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庭痛苦临头时,当恒常生出离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20 21:50
  • 1480

    主题

    1765

    帖子

    2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095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21:57:1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家庭痛苦临头时,如养子孙杀父母,

    是恶业刃轮自己,今当恒常生出离。

    在家庭中,自己经常感受吵架、打架、争论等痛苦,就像抚养子孙后,不但不报恩,反而杀害父母爷婆一样,这是恶业利刃轮到了自己。现在世间,很多家庭都不平安、不幸福,虽然自己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却是恩将仇报,这是前世恶业所致。在懂得这个道理后,再不能对家庭、感情等轮回之事,产生羡慕和追求之心,应恒时从轮回火坑中寻求出离,并出家修行。

    其实,出家修行是最好的选择,至少再也不会流下很多无有意义的眼泪。当然,有的出家人也有痛苦,比如:不愿意闻思修行,守持不了清净的戒律,被贪嗔痴的对境所束缚等。但是,具有出离心的清净出家人,还是超越了被束缚于轮回家庭中的世间凡夫的痛苦。

    《贤愚经》中讲:有一贫穷婆罗门,妻子长得特别丑陋,脾气又不好,家庭经常吵吵闹闹,极其痛苦。他们生了七个女儿,每个脾气都不好,长相也很难看,她们所嫁之夫又穷又丑,性格都很恶劣。但他们时常回家,不但增加父母的辛劳,家中仅有的一点财产也要强行要走。有一次,婆罗门为了收割庄稼,向隔壁邻居借了一头牛,但牛却在田垄间丢失。他伤心至极!偶到林中,远远看见佛陀在参禅,心中非常欢喜。心想:他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恶妇骂詈斗诤,没有诸女懊恼,没有贫女婿烦损,也没有庄稼要收割,和丢失他人牛的痛苦等。佛陀知晓他的心意,欢喜摄受他出家,并为之宣说佛法,当即他就证得了阿罗汉果。

    对当今社会来讲,绝大多数人贪欲极其强烈,各种痛苦接连不断。而出家人的生活非常简单,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压力都很小,只需要唯一专心对治自己的烦恼。所以很多人都喜欢出家,比如到喇荣五明佛学院后,很多居士都不愿意再离开。

    前段时间,有些领导问:你们喇荣五明佛学院能不能开放?旅游的人多,对当地各方面的建设都有利。当时我们极力反对,并陈述理由:很多旅游的人到学院后,虽然以前并不一定信佛,但看见出家人的生活很清净,都产生羡慕和出离之心,永远都不愿意离开,这样学院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所以不能开放。当然,我们并不反对他人出家。相反,希望更多人都能认清世间的痛苦,对轮回产生出离心,踏上出家修行之路。

    不过出家的功德很大,很多人在出家时都会遇到违缘,可能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如此示现的原因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云:“若能发心求出家,厌离世间修佛道,十方魔宫皆振动,是人速证法王身。”

    总之,在家庭、事业等方面,遭遇各种来自家人等制造的痛苦和不幸时,要想是自己前世缘父母等家人造了许多恶业所致。比如:身患传染病等疾病,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了,不但没人照顾、理睬,连去医院看病的费用都没有,身心非常痛苦。在即生中,若感受诸如此类的痛苦,则应想:这是自己前世的业力导致的。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不孝顺父母,这很不应该。在动物界中,杜鹃鸟(亦名布谷鸟)从不造窝,也不孵卵。等苇莺外出觅食时,它就将苇莺蛋扔掉,而将自己的蛋产在苇莺栖息的窝中,让苇莺孵化。杜鹃蛋孵化比较快,小杜鹃出壳后,其他即将破壳的苇莺蛋就会被它一个又一个地挤出窝中,而独享恩宠。但过不了多久,小杜鹃就会远走高飞,而不顾苇莺的抚养。人若忘恩负义,忘记含辛茹苦抚养、关心、牵挂自己的父母,则与恶禽杜鹃没有任何差别。因为,他们致使父母的期望始终以伤心失望收场。

    虽然有人口头上说:“我业力深重!”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心中并没有这么想。实际上,心里除了这样想之外,还应观想:像我这样感受痛苦的众生多之又多,我应代替三界轮回所有众生的痛苦。心的力量不可思议,这样观想能减轻罪业、增加福报!

    往昔世尊转生于地狱拉马车,心想同伴嘎玛热巴的马车也应由自己来拉,并对狱卒这样说。虽然狱卒否认了他的说法,但以发心力,他顿时从地狱超升天界。往昔世尊转生为商主匝哦之女,当感受铁轮在头上旋转的果报时,他想:在轮回中,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的头,而感受这种痛苦的众生,愿所有这些众生的痛苦都成熟在我身上,由我一人来代受!他刚刚萌生这样的念头,铁轮便腾空而起,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在空中七肘高处相安无事,享受快乐。

    虽然长期这样观想很困难,比如在生病住院一个月期间,每时每刻都观想:“众生的痛苦由我来代受!”这肯定做不到。但在动手术等痛苦最大的时候,一定要尽力思维、尽力观想。若内心真正生起代受的想法,值遇生老死病等痛苦就非常有意义,因为以这样的观修能净除多世的罪业。在噶当派中,这个窍诀是非常甚深的教言,希望大家铭记于心!否则,面对痛苦就很难有正确的心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 TA的每日心情
    萌哒
    2023-4-21 15:42
  • 1791

    主题

    1万

    帖子

    1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98042

    宣传达人最佳新人论坛元老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6-12-31 10:52:02 | 只看该作者
    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即消灭,不老不死。——《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
    敬请关注法华论坛:http://www.fahua123.com/portal.php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板凳
    发表于 2016-12-31 11:05: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莲心. 妙莲华〕       讲『莲华』法,经常讲「华开莲现」是讲圆顿大法之妙用。 『莲华』的特点,它是开花的同时莲子现前,叫「华开莲现」,这是比喻「圆顿大法」——明白佛法真谛以后当下成就。在佛法里叫作「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们的无明妄想,这是杀害我们法身慧命的利刀。一旦明白了自性本心,你当下破除了我执,叫「放下屠刀」,你当下就是佛。 在《楞严经》说为「知妄即真」,在《阿弥陀经》说为『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是表这个法呀!      『莲华』不二法门,万法都归宗一体。正法是讲莲华「性相一如,空有不二」。《妙法莲华经》经名就已彰显了义妙法:莲藕中空表“性”,表“空”;莲根茎叶华表“相”,表“有”,此谓性相一如,空有不二。       诸佛菩萨来到此世间,脚踩莲华台,身坐莲华座。为什么叫《妙法莲华经》,我们要作特种的观照。        在《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佛告诉弥勒菩萨,听了《如来寿量品》半个小时的开示,无量众生当下证到阿罗汉、辟支佛乃至地上菩萨、等觉菩萨,是不是「华开莲现」啊? 《法华经·法师品第十》讲:『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简单概括,「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这就是「华开莲现」。       明白天地万法唯一个人,一个念变现而已。这叫「一念欢喜心」。一念即现真心,菩提愿心不可退转,莲华,出淤泥而不染,入世修行历事练心,在烦恼证菩提。       如来藏与万法合而为一,处处显现真心本性光明,大光明藏万法圆融无碍。受持妙莲华明心见性,已成分真即佛仍需悟后进修,圆满果位。妙莲华融合万生万物,觉照清净真如自性的当下,时时不忘万缘苦众,践行菩萨道。光明无碍福泽众生,宇宙祥和无浊障,莲花处处开放。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地板
    发表于 2016-12-31 11:06:1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学佛绝不能光靠口说。嘴巴上讲得很好,理论讲得头头是道,还能够教导别人,但是如果自己的烦恼习气一点也没有减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每天在造恶业,那么你这个佛岂不是白学了吗?!就是像修无法师所说的,“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你只是懂得一点皮毛,根本没有把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这样做是糊涂人,是迷惑颠倒的人,不是真正的学佛人。   如果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嘴巴里不用多说,心里头努力去实行,把佛法真正做出来,改过迁善,转化自己的烦恼、转化自己的气质,这样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弥陀弟子!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5#
    发表于 2016-12-31 11:06: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恩师(印广法师语录)    忍辱,这是菩萨的基本功,在关键的时候叫「不行之行」——『忍』了,是最大的理睬,是菩萨以定力来加持周边的环境。我们面对任何的环境也要沉住气。忍之为德,持戒、苦行等法门所不能比。往往有些人热情有余但定力不足,你再怎么样勇猛精进、忠心耿耿,你被人所轻慢。这个『忍』,建立在「万法皆是我」的基础上。佛也不度无缘之人,不能以小失大。住忍辱地,它是依报随着正报转,它表现出来的气质就是『柔和善顺』。世间法叫作「有容乃大」,你才能成就自己,成就众生。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6#
    发表于 2016-12-31 11:06:4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圆顿大法,一粒微尘,一根草丝,无非一真法界;《楞严经》讲,一直到成佛没有委曲之相,不会打闲岔,也就是讲见道之日起永远不落三恶道;然后呢,通过修证一直到成佛,中间不会有退转。作为菩萨在大众之中,应该一心听闻「诸佛实法」,这个「实法」就是《法华经》。       当明白了正法,那前七种方便统统都是正法!妙不妙?乃至歪门邪道统统是正法!乃至刮风下雨、山河大地、风云雨雾、泥巴瓦块、树木花草统统都是正法!没有哪一法不正,没有哪一法不是佛,没有哪一法不是我!耳闻目睹身受,你能感觉到的一切,还有感觉不到的那一切的一切,都是我,都是一个念!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只有一尊佛,只有一个念,而且当下就是这一个念!这个法妙啊!妙极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讲这个道理。只要当人当下就深信不疑万法都是由我一念所现,刻骨铭心,深信不疑,而且你知道它怎样变出来的,你现在就成佛!     「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其它分别法你修一就是一,修二就是二;唯有《法华经》《楞严经》是「全性起修」,因为你明白了一切万法都是「我」,以这样的心来行一切法,就是对一切法的加持。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 TA的每日心情
    可爱
    2017-5-27 18:03
  • 557

    主题

    3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0960
    7#
    发表于 2016-12-31 11:07:1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心即佛心,但因无明障蔽,所以众生不能自见其本自清净与佛无异之法身。若能证悟空性,漏尽无明,所谓「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见」,最后必能契悟清净法身佛的境地。   报身是因智慧心起观照作用而感得的果报,行一切善法观照自心修证圆满,就能成就圆满报身佛的果位。报身佛位居净土世界,例如释迦牟尼佛的报身居于华藏世界,此净土世界中尚有诸多菩萨,他们是报身佛所教化的对象。众生无量,佛也无量;世界无量,佛土亦是无量。佛应机缘,化现在百千万亿世界中化导众生,不同世界的化佛,各有其名号,如娑婆世界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此一化现的佛身就称为化身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6 22:38
  • 170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846
    8#
    发表于 2016-12-31 11:46: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总结就一句话:一念现万法,万法一念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6 22:38
  • 170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846
    9#
    发表于 2016-12-31 11:46: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总结就一句话:一念现万法,万法一念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1-6 22:38
  • 170

    主题

    2万

    帖子

    1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41846
    10#
    发表于 2016-12-31 11:46:5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佛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总结就一句话:一念现万法,万法一念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