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在世间传法时,地球上几十亿年已经没有大乘佛法的气氛了,古印度有96种外道。为恒顺众生的习气,佛陀方便引导,讲了前七方便法,最后引导到圆教法,即五时说法。“如来藏”在很多经典都出现,通大通小。
只讲空如来藏,是对待法,也就是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这个破相见空。漏掉了一切有,所以不是圆融之法。五祖弘忍大师讲“恒沙莫一,亿劫稀成”。祖师大德讲了,你不把一心三藏如来藏搞明白,不把阿弥陀佛道理搞明白,即使宣讲三藏十二部经,口若悬河,天花乱坠,无非歪魔邪说。达摩祖师在《血脉论》讲: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
所以《楞严经》:“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直指通禅弊病。
而圆教法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真没有妄,真妄一如,这个真如区别于禅宗的真如,所以叫『真真如』。这是见一心三藏,见绝待真如!圆融圆满圆通世出世间一切法。
分享学习恩师答疑“如来藏”之心得体会
“佛种从缘起”,佛法是生活中的法,佛陀逗机观教,因病施药,开方便门示真实义,引导众生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法华经》方便品第二:“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但是众生不能体会诸佛的良苦用心引导,总是在相待中处处著相,把桥梁当终点,把化城当宝所,执著于一端而顾此失彼,更不能圆融于绝待真心。
所以众生不是执相昧性就是执性昧相,而不懂得性相一如。不是执有昧空就是执空昧有,而不懂得空有不二。更不懂得“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当下一心三藏,三位一体。
那么,我等何其有幸能够遇见“如来藏”大法,遇见明师,救度自己救度他人,自他不二。所以只有“如来藏”才是彻法源底的救度国土,救度众生!
——孝感当门
上印下广恩师答疑“如来藏”感悟分享
《楞严经.卷二》在描述真如自性时讲到:“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也可以说“离一切法,即一切相”。又可以说“离一切相,即一切相”。还可以说“离一切法,即一切法”。法和相是一个意思。
【离一切相】就是非空非有非中。
【即一切法】就是即空即有即中。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非空非有非中的当下,即空即有即中。随缘现空现有现中,换句话说,我们真心本来面目,什么也不是的当下什么也是。
为什么【离一切相】呢?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它无形无相,既然是无形无相,所以很难在世间任何有形有相的一法中找到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楞严经.卷一》阿难七处征心就是最好的证据,故离一切相,它什么也不是,处处不在。
为什么【即一切法】呢?因为世间没有哪一法能离开真如自性而独立存在,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故即一切法,它什么也是,处处皆是。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就是讲中道第一义谛。就是讲【如是我】。就是讲【阿弥陀】。就是讲【123】。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就是告诉我们真心到底在哪里?它处处不在的当下处处皆是,这就是真理,真理不可战胜。明此理即明心见性。
如果按照藏、通、别、圆四个次第来讲:
【即一切法】表不空如来藏、即有相之实相、即妙有,这是【藏教菩萨】的境界。执着世间一切法实有,执着了有形有相,只承认有是我。譬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乃至看什么是什么。
【离一切相】表空如来藏、即无相之实相、即真空,这是【通教菩萨】的境界,它要破一切的有相见空性,执着了无形无相,只承认空是我。譬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乃至看什么不是什么。
别教在藏教、通教的基础上圆融了空有,承认空也是我,有也是我,从有变空,再从空变有,亦空亦有,它是次第三藏(但中道义)。这是【别教菩萨】的境界。譬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乃至看什么还是什么。
【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表空不空如来藏,即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这是【圆教菩萨】的境界。它圆融了藏、通、别三教,在相见性,在性现相,空有不二,性相一如,它是一心三藏(圆中道义)。圆教最大的特点就是抓住【当下】,活在【当下】。譬如:看山是山也不是山,看水是水也不水,同理:看什么是什么也不是什么。变通一下,什么也是的当下什么也不是,这样比较好理解。
【注意】通教菩萨和别教菩萨的见道位,即使都见到了“真如”,见到了“空性”,但按照分别法来讲,见道和见道也是不同的。
通教的菩萨见真,破一切相见空性为真,这个真还不是真正的真。禅宗菩萨见到的空性,这个空,是对有讲的空,还是对待法,还不究竟。见真重增一重尘。
别教的菩萨见空性是真,见有相也是真,它是亦空亦有次第三藏。譬如:我的手掌握回来就能变成拳头是我,拳头伸开就能变成手掌也是我,它是有次第的。
有位法师解释如来藏:“不可立一个真谛,不可立一个俗谛,不可立一个中谛,一切法不立,尽是真如故”。这是标准的通教境界。
正如恩师所答:从通禅次第讲,对的。很到位。是对《楞严经卷四》“空如来藏,一切皆非”的绝妙解释!仅仅是对真如法身的圆满。而圆教空不空如来藏,一体两面,即圆满即不圆满,是真圆满。
《楞严经.卷五》如来偈颂告诉我们:“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什么意思呢?带妄显的那个真,不是真正的真,它现的是禅宗破有见空的那个真,现的是别教次第见空的那个真。都不是真正的真。故说为妄真同二妄。因为在真和妄的后面,还有个能现真能现妄的那个东西,而能现真能现妄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也就是《楞严经》讲的真真如性。真真如性就是一心三藏。非空非有非中,可以随缘现空现有现中, 即空即有即中。空藏当下即一心三藏。不空藏的当下即一心三藏。空不空藏当下即一心三藏。乃至一粒微尘,一个草丝当下皆是一心三藏。
一心三藏,三位一体。
此一,非一非不一,一即非一。若说是一,三相宛然。若说非一,三位一体。
此三,非纵非横,非不纵横。若说是纵,三相并横,无有主次,无有先后。若说非纵,说有先后,表有次序。是故说为,即一即三,即纵即横。
这是为什么?无什无么,法尔如是。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圆教与别教的根本区别即在于:圆教能现所现是不二法;别教能生所生是有二法。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无分别不妨分别:所谓的【生】是别教的境界,生是有二法门。譬如:妈妈在医院生了个儿子,有能生的妈妈和所生的儿子。妈妈就是妈妈,儿子就是儿子,儿子再也回不到妈妈肚子里面了,这叫有二法。
所谓的“现”是不二法门,能显和所显,就是一个东西。譬如:妈妈梦中生了个儿子,梦中的儿子当下就是做梦的妈妈所变现的。做梦的妈妈当下就是梦中的儿子所变现的,这叫不二法。
分别不妨无分别,妈妈也好儿子也好、二也好不二也好,无非都是一个人一个心一个念的变现。用一心三藏来圆融,非妈妈非儿子的当下即妈妈即儿子,随缘现妈妈现儿子。不二即一,不一即二,非一非二的当下即一即二,随缘现一现二。
——释当忍法师
如来藏一心三藏,如是妙法,离一切法,即一切相。说“如”说“是”皆为开方便门示真实义,圆融圆满。
一切有为皆是真如无为,无为处即是佛行处,即是生命圆满处。
一切无为即是妙有可为,可为处即是众生行处,即是知见圆融处。
不可立一个真谛,
亦可立一个真谛。
不可立一个俗谛,
亦可立一个俗谛。
不可立一个中谛,
亦可立一个中谛。
一切法不立,尽是真如故。
一切法不舍,尽是妙有故。
不修观,不修止,圣谛亦不为。
当下观,当下止,一心为不为。
万法本自空寂故,有即是无,无即是有,不可说有,也不可说无,连不可说亦不可说。圆满清净自性,它只是存在,但却道它不得。
万法本自具足故,妙有即禅真空,真空更释妙有,可分说妙有,也可分说真空,亦可说即空即有亦可说非空非有。圆融染净皆心,连存在也道不得,但却一切皆是。
因为诸法本空,万法如幻,本无来去生灭增减,身心非我,诸法如幻、如梦、如露、如电、如泡、如影,是故不再执著。
缘起诸法不空,万法如是,示现来去生灭增减,身心妙有,诸法实相、非幻、即常、即乐、即我、即净,是故不离当下。
外不缘尘,内不循根,
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不落分别,识心不生,
不离分别,识心当下。
万事只是随缘,生命自然圆满。
一切皆归不变,色心本自圆融。
大悟见性则万法一如,“如”之一字,众妙之门。
妙觉明心则一即无量,“是"之一字,大道平常。
“如”则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无有形状,超越数量。
“是”则可开,可示,可思,可议,随捻一物,无量即一。
——运城中当开
(二群)议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