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当歌 于 2017-5-20 08:13 编辑
-————摘自法华经原文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是因为所做之事能给自己带来某种好处,同样有好处,哪个利益大选择哪一个,这是普遍规律。 那学佛是不是也有很多好处呢?学佛可得人天福报,六种神通,解脱六道轮回,了生死,成佛道。所以学佛的目的各有不同,有求人天福报的,求神通的,求往生的,求做菩萨的,求成佛的……不管你是出于什么原因学佛,都应该了解《法华经》给你带来的利益有哪些?请看佛在《法华经》的原文开示。
一:如果你想得未来无量生生世世大福报,想成佛,一定要学《法华经》,闻一句,一念随喜,蒙佛授记。 1. 如是等类,咸于佛前,闻妙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我皆与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授记就是往生,就生生世世不落六道轮回,只有不落六道轮回,生生世世的大福报才有保证。这是最大的利益,有智慧的人会选择。
二:如果你是真佛子,你必须学习法华经!不学法华经连佛弟子的资格都没有。 1. 佛在方便品里说: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2. 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 (见宝塔品后面偈颂) 有真必有假,学《法华经》的是佛子,学其他经典的是不是假佛子?此是佛说,我是学舌。 佛弟子佐证佛说: 1.舍利弗明白受持法华经是真佛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今日乃知真是佛子,有真必有假,言外之意往日是不是假佛子呀?譬喻品第二段) 2. 慧命须菩提、摩诃迦旃延、摩诃迦叶、摩诃目犍连终于明白我等是真佛子:佛知我等心乐小法,以方便力、随我等说,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无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来真是佛子,而但乐小法,若我等有乐大之心,佛则为我说大乘法。(信解品偈颂之前) 3.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受记已……‘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义同真是佛子),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五百弟子授记品最后偈颂前) 佛说受持法华经是真佛子,那受持《金刚经》《地藏经》《无量寿》《阿弥陀》……是假佛子?不敢相信,可这是佛说的。你说冤枉不冤枉? 三:讲《法华经》是诸佛出世唯一大事因缘。 1. 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见方便品三请三止后) 2.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3.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常为一事,就是为一大事——指《法华经》) 4.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问佛如是大事。 佛以一大事(《法华经》)因缘故出现于世,可不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大事(不讲法华经)佛肯定是不出世的。 四:如果你想得到佛的护佑,一定要学《法华经》,《法华经》是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1. 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序品) 2. 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序品) 3.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譬喻品偈颂之后) 4.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化城喻品中间) 5. 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见宝塔品第二段) 6. 即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如来神力品第三段) 7. 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法师品靠后,意同教菩萨法) 和前面提到的相应:【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如出一辙。佛出世就是教菩萨,学佛就做菩萨,这不是天大的好事?
五:受持法华经即是见佛: 这个时空点佛离我们太遥远,所以很有神密感,也带给人们向往感,然而受持法华经即是见佛,这是多大的福报呀? 1. 若人有能, 信汝所说, 则为见我, 亦见于汝、 及比丘僧、 并诸菩萨。 2.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 3. 若说此经, 则为见我, 多宝如来, 及诸化佛。 4. 药王,在在处处,若说、若读、若诵、若书,若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需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 。(佐证见法华即见佛) 5.普贤,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修习书写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则见释迦牟尼佛,如从佛口、闻此经典,当知是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知是人、佛赞善哉,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手摩其头,当知是人、为释迦牟尼佛衣之所覆。 六: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的人得佛护持、菩萨、乃至鬼神护持。 除了佛、大菩萨之外,哪一个人不想得到佛力加被?不想得到菩萨保佑?看看受持法华经都能得到哪些佛菩萨的护持: 1. 教菩萨法里已经说明是佛护念。(诸佛护念) 2.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佛扛在肩上)(法师品) 3. 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法师品) 4. 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陀罗尼品) 5. 尔时勇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说陀罗尼,若此法师得是陀罗尼,若夜叉、若罗刹、若富单那、若吉遮、若鸠槃荼、若饿鬼、等,伺求其短,无能得便。’(陀罗尼品) 6. 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陀罗尼品) 7. 尔时持国天王、在此会中,与千万亿那由他乾闼婆众,恭敬围绕,前诣佛所,合掌白佛言:‘世尊,我亦以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陀罗尼品) 8. 尔时有罗刹女等,一名蓝婆,二名毗蓝婆,三名曲齿,四名华齿,五名黑齿,六名多发,七名无厌足,八名持璎珞,九名睾帝,十名夺一切众生精气,是十罗刹女,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俱诣佛所,同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亦欲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除其衰患,若有伺求法师短者,令不得便。’…… 宁上我头上,莫恼于法师。若夜叉、若罗刹、若饿鬼、若富单那、若吉遮、若毗陀罗、若犍驮、若乌摩勒伽、若阿跋摩罗、若夜叉吉遮、若人吉遮、若热病、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乃至七日、若常热病,若男形、若女形、若童男形、若童女形,乃至梦中,亦复莫恼。’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若不顺我咒, 恼乱说法者, 头破作七分, 如阿梨树枝。 如杀父母罪, 亦如压油殃, 斗秤欺诳人, 调达破僧罪。 犯此法师者, 当获如是殃。(陀罗尼品) 9. 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世尊,于后五百岁、浊恶世中,其有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除其衰患,令得安隐,使无伺求、得其便者。(普贤菩萨劝发品) 10. 世尊,若后世后五百岁、浊恶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索者,受持者,读诵者,书写者,欲修习是法华经,于三七日中、应一心精进,满三七日已,我当乘六牙白象,与无量菩萨而自围绕,以一切众生所喜见身、现其人前、而为说法,示教利喜。(普贤菩萨劝发品)
七:受持法华经有多少福报? 1.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福报大不大?法师品第十) 2. 药王,其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 3. 读是经者, 常无忧恼, 又无病痛, 颜色鲜白。(安乐行品后面偈颂) 4. 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 5. 宿王华,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燃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 6.若法华经、行阎浮提,有受持者,应作此念:“皆是普贤威神之力。”若有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当知是人、行普贤行,于无量无边诸佛所、深种善根,为诸如来、手摩其头。若但书写,是人命终,当生忉利天上,是时八万四千天女、作众伎乐而来迎之,其人即著七宝冠,于婇女中、娱乐快乐,何况受持、读诵,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有如是等功德利益。是故智者,应当一心自书,若使人书,受持、读诵,正忆念,如说修行。’
八:现在很多发大心的菩萨在弘扬国学文化,也有弘扬佛证的方便法,他们用心都是好的,认为自己是在行菩萨道。看佛是怎么说的? 药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萨道,若不能得见、闻、读、诵、书、持、供养、是法华经者,当知是人未善行菩萨道,若有得闻是经典者,乃能善行菩萨之道。(见法师品第十凿井喻前一段)
看看,佛是这么说的,由此看来好心未必得好报,好心未必做的是好事。你说说冤枉不冤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