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下有能力脱离六道而没脱离叫“有余依涅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36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3:15: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下有能力脱离六道而没脱离叫“有余依涅槃”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4-06-20 17:19:05



摘自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64集  2014年6月16 日 讲于 香港




为什么称“圣人”?
  【科】戊二、叹德标名,分二 己一、叹德
  前面只是说人数,到底是哪些人没说,这个地方再详细介绍。
  【经】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这一句不能轻易看过。这一切,万二千人是大圣,神通已达。
  我们看黄念老的注解:
  【解】“一切大圣,神通已达”。上二句,赞诸大比丘之德。“一切”,乃该罗事物之称,又“一切”,普也。
  就统统都包括了,叫一切。
  【解】“一切大圣”,赞叹之辞。
  对这些参加大会的,不是普通人。
  【解】《嘉祥疏》云:“游心空理,隐显难测,故称圣人。”
  大圣人!“空理”是什么?大般涅槃,也就是真如自性,他们证得的。“隐显”不可测度,“隐”是不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就是隐;“能生万法”就是现。这些大圣都有这样的功夫,那就是法身大士,不是普通人。他们示现做声闻、示现做居士、示现做女居士、示现做护法,全是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在这个大会上来做配角,所以称他们为“圣人”。
  【解】《会疏》曰:“初果已上,悉名圣者。以究大阿罗汉,故名大圣。
  这个“究”是究竟,一直到究竟。
  大阿罗汉,区别不是小乘阿罗汉,大乘阿罗汉。“阿罗汉”翻成“无学”,就是说毕业了。小乘毕业了,叫阿罗汉;大乘毕业了,叫“大乘阿罗汉”。大乘毕业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样的人称“大阿罗汉”。通常小乘阿罗汉“见思烦恼”断尽了,超越六道轮回了,这称“阿罗汉”。他们不是凡夫,他们超越了,超出六道轮回;凡夫是没有办法离开六道轮回,叫“六道凡夫”。经典上这些称呼,我们都要了解它的意思。
  初果以上都叫“圣人”,初果叫“小圣”。为什么称“圣人”?他虽然没有离六道轮回,他离六道轮回的时间确定了,所以称他做“圣人”。不像六道凡夫,在六道里头想出来,遥遥无期,这叫“凡夫”。
  初果圣人证得初果之后,在六道轮回里头决定不堕三恶道,他没离开六道,在六道里头就是人间、天上七次往返,他就出去了,他有期限的。人间寿命到了,他到天上继续修行;天上寿命到了,又到人间来,人间、天上七次往来,他就证得阿罗汉。往返一次,提升一个等级。证得初果之后,往返一次,证二果斯陀含;再一次往返,证三果阿那含;最后一次往返证阿罗汉,七次往返就成功了。这个七次里头有四果、四向,四果、四向不算初果向,初果以上才算,就是七次。所以统统称“圣者”。
  这个地方圣者是大阿罗汉,那我们就很清楚他们是大乘“无学”。大乘“无学”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是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在这个等级里头,统统称为“大圣”。
  【解】“亦可虽外现声闻,内秘菩萨之行,故名大圣。”
  在外表,你看他们示现的是声闻——小乘阿罗汉,实际上他是大菩萨、法身菩萨化身,化身阿罗汉来给释迦牟尼佛表法。
  【解】《净影疏》曰:“大有两义:一位高名大,一德胜名大。会正为圣。”
  “圣”的意思是“会正”的意思。“正”,正知正见,远离偏邪,这叫“正”,中国圣人的意思
  【解】综上可见,或从德而言,契于空理,会合正道曰圣。
  “空”理是真理,真理是空、是不可得,所以叫“性空”。“性”,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契”是契入,在净土里面叫“常寂光”,用这三个字来形容它。“常”,不生不灭叫“常”,它没有变化。十法界、六道是生灭法,有生、有灭叫“无常”。
  一真法界没有生灭,那常寂光就更不必说了,常寂光没有生灭。“寂”是清净、平等,清净到极处、平等到极处,这个惠能大师都说出来了,你看他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又说第四句,“何其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是平等。
  你看清净、平等这叫“寂”,有“常”的意思、有“寂”的意思。“光”,“光”是什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光明遍照,这是自性。
  所以经题上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觉”,就是光明遍照,这五个字就是常寂光、就是真如本性,不可得。用一个“空”字,性空,“契于空理”,谁证得?法身菩萨证得。证得就叫明心见性;证得就叫做成佛,见性成佛,这是德,从德而言。
  【解】会合正道曰圣;或从位而言,初果以上称圣。唯回小向大,行菩萨道,直趣佛果者(乃名究大阿罗汉),
  这叫大圣,他们究竟的果位是明心见性,大乘里面无学,大乘里面毕业了。
大权示现是什么?
  【解】或大权示现者,方名大圣。
  尤其这些人都可以称为“大圣”。大权示现是什么?就是法身菩萨。实报土里面法身菩萨示现为声闻、示现为居士、示现为护法,大权示现,这些人都是大圣。
  【解】又净影曰:“神通已达,叹其德胜。所为神异,故名曰神。”
  他所作所为,用我们的话说无法想象,“故名曰神”。
  【解】“无壅曰通,所谓身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与漏尽。”
  身体,他能变化,能变大身,能变小身;能现有身,能现无身,“天眼、天耳、他心、宿命及与漏尽”,“漏尽”是见思烦恼断尽了。
  【解】故知“神”为不测之义,“通”为无碍之义。“达”者,嘉祥曰:“达者言证,证六通三明等是也。”
  “六通”,阿罗汉证得的,“三明”,佛所证得的。“三明”是什么?六通达到究竟圆满就是三明,说明法身菩萨虽然个个都证六通。那个六通能量并不一样,十住菩萨比不上十回向,十回向菩萨比不上十地,十地菩萨比不上等觉。虽有六通,还有等级不一样,等觉菩萨跟佛比,还有个比喻说,如隔罗望月。古时候丝织品最细的是罗纱,丝绸的,它透明的,你把它张在这,能够看透出去,还是隔一层,隔着罗望月亮,这是等觉菩萨。佛呢?佛是罗没有了望月,这就是说明,一定要证得佛究竟果位,“六通三明”才圆满。
  【解】阿难当时,虽未得漏尽,但以当机,应须并列。
  阿难为什么也称“大圣”?阿难是初果,称圣不能称大圣,他没有证到阿罗汉,没有回小向大,但是阿难的身份特殊,因为在这部经上,上半部阿难代表当机,后半部弥勒菩萨当机,所以他也列为一切大圣之一,也说他“神通已达”。
  【解】“于神通中,解了毕竟(彻底了解),亦名已达。”是故阿难亦得名列“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这一段也是总说,叹德,这些会上与会的大众,都是大智大德,才能对这个法门深信不疑,没有大智大德他不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
本经开端憍陈如尊者位列第一的含义
  【科】己二、标名 分五。庚一、第一得度
  这个意思很深,请看经文:
  【经】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 
  我们看许许多多的经典,你打开,有没有看到尊者憍陈如的?没看到。这一部经列名第一个是尊者憍陈如,代表什么?憍陈如是第一个证阿罗汉果的。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正觉,就成佛了。出定之后,到鹿野苑,憍陈如这五个人找到了,跟他们说法,憍陈如第一个证阿罗汉果,正法出现于世间,有说法的,释迦牟尼佛;有听法的,这五个比丘;有修行的,听了之后就真干,落实就修行;有证果的,憍陈如证阿罗汉,正法出现在世间第一个。他代表什么意思?代表念佛法门是第一成佛法门,表这个意思
  【解】“尊者”,梵语阿梨耶,译为圣者、尊者,谓智德具尊者,乃阿罗汉之尊称。
  我们今天一般习惯称“尊敬的”,就这个意思。所以经上称“尊者憍陈如”,他证阿罗汉果。
  【解】净影曰:“有德可尊,故曰尊者。”
  证阿罗汉果条件就是“放下”,放下见思烦恼,五种见惑、五种思惑。“见惑”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五种思惑。“贪、嗔、痴、慢、疑”统统放下,断干净了,这个时候怎么样?六道轮回就不见了,超越六道轮回。
当下有能力脱离六道而没脱离叫“有余依涅槃”
  但是他证得这个境界称“阿罗汉”,他有能力脱离六道轮回,实际上没有脱离,还在释迦牟尼佛的身边,为大众表法,这叫做“有余依涅槃”。不是无余依,有余,还有这个身体在,他自己能做主。他什么时候证阿罗汉,出离六道轮回,他做得到,第一个证果的人。
  【解】《会疏》曰:“尊谓尊贵,有德可贵,故曰尊者。”
  “德”是什么?能断烦恼叫“德”,也就是真正能放下。一般人做不到,他能做到,这是解释“尊者”这两个字,“称呼”,下面是他的名字“憍陈如”。
  【解】梵文全名,作阿若憍陈如。阿若是名,憍陈如是姓。译为华文是“了本际”、“知本际”,或作“已知”、“无知”(无知之义,非无所知,是知无之义)。
  “无知”,知道“无”。知道什么“无”?知道六道无,是假的,《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知道。因为他知道“无”,所以他能放下。凡夫为什么不能放下?凡夫把“无”当做“有”。他认为真有、六道真有、十法界真有,所以他永远没办法放下,没有办法摆脱。阿罗汉智慧比凡夫高,他知道。现在科学家知道了,但是没有证阿罗汉,为什么?他虽然知道,他放不下。
  阿罗汉怎么知的?甚深禅定当中认知的。他的定功是第九次第定;世间这些圣人,四禅天有禅定,四空天有禅定,四空天的定比四禅高,四禅、四空叫八定。世间禅定,没有办法出六道。出六道,功夫再向上提升,《楞严经》上所讲的九次第定,它排列顺序排在第九。世间这个八定是基础,到第九定超越轮回了,这就出六道轮回了。第九定是阿罗汉所证得的,这佛在《楞严》上说的,所以他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大乘教里说“诸法实相”。“诸法实相”他只知道一部分,没有完全知道,这是小乘。
  禅定的等级,在大乘里头,从初住到如来果地妙觉,总共是五十二个位次。阿罗汉所证得的第一个位次,初信位,阿罗汉是七信位。那我们用十信来跟阿罗汉的四果、四向来分配,就很清楚,初果定功等于初信位;二果向等于菩萨;二信位菩萨;二果等于三信位菩萨;三果向等于四信位的菩萨;三果等于五信位的菩萨;四果向等于六信位的菩萨;四果阿罗汉等于七信菩萨。这样一排列就很清楚,定功得受用,到四果罗汉,就是七信位的菩萨,对于十法界里面的事情他一清二楚,他超越六道轮回,往生到四圣法界的声闻法界,七信位。再提升一级,辟支佛,辟支佛是八信位,比阿罗汉高;九信位,权教菩萨;十信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提升到圆教初住。十信圆满,圆教初住。圆教初住,法身大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证得阿罗汉之后,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还有四个位次,要用很长的时间,跟净土不能比。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