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我们对耳闻目睹身受的东西是不是都在「觀」呐?我听到一种牛叫的声音,耳朵听到声音,那我们心里能不能知道这是牛?牛它是不是「阿弥陀佛」啊?没有一法不可以作如是的观照。鼻子闻香,舌头尝味,(觀)这个味道它的真实性,是不是是味非味啊?味是谁啊?它怎么来的?是不是都是我们的心变出来的?所以这个「觀」就是在相要见性。听到一个声音,它是不是一个「觀」字?尝到一个味道,它是不是「觀」字?都是「觀」字。六道凡夫他之所以是六道凡夫,他只见雚(罐),他不知道里面是空。他只知道香啊、味啊、触啊、法啊,他不见里面的真实本性。他在六尘、六根这种色相里在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凡夫的悲剧。他没有见到里面那个空性、那个真心。这是以罐子里面的虚空比喻真空。你可不要把虚空就当成真空,比喻就是比喻。
那么现代汉语文字改革,把这「觀」字简化为「又」和「见」。「又见」就更好解释,凡夫的眼睛只能是一见,看到什么就当成什么。就比如还以看罐子来讲。这是罐子,再看一眼,还是罐子嘛,有什么话讲啊?那么我们又见的时候——还是打比方,心里能不能见到里面空啊?又见的话这个瓶子就是释迦牟尼、就是阿弥陀、就是我、就是如来,能不能见到这个问题?「又见」,见不见之见。那个「又见」,那第二「见」就是转我们的邪知邪见为佛知佛见;那个「又见」就叫修证、修行、修心。而且这个「又」还可以解释为反反复复观照,来提升我们的境界,积累我们的道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