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为道?老子将其说为宇宙万有的起源,万物生灭变化所遵循的永恒不变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道德经》所讲“道可道,非常道”,意为可言说之道,非为恒常之道。若站在了义佛法的角度解释这句话,就是可修之道、可证之道,是名非道。有可修可证之道,必有能修能证之心,终不离二法,佛法为不二法。佛佛道同,唯传心法,不传别法。道者名为心,平常心是道。若识得心,便识得道。平常心者,即是无所住心。无有高下谓之平;不落有无谓之常;不住一法谓之心;寂静涅槃谓之道。以无住之心,入无生之道,名为心道合一。
《楞严经》十番显见之四“显见不失”中世尊正告阿难及与会大众:“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晦昩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这段经文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的真实之道说得彻法底源。
修行就要安住于正道,究竟了义为“正”;自见本性为“道”;识心达本为诸佛正道。若心外求法、离心觅道实为求魔。
六祖慧能大师在《法宝坛经》中偈曰: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是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故说修道人,不外求道,何以故?心即是道。若得道时,无道可得,若成佛时,无佛可成。迷时有佛有法,悟时无佛无法,何以故?悟即是佛法。
意 林
2016 12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