见上的“有漏菩提”,实非如来本意也。难怪法华经里,佛再三再四重申“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连云港当胜


    分享“如来藏”敏感问题

    众生无始劫以来着相的习气难以改变,总是在分别法里转,因此许多经典及祖师大德为了破众生在相上的执着,方便引导众生认识无分别法,也就是空如来藏,把空性说为是真心本来面目,是让我们体会没有谁不是谁,这是从性上看同一法身,大家本一体。
    到了圆教境界:没有谁不是谁的当下谁也是谁,不能只执着空如来藏,三个如来藏是次第圆融的。只有一心三藏是圆满无漏。一心三藏之外皆方便之说、说说而已,不说不足以把我们引导到一心三藏,说了众生又容易执着上面。
    于是《楞严经》也反复提醒:「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那些只是说说,不要当成究竟真实之说。《楞严经》并多处直接指出执着空如来藏不究竟:「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大连当莲(左开)


    分享“如来藏”敏感答疑体会

            佛陀在世间传法时,地球上几十亿年已经没有大乘佛法的气氛了,古印度有96种外道。为恒顺众生的习气,佛陀方便引导,讲了前七方便法,最后引导到圆教法,即五时说法。“如来藏”在很多经典都出现,通大通小。            
           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楞严经》是了义之法,《法华经》是诸经之王,这是第一义谛,这叫一实相印。符合一实相印才是圆教了义。
           只讲空如来藏,是对待法,也就是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这个破相见空。漏掉了一切有,所以不是圆融之法。五祖弘忍大师讲“恒沙莫一,亿劫稀成”。祖师大德讲了,你不把一心三藏如来藏搞明白,不把阿弥陀佛道理搞明白,即使宣讲三藏十二部经,口若悬河,天花乱坠,无非歪魔邪说。达摩祖师在《血脉论》讲: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所以《楞严经》:“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直指通禅弊病。
           而圆教法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真没有妄,真妄一如,这个真如区别于禅宗的真如,所以叫『真真如』。这是见一心三藏,见绝待真如!圆融圆满圆通世出世间一切法。
    ——济南左开



    分享学习恩师答疑“如来藏”之心得体会

    “佛种从缘起”,佛法是生活中的法,佛陀逗机观教,因病施药,开方便门示真实义,引导众生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但是众生不能体会诸佛的良苦用心引导,总是在相待中处处著相,把桥梁当终点,把化城当宝所,执著于一端而顾此失彼,更不能圆融于绝待真心。

    所以众生不是执相昧性就是执性昧相,而不懂得性相一如。不是执有昧空就是执空昧有,而不懂得空有不二。更不懂得“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当下一心三藏,三位一体。

    那么,我等何其有幸能够遇见“如来藏”大法,遇见明师,救度自己救度他人,自他不二。所以只有“如来藏”才是彻法源底的救度国土,救度众生!
    ——孝感当门





    上印下广恩师答疑“如来藏”感悟分享

    《楞严经.卷二》在描述真如自性时讲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也可以说“离一切法,即一切相”。又可以说“离一切相,即一切相”。还可以说“离一切法,即一切法”。法和相是一个意思。

    【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非中。
    【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即中。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非空非有非中的当下,即空即有即中。随缘现空现有现中,换句话说,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什么也不是的当下什么也是。

    为什么【离一切相】呢?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无形无相,既然是无形无相,所以很难在世间任何有形有相的一法中找到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楞严经.卷一》阿难七处征心就是最好的证据,故离一切相,它什么也不是,处处不在。

    为什么【即一切法】呢?因为世间没有哪一法能离开真如自性而独立存在,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故即一切法,它什么也是,处处皆是。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讲中道第一义谛。就是讲【如是我】。就是讲【阿弥陀】。就是讲【123】。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就是告诉我们真心到底在哪里?它处处不在的当下处处皆是,这就是真理,真理不可战胜。明此理即明心见性。

    如果按照藏、通、别、圆四个次第来讲:

    【即一切法】表不空如来藏、即有相之实相、即妙有,这是【藏教菩萨】的境界。执着世间一切法实有,执着了有形有相,只承认有是我。譬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乃至看什么是什么。

    【离一切相】表空如来藏、即无相之实相、即真空,这是【通教菩萨】的境界,它要破一切的有相见空性,执着了无形无相,只承认空是我。譬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乃至看什么不是什么。

    别教在藏教、通教的基础上圆融了空有,承认空也是我,有也是我,从有变空,再从空变有,亦空亦有,它是次第三藏(但中道义)。这是【别教菩萨】的境界。譬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乃至看什么还是什么。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表空不空如来藏,即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这是【圆教菩萨】的境界。它圆融了藏、通、别三教,在相见性,在性现相,空有不二,性相一如,它是一心三藏(圆中道义)。圆教最大的特点就是抓住【当下】,活在【当下】。譬如:看山是山也不是山,看水是水也不水,同理:看什么是什么也不是什么。变通一下,什么也是的当下什么也不是,这样比较好理解。

    【注意】通教菩萨和别教菩萨的见道位,即使都见到了“真如”,见到了“空性”,但按照分别法来讲,见道和见道也是不同的。

    通教的菩萨见真,破一切相见空性为真,这个真还不是真正的真。禅宗菩萨见到的空性,这个空,是对有讲的空,还是对待法,还不究竟。见真重增一重尘。

    别教的菩萨见空性是真,见有相也是真,它是亦空亦有次第三藏。譬如:我的手掌握回来就能变成拳头是我,拳头伸开就能变成手掌也是我,它是有次第的。

    有位法师解释如来藏:“不可立一个真谛,不可立一个俗谛,不可立一个中谛,一切法不立,尽是真如故”。这是标准的通教境界。

    正如恩师所答:从通禅次第讲,对的。很到位。是对《楞严经卷四》“空如来藏,一切皆非”的绝妙解释!仅仅是对真如法身的圆满。而圆教空不空如来藏,一体两面,即圆满即不圆满,是真圆满。

    《楞严经.卷五》如来偈颂告诉我们:“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什么意思呢?带妄显的那个真,不是真正的真,它现的是禅宗破有见空的那个真,现的是别教次第见空的那个真。都不是真正的真。故说为妄真同二妄。因为在真和妄的后面,还有个能现真能现妄的那个东西,而能现真能现妄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也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真真如性就是一心三藏。非空非有非中,可以随缘现空现有现中, 即空即有即中。空藏当下即一心三藏。不空藏的当下即一心三藏。空不空藏当下即一心三藏。乃至一粒微尘,一个草丝当下皆是一心三藏。

    一心三藏,三位一体。

    此一,非一非不一,一即非一。若说是一,三相宛然。若说非一,三位一体。

    此三,非纵非横,非不纵横。若说是纵,三相并横,无有主次,无有先后。若说非纵,说有先后,表有次序。是故说为,即一即三,即纵即横。
    这是为什么?无什无么,法尔如是。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圆教与别教的根本区别即在于:圆教能现所现是不二法;别教能生所生是有二法。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无分别不妨分别:所谓的【生】是别教的境界,生是有二法门。譬如:妈妈在医院生了个儿子,有能生的妈妈和所生的儿子。妈妈就是妈妈,儿子就是儿子,儿子再也回不到妈妈肚子里面了,这叫有二法。

    所谓的“现”是不二法门,能显和所显,就是一个东西。譬如:妈妈梦中生了个儿子,梦中的儿子当下就是做梦的妈妈所变现的。做梦的妈妈当下就是梦中的儿子所变现的,这叫不二法。

    分别不妨无分别,妈妈也好儿子也好、二也好不二也好,无非都是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的变现。用一心三藏来圆融,非妈妈非儿子的当下即妈妈即儿子,随缘现妈妈现儿子。不二即一,不一即二,非一非二的当下即一即二,随缘现一现二。
    ——释当忍法师


    如来藏一心三藏,如是妙法,离一切法,即一切相。说“如”说“是”皆为开方便门示真实义,圆融圆满。
    一切有为皆是真如无为,无为处即是佛行处,即是生命圆满处。
    一切无为即是妙有可为,可为处即是众生行处,即是知见圆融处。
    不可立一个真谛,
    亦可立一个真谛。
    不可立一个俗谛,
    亦可立一个俗谛。
    不可立一个中谛,
    亦可立一个中谛。
    一切法不立,尽是真如故。
    一切法不舍,尽是妙有故。
    不修观,不修止,圣谛亦不为。
    当下观,当下止,一心为不为。
    万法本自空寂故,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连不可说亦不可说。圆满清净自性,它只是存在,但却道它不得。
    万法本自具足故,妙有即禅真空,真空更释妙有,可分说妙有,也可分说真空,亦可说即空即有亦可说非空非有。圆融染净皆心,连存在也道不得,但却一切皆是。
    因为诸法本空,万法如幻,本无来去生灭增减,身心非我,诸法如幻、如梦、如露、如电、如泡、如影,是故不再执著。
    缘起诸法不空,万法如是,示现来去生灭增减,身心妙有,诸法实相、非幻、即常、即乐、即我、即净,是故不离当下。
    外不缘尘,内不循根,
    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不落分别,识心不生,
    不离分别,识心当下。
    万事只是随缘,生命自然圆满。
    一切皆归不变,色心本自圆融。
    大悟见性则万法一如,“如”之一字,众妙之门。
    妙觉明心则一即无量,“是"之一字,大道平常。
    “如”则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无有形状,超越数量。
    “是”则可开,可示,可思,可议,随捻一物,无量即一。
      ——运城中当开


    (二群)议题分享

    看完恩师的开示,精妙绝伦,再无话可说又不可不说,在任何一个小本位都是三位一体,拓宽到从时间到空间到万法,在没有显现出之前都是空无形相,然而空而不空,明白了空而不空的前提之后,这个空当下就是空不空,空不空的当下圆融两边,三位一体圆融为一心,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绝代的一尊尊!请大德老师指点末学分享的不圆满之处,感恩阿弥陀佛
    ——郑州当明


    学习分享恩师答疑
    “如来藏”之心得体会:

    遥想后学   初契经时
    在相言相   在空执空
    空相分离   不得自在
    烦恼不断   苦不堪言
    恩师慈悲   开示妙法
    遂入正道   转迷成悟
    三藏一心   一心三藏
    既不落空   又不着有
    在有归空   从空出有
    空有一如   理事不二
    既知法义   应走中道
    是为圆顿   妙境殊绝
    顶礼恩师   开愚启智
    既晓法义   更当践行
    弘传正法   任重道远
    其路艰辛   无有怨声
    喜遇同修   共证菩提
                              ——西安-当行


    学习分享恩师答疑“如来藏“之心得体会:

    1. 我们当下这个人是不空如来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相,有不同的思维意识。
    2.每个人的长相,思维意识从哪里来的?都是真心变出来的。这个真心便是空如来藏
    3.既然每个人的长相和思维是真心变出来的,所以这个长相和思维是不空如来藏,它当下便是空如来藏,这就是不空空如来藏,为了顺口,把它叫空不空如来藏
    既然真心能变出我们的长相,我们的思维,所以我们的真心空而不空,叫空不空如来藏

    人是如此,所有的动物,植物,乃至山河大地,一切世间万物皆是如此。
    明白此理,既不可执空昧有,一味追求统一性,还需要尊重多样性;亦不可执有昧空,否定当下即是一体的事实;亦不可执于中道,空和有各有不同,次第体现,当下本同。
    ——杭州法音


    天地万法皆十如是,
    无非十如是,
    如者-阿也,自性本心无形无相本自具足也
    是者-弥也,本具智慧也,
    我者-陀也,森罗万象千变万化万法也,
    明白如是我,我如是,我是如无非当下一念三位一体者便是闻者佛也见道也,这时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皆是一句如是如是。
    ——沈阳妙传


    学习分享恩师答疑《如来藏》之心得体会:

    空如来藏中不舍一人不漏一法,它无形无相、如如不动、法尔如是,含藏万法的一切性具功德,圆满法身功德。不空如来藏是法身功德的随缘妙用,千差万别,皆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因缘果报各有不同。故不能圆满。空不空如来藏,一体两面,一即无量,无量即一,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随缘现空现有,空的当下即是有,有的当下即是空,空有不二,没有哪一个藏不是哪一个藏,没有哪三个藏不是哪一个藏,当下是一心三藏。随缘现纵现横,随缘现非纵非横,随缘现非不纵横。
    ——鄂尔多斯-当音


    学习分享恩师答疑巜如来藏》之心得会:

    无形无相,表空如来藏,有形有相,表不空如来藏,有形有相,当下即是无形无相,无形无相,当下即有形有相。不空空如来藏或空不空如来藏,所以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就是一心三藏。比如:我写出这些文字出来,表不空如来藏,在我没写之前这些字在不在,它一定在,这叫空如来藏。我不写这字,它就歇下来,当我想写的时候,它又现出这些文字来。这叫空不空如来藏。当下就是一个本体。没有谁不是谁,这就是“如来藏”。
    ——孝感当香


    学习分享恩师答疑“如来藏”之心得体会:

    佛门八大次第,唯有圆教“一心三藏”能够圆触、圆满、圆通,教行人当下了生脱死。“空如来藏”无非是法身常在,“不空如来藏”现万法无常变化,“空不空如来藏”当下见有即空,即空即有,即有即空。在相见性,在性见相,万法归一,一即万法,万法即一。否定之否定当下即是肯定,过去、现在、未来圆触于当下,十方圆融为一体。“一心三藏”不漏一法,不舍一人。时时、事事、处处如是观照,便是见道证道,当下成就。如来藏手套大法太妙了,此法能让没有学习过佛法,不信佛之人,当下明白如来藏法理法义,得大自在智慧妙用。归根结底:大光明藏中没有谁不是谁。如来藏大法真是妙!妙!妙!
    ——河源当开


    学习分享恩师答疑“如来藏”心得:

    通教禅宗是佛门八大次第中第六次第。(必须熟练掌握恩师开示“八大次第”——人、天、声闻、藏、通、别、圆)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四卷》科判(七):【圆彰  1、空藏一切皆即;2、不空藏一切皆非;3、空不空即、非圆融】“空藏一切皆即”与“不空藏一切皆非”合为别教第七次第——亦非亦即(亦空亦有,但中道义)。
    还有“空不空如来藏即、非圆融,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与“一切皆非,一切皆即”合为”一心三藏”——第八次第(圆中道义)。

    一、空如来藏,否定一切人物时事万法,分别不妨无分别,会相归性,法身圆满。人人本具、共具,故说“圆满”。
    二、不空如来藏,肯定一切人物时事万法,无分别不妨分别,随心应量,即性周遍于十方三世,化身差别。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各不相同,何谈圆满。
    三、空不空如来藏,一体两面,即圆满即不圆满,是真圆满。
    四、一心三藏,三位一体。
    此一,非一非不一,一即非一。若说是一,三相宛然。若说非一,三位一体。
    此三,非纵非横,非不纵横。若说是纵,三相并横,无有主次,无有先后。若说非纵,说有先后,表有次序。是故说为,即一即三,即纵即横。

    为什么?
    无什无么,法尔如是。善哉!善哉!此法绝妙无比。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释法普法师


    分享如来藏心得体悟。

    就是说,我们现在耳闻目睹身受的一切,看见,看不见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真心本自具足的,明白这个道理,不被境界所转,你当下就自在解脱。叫如来藏(zang)!怎样自在解脱呢?那就只有学习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没有学到这个法的呢,就叫如来藏(cang)
    ——七台河当下


    学习分享恩师答疑"如来藏"心得体会:

    以拳表空如来藏,以掌表不空如来藏,舒拳为掌,在掌非掌即拳,掌当下即拳,收掌为拳,在拳非拳即掌,拳当下即掌,拳掌不二,性相一如,空有不二,我们真心本来面目,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随缘现空现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森罗万相,千变万化,就是一个拿手好戏。
    ——天津当来


    学习印广师父答疑如来藏敏感问题解答心得体会如下:

    读罢问答文     而知吾师心
    将深奥义理      和盘而托出
    借一问一答      揭如来藏义
    首先解真如      绝妙之密义
    见不见之见      依楞严要旨
    名一切皆非      空如来藏是

    后问一心三藏?示了义不了义
    答空藏皆非      不空藏皆即
    到空不空藏      唯一心三藏
    如来真实义      真心本面目
    具体纵横面      师一一道明
    用八大次第      从六通禅引
    再说七别教      双亦有亦空
    圆第八顿法      圆融于一心
    一心及三藏      一念之变现
    圆顿了义法      顿悟成菩提
    叫解脱知见      能将无始惑
    乘悟而并销      自知本佛子
    一觉长夜醒      明心见性佛
    知师父苦心      惜了义正法
    以如来智慧      视如来家业
    自我份内事      世世觉昏迷
                       ——长沙当门


    (三群)议题分享

    师父师兄都很谦虚。末学尝试抛砖引玉。

    问者的境界是诸法本空,通教境界。执空如来藏,他只承认空是真的,其他一切万法万相都是假的,他追求相背后的东西,把万法扔掉了,所以他的认知只是单线的,虽法身圆满,但没有圆融万法。

    万法万相真实存在,但只执着不空如来藏,万法个个不同,没法圆。

    别教执中:认可有,也认可空,他知道空可以变成有,有也可以变成空,所以任何一法,他不执着是空还是有,说它是空也对,说它是有也行,别教执着中道,怎么说都对。

    圆教认知是:万法不是单纯的空,也不是单纯的有,也不是空也行,有也对。任何一法当下就是空有,圆融中道。一切有形有相都是空的无量相,所以任何一法即空即有。在任何一点当下是全体,任何一点都圆融十法界万法。没有哪一法不圆圆满满。万法归一,这个一可以是任何一法。圆教境界就体现了万法本如来藏。所以这个认知是最圆满圆融。

    请师父师兄指正!
    ——敦化当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