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始终要在语言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0 07:4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
    2017-12-19 一际香品


    我们生活中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类人:


    无论日常聊天,还是讨论问题,他们总能抓住你发言中的细枝末节进行纠正或反驳,哪怕与主题关联不大,他们也要步步紧逼,直到你讲出那句:“好吧,你说得对。”


    这种人并不少见,甚至我们自己情急时也会在言语上寸步不让,还以“严谨认真”“思维缜密”自诩。
    王蒙曾写过一篇叫《雄辩症》的小小说。


    这是个患了“雄辩症”的病人看医生的小故事。医生礼貌地对病人说:请坐。病人却不乐意了:为什么要坐?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的权利吗?


    一下子就聊不下去了,医生决定换个人畜无害的话题缓和气氛:今天天气不错。结果病人还是不买账说: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就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解释:我说的今天天气不错,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这么理解的嘛!结果病人反驳:大家都理解的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大家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看病重要的环节是问诊,他始终采取不合作的、对抗的的态度,医生根本没办法给他看病。他语语反驳、句句雄辩,却忘了此行真正重要的目的。


    当一个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时候,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为了沟通,而是为了战胜别人。

    1
    我曾经也是个“雄辩症”患者,花了很长时间才克服“语欲胜人”的毛病。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被同学拉着去报名了院辩论队的选拔,本来兴趣寥寥,可是看了几场经典的国际大专辩论赛视频,就迷上了那种唇枪舌战的感觉。


    结果几场选拔赛下来,我不但没入选,还染上了“辩论赛后遗症”,生活里所有的问题好像都成了我的辩题,只要被我揪住,一定要辩出个是非对错。


    小到Angelababy有没有整容,大到中国该不该废除死刑,我的雄辩症可以把一次闲聊变成不欢而散的争吵。没有人喜欢被质疑和反驳,没有人喜欢被逼着认输,结果可想而知,那段时间是我长这么大,人缘最差的时候。


    可是我根本没发现自己有多讨厌。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教育片论》中的一段话:


    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不可让他羡慕别人争辩。


    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我开始反思辩论的真正意义。


    辩论赛的机制决定了每个人捍卫的是既定立场,所有一切都是为支持己方论点服务,所有人只关心输与赢。


    它的规则要求,辩手们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对手。所以,整个过程参与者都是为了反驳而反驳,没有人会听取他人的观点,也没有人会修正自己的观点。


    辩论赛作为一种表演是精彩的,但比赛习惯变成一种思维习惯就糟糕了。




    2
    萧伯纳曾经说过: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什么叫交流?是双向沟通,是思想互通有无。


    可是当一个人只想证明自己正确的时候,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也仍然只有一种思想。这样的交流不会让思想丰盈,头脑只会越来越贫瘠。


    我错就错在,把辩论赛的那一套拿到平时的讨论交流中,拿到日常人际交往当中。身边的人不但不觉得我厉害,还觉得我自以为是、偏执狭隘,不但不佩服我,还孤立我远离我。


    对我来说,始终在言语上胜过别人,除了满足一点虚荣心,获得一点虚妄的成就感,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应该为了真正的知识而讨论,而不应该为了压倒他人而讨论。


    真正的思想交流者应该是谦逊的,他们积极寻找共识、乐于承认不足,对他们来说,驳倒他人不是最重要的,获得一种更清晰的认知才是更有价值的。


    好的沟通者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像艾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中说的:


    “可以清晰并坚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击和防卫。”


    3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仅妨碍真正的思想交流,更是职场和亲密关系的杀手。


    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中,蔡康永说了一个职场故事:


    一个一流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满腹经纶、辩才纵横,每次部门开会,上司问到他的意见,他都侃侃而谈、很有想法,上司们很欣赏。


    可惜大家都不喜欢他,需要协调事情的时候,别的部门的人很少愿意配合他,同部门的人也不太愿意陪他冲锋陷阵。


    他其实很优秀,但问题是,他喜欢在智商上,口才上,能力上碾压别人。当他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老是把对方讲到哑口无言。口头上吃过他亏的人,都盼着他出洋相。


    在亲密关系中,就更没有胜利者了。


    两个人恋爱、同居、结婚,可以吵架的地方太多了,小到牙膏应该从中间还是尾端挤、今晚谁洗碗、可不可以查看对方的手机,大到工资怎么花、婆媳怎么相处、孩子怎么教育,都可能产生分歧和矛盾。


    如果双方不是建设性地协商问题,而非要争个谁对谁错,随便一件都可能在家里掀起腥风血雨。


    兰兰是我的闺蜜,每次和男朋友吵架,她都要逼到对方低头认错为止。其实对她来说,道理上到底谁对谁错并不重要,她要的是态度。可偏偏他男朋友是个认死理的,喜欢和兰兰就事论事讲道理,一定要说出个是非对错来。


    所以他们吵架的结局经常是:


    男方:好好好,全都是我的错,行了吧
    女方:什么叫“行了吧”,你这是什么态度?
    男方:我都认错了,你还想怎样?有完没完?
    女方:你竟然敢吼我,你再吼一次试试。


    两个人最终分手,因为谁也不肯退让,每一次吵架都是对他们感情的消耗,在一起的日子给对方制造的痛苦比幸福还多。其实在亲密关系里,总想着战胜对方,吵赢对方,证明自己正确对方理亏,只会换来双输局面。


    我倒不是说,女生不可以有情绪,有时候发发脾气,使使小性子也挺可爱的,太理性的爱情反而会变成一潭死水。我也不是说,男生不可以和女朋友讲道理,但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


    但我们的沟通终究是没办法撇开情绪的,有效沟通必须先处理好他人的情绪。没有人喜欢被质疑、被反对、被攻击、被逼着认错。


    我特别认可“撒娇的女人最好命”、“撒娇的男人最好命”的说法,他们有一种柔软的说服力。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对方,会制造一种双方对抗的沟通氛围。沟通的目的是建设性地解决冲突,可是当两个人处于对抗状态的时候,沟通就成了破坏性的了。


    4
    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呢?


    这是我们的天性,我们天性喜欢胜过别人,相比落于下风,我们更喜欢在各方面占上风;我们天性喜欢别人认同自己,当有人反对或质疑,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维护自己,用自己的声音压过反对和质疑的声音。


    可是这种欲望却在谈话中把我们拉得越来越远,它让我们遗忘了沟通真正的目的,遗忘了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我见过的情商最低的行为。


    如果你碰到这样一个人,在不伤害原则的情况下,不妨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


    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认输,也是一种智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