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17 19:46
  • 2573

    主题

    5275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86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5 13:44:1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德。诚明互彰,便可参赞天地、化育万物。有真诚心,自然会找到实现目标的良佳方法。

    《观经》开示,九品往生者要发三心,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圆发即得往生。三心即是佛性实相的表达,即纯净的信心。这一念信心契入阿弥陀佛慈悲愿海,就能成办往生大事。哪怕是五逆十恶的罪恶众生,亦能蒙佛救拔,生到净土。

    众生的业力再大,然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比亦属微不足道。真妄相较,从清净平等心生起的佛之愿力最大。所以净土宗的修学不宜仅拘囿于语言文字、名相概念之中,应从信心与诚敬中讨究,在净土宗不可思议之本位来领纳,心灵默应,超情离见。

    一般学者做人文社科研究大多属宝塔式,即从查阅相关资料下手,从中形成观点,然后再加以论证;或直接从思想实验入手,建立某种解释模型,然后再寻求实验室中的数据证明。

    然净土宗作为一个不可思议的理事双备的佛教法门,如果沿用宝塔式的研究路向,诉诸量化的实证,或难契入。净土宗应在树立信心与诚敬的前提下,建构树干式的修学模式。

    开始时,不宜涉猎太广,应一门深入,在净土宗经论圣言量与祖师们的撰述上痛下功夫,就好像树根扎到地里,扎得愈深,愈能得到深层地下水的滋润,然后破土长出树干。树干再向上生长,并向四周延伸,就会越来越枝繁叶茂、花鲜果硕。树干能够不断地生长,也就能够变得越来越粗壮,越来越高大,不像宝塔式最终停滞于顶点,无能超越。

    净土宗修学走树干式路向,将会越走越宽广,这属于精中求博。当然,起始要难些,但先难而后获,终究必可获得净土宗比较真实的内蕴。

    树干式修学要求我们首先得对净土宗五经一论的基本原典十分熟稔。如何熟稔呢?必须用读诵、书写、礼拜的方式,做钝功夫。

    在恭敬读诵书写时,无须琢磨文义。或恭敬地抄写,或一字一拜,这样用上若干年的钝功夫,或能体会些许如来真实义。得意忘言,得鱼忘筌。切忌师心自用,自立章程。

    须知,吾辈凡夫通体在迷惑颠倒中,不可轻信自己的观点与标新立异的论断,那些观点与论断大多自失误他,诚可悲叹。唯有建立净土宗经典圣言量与祖师原则立场这两大参照系,方能握持辨别是非邪正的准绳。否则,鲜有不被邪知邪见或相似佛法所迷惑者。

    净土宗真谛的把握不可诉诸逻辑思维。众生的分别执著正是遮盖佛性的两大障碍,我们要加以化解。如何化解呢?就是用至诚心、无分别心去读诵、书写、礼拜、持名念佛,虔祈三宝慈佑加持。只有以古为师,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方能演说与撰述一些比较如法的语言文字。

    是故,心性现量领悟与述而不作乃是净土宗修学中的两大法宝。能如理如法地重述佛言祖语,智慧即在其中,自利利他的功德亦在其中。伏冀诸同仁共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2 18:45
  • 0

    主题

    125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783
    17#
    发表于 2016-10-25 19:06:5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明白一心三藏,明白如是我闻,明白如来藏,明白理事不二,就是阿弥陀佛,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33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336
    16#
    发表于 2016-10-25 15:06:1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5334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4336
    15#
    发表于 2016-10-25 15:05: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是故,心性现量领悟与述而不作乃是净土宗修学中的两大法宝。能如理如法地重述佛言祖语,智慧即在其中,自利利他的功德亦在其中。伏冀诸同仁共勉!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主题

    403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689
    14#
    发表于 2016-10-25 14:04:3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能如理如法地重述佛言祖语,智慧即在其中,自利利他的功德亦在其中。伏冀诸同仁共勉!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9

    主题

    4034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689
    13#
    发表于 2016-10-25 14:04: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众生的业力再大,然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比亦属微不足道。真妄相较,从清净平等心生起的佛之愿力最大。所以净土宗的修学不宜仅拘囿于语言文字、名相概念之中,应从信心与诚敬中讨究,在净土宗不可思议之本位来领纳,心灵默应,超情离见。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2#
    发表于 2016-10-25 14:01:0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11#
    发表于 2016-10-25 14:00:4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无大乘妙法莲华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8 21:25
  • 40

    主题

    283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191
    10#
    发表于 2016-10-25 13:56:55 | 只看该作者
    阿弥陀佛o 。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8 21:25
  • 40

    主题

    2837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4191
    9#
    发表于 2016-10-25 13:56:31 | 只看该作者
    随喜与赞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