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5|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唯有明心见性才能化解烦恼习气 印广法师开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21 19:2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经常碰到有些人说,「师父啊,我老是习气很重,烦恼心很重,怎么办」?我说,「怎么办?这是宝啊!烦恼就是菩提」,是不是?你不会生烦恼的人,你能不能生菩提啊?明白『如来藏』的道理,烦恼不知不觉地就转为菩提,这是许多人的共识。所以有些人讲, 「师父,我现在不知怎么搞的,我想恨人都恨不起来」。我跟他逗着玩儿, 「恨不起来?我教你办法,咬牙切齿地,我就要恨你,我就要恨你......」,他讲,「不行啊,还是恨不起来啊」!为什么?他明白道理以后,心地亮堂了,自然而然化解了。有烦恼习气,不明心见性的人,你再对天发誓,「我一定要克服什么什么毛病习气」!我跟你讲,你克服不了的,万万万分之一这样的人是有可能,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克服不了。你不要去异想天开。你能克服得了,诸佛如来都在打诳语。
    唯有明心见性之人,他想克服也克服,不想克服也克服,他没有办法不克服,就是讲的想恨都恨不起来,想生烦恼都生不起来。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一个月之内,你们检验一下自己的心态改变了没有。要不然你怎么样苦修,一天念十万声阿弥陀佛没有用;到处去朝山磕头没有用;到处去拜山开光没有用;没有用就是没有用。这是文殊菩萨讲的,『归元性无二』,成佛除了明心见性,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没有第二个门可以进。

    摘自印广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第三讲随拈一法,无非一心三藏!经题六个字每一个字都大有文章,皆可让你明心见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4-28 21:38:5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10 18:41
  • 0

    主题

    7630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603
    16#
    发表于 2017-4-28 20:55: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楞严》《法华》叫圆教,实教,圆满究竟一乘了义。过去佛大乘说为是胜义法,讲到《楞严经》时说为“胜义中真胜义法”。 过去讲《金刚经》《华严经》,讲真如,证到人我空法我空。到了《楞严经》是怎么讲的?“妄真同二妄”所以在《金刚经》《华严经》讲的真也是妄。《楞严经》讲“真真如性”把二空真如也空掉,是三空真如,“真真如性”。如来藏是《法华经》《楞严经》的核心,就是说整个宇宙虚空世界,过去现在未来,上自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一切一切,我们耳闻目睹身受,看不到,听不到那些真实存在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如同我们在梦中,梦中的境界千千万万,万万千千,都是做梦的一个人一念变现而已。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6 22:09
  • 1947

    主题

    4512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9057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4-27 21:13: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三世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讲开示悟入佛知佛见的《妙法莲华经》,释迦佛陀为什么在最后八年才讲呢?   背景导入: 古印度自古就是一个喜欢修行的民族,佛当年在印度成佛传法时,印度本地有96种外道,吸引了绝大部分修行人。在这种背景下,世尊只能先讲“方便法”做引导,附和这些外道,与修行人打成一片,等机缘成熟再讲“了义法”。 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号称“智慧第一”,他七岁全国辩法第一,他就是当时著名的外道。马胜比丘给他讲个偈子:“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当下证初果罗汉,带领一百多个弟子皈依佛陀,七天后证四果罗汉。 直到佛陀在涅槃前八年,讲了义法的机缘才成熟,并用八年时间讲完《法华经》,直到涅槃。可以说,《法华经》是佛陀的法身遗嘱,“如来不久当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华经付嘱有在。”佛陀讲《法华经》不久,就直截了当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 意思是说,我快要灭度了,该给你们讲真实法了,我告诉你们,只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 佛陀还在《法华经》警醒末法弟子:“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佛陀担心末法弟子执着于不得已才讲的方便法,亲口把自己前41年讲的方便法统称为牛屎狗粪。同时在“开悟的楞严经”对阿难说:“汝今...虽复忆持。十方如来十二部经。清净妙理。如恒河沙。只益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而我们却当真了。佛陀在《法华经》用十几个比喻说该经是“诸经之王”,为一大事出现于世,就是为了讲《法华经》,目的是让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诸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释迦佛陀传法次第: 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在这种背景下,世尊无奈,只好先讲“方便法”做引导,附和这些外道,与修行人打成一片,等机缘成熟再讲“了义法”。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佛陀知道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喜欢执着,即使修行也要执着,于是根据众生不同的执着,随顺讲了不同的法,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就给他讲《佛说无量寿经》等净土法门,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就给他们传《金刚经》等禅宗法门,如是等等,讲了三藏十二部无量方便法门,目的是为讲了义法真实法的《法华经》《楞严经》做铺垫。悲哀的是,众生把佛陀不得已讲的方便法当作真实法,即使佛陀亲自否定了自己讲的方便法,把前41年讲的方便法统统贬为“戏论之粪”,末法弟子还是死死拽住不放,口口声声说“这是佛说的,只要佛说的,都可以学”。殊不知,佛陀临终传授给的“四依法”明明告诉我们,不仅要依法,还要依了义法。了义法就是古大德公认的“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佛陀讲《法华经》不久,就直截了当告诉弟子:“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还说“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诸法戏论之粪。”佛陀在《法华经》的金口玉言,即使依文解字,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17 08:49
  • 0

    主题

    855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6205
    14#
    发表于 2017-4-24 20:19: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7 13:18
  • 1730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8676
    13#
    发表于 2017-4-24 19:54: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感恩一切!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2#
    发表于 2017-4-24 16:55:0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一个人一个念怎样对应一心三藏? 答:一般来说,这一个念是我们的第七识。因为他在动,有动相就是不空如来藏,那你这一个念没有起来之前,在不在啊?(众答,在)。在没有起灭的时候,那就是空如来藏,所以起来以后,是不是还是原来那个东西啊?所以就是空不空如来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1#
    发表于 2017-4-24 16:54: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无上甚深微妙法】 [无上]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里不是讲第一,不是讲最高,不是讲世界冠军,而是讲一个本体,十法界一切万法,一个念,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无上亦无下,无外亦无内,更无前后左右,没有空,没有有,什么都不能执着,什么都是,叫无上,这是成就我们的无分别心。一样的道理,无上一定就没有下,佛法里不可以打折扣,你想想看,如果有上的话,他一定就有下,是不是,再一个无上的话,什么是上,什么是下,我们认为是上的时候,美国人认为这是下,是不是,我们站在这个地球上,如果从另外一个星球来照相的话,正好我们的脚后跟跟美国人的脚后跟,脚后跟对脚后跟,是不是,哪有上下啊,即使在世间法里,我们也要开通智慧,用智慧来观照。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0#
    发表于 2017-4-24 16:54: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楞严经》被称为[降魔杵,照妖镜,试金石],你这个人怎么样,你这个法对不对,用《楞严经》,一对照就知道,你有没有讲清一心三藏这个道理,讲解一心三藏叫人几句话当下开悟,所以这个无上,这个甚深,与前面首楞严与大佛顶对应起来观照。[微妙法]与《法华经》对照起来观照,《妙法莲华经》,妙在哪里,就是妙在一朵妙莲华,大道至简,真理至易,就是一朵妙莲花,莲花二字说尽了宇宙人生本来面目,我们在开课的第二天就,从三种角度来理解这个莲花,是不是啊,讲尽了宇宙万法,诸佛菩萨身坐莲花座,脚踩莲花台是不是,莲花在十法界并不是最好看的花,玫瑰花,牡丹花,都比它好看,桂花比它香,所以为什么不叫它,妙法桂花经, 佛讲的很清楚,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是盲修瞎练,《楞严经》第一卷,是不是讲的刻骨铭心啊,我们要明白啊,所以第一句。 【无上甚深微妙法】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9#
    发表于 2017-4-24 16:53:2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佛说受持《法华经》第一稀有:    佛问:“有一个人用藕丝把须弥山捆起来,这须弥山有多大呢,三百三十六万里宽,三百三十六万里长,三个三百三十六万里高那么大,捆在半虚空——不是用钢丝绳捆啊,是用藕丝,舍利弗,这个人怎么样?” 舍利弗还是那句话:“嗯,稀有。” 佛又是那句话:“能够一念信解如来藏心法的人 ,倍加稀有。”  佛问:有个大城,一万里见方中放满大火,一个人挑着一担干柴,悠悠晃晃走南闯北,片火不沾。那么大的火啊!人也无碍,干柴也无碍。 现在我们来改换一下,不是佛问舍利弗,是我问各位,你们讲这个人怎么样啊?稀有!我说群里能得闻《妙法莲华经》的大家倍加稀有,是不是啊? 佛陀在《妙法莲华经》如是说稀有: 诸善男子 各谛思惟 此为难事 宜发大愿     诸余经典 数如恒沙 虽说此等 未足为难   憨山大师云:   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 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印光大师云: 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