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印广法师:般若的含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7-9 18:36
  • 388

    主题

    915

    帖子

    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8677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21:5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觉悟当教 于 2015-2-14 21:59 编辑

    般若,也是一个印度的梵语,也不可以翻译为汉语。道理呢,我们刚才讲了五个方面的原因:一个属于尊重,一个属于它包含无量义,它没有任何一个合适的名词来翻译,我们一般地把它解释成“智慧”。这个智慧根本就不是智慧,但又没有比智慧更好的名相可以来解释。在佛法里,世间的智慧掌握得越多,离开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离开我们的真实智慧越远。因为他忘记了空性,他只知道在外尘境界中执着、分别、妄想。在佛法里,把世间智慧说为世智辩聪。    所以在没有按智慧解释之前,先把它批判一顿。所谓世智辩聪:我会带兵打仗、我会安邦立国、我会写诗、我会作词、我会绘画,大名鼎鼎的那些所谓的名人,这都是世智辩聪。这种人在三途八难里排为第四难,地狱、饿鬼、畜生、下面跟着就是世智辩聪,你想可怜不可怜啊?还没有把这些穷人、下贱人排成八难呐!所以越是在世间法里显得高贵,显赫、了不起的,这种人所知障越重,他很难悟道。所以这个智慧来讲呢,一般地是指世间的智慧,那为什么用它来解释般若呢?它有那么一点味道而已。这大家记好,我们借用智慧这个名相来解释般若。因为,般若如果用一句普通的话来解释,就是明白一定的道理,是不是啊?心开窍而已。   

    那么我们在解释这个般若的时候呢,往往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第一种叫“实相般若”。这个实相般若按照分别法而言,把它说为无形无相、本来存在的真实智慧。这种智慧无形无相,但是一切有形有相的智慧也好,聪明能干也好,都从它启用。比如说,我今天在这里解释『如来藏』的道理,我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是不是叫智慧啊?这种智慧在佛法里叫“权智”,叫方便智慧,通过有形有相的语言文字说出来。那么在没有讲『一心三藏』道理之前,我这个智慧在不在呀?在,你们能不能看到啊?我能不能看到?我也看不到,是不是啊?虽然看不到它在不在啊?它一定在。它不在的话,我头脑就想不出来,这叫实相般若、实相智慧,它是本来存在的;再比如,我们能够走路、能够吃饭、能够穿衣、眼睛还能够看红黄黑白,这是不是一种智慧啊?这都叫权智。那么在没有吃饭之前、没有走路之前,没有看之前,能看能吃能分别的这种智慧他在不在啊?在。如果不在的话你没有办法用起来,贵在我们体会。那种无形无相而真实存在的东西是我们的根本智慧,这叫实相般若。   

    第二种般若叫“文字般若”。我把这个『如来藏』的道理,是不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了?表达出来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啊?如果没有语言文字的话,我这儿能不能表达出来啊?所以必须借助于这个世间的语言文字这种方便手段,把它表现出来,叫文字般若。那我们想一想,表达的这个文字般若,当下是不是就是实相般若?是吧?孙悟空变成了茶杯,茶杯是不是当下就是孙悟空啊?   

    那么我们再按照文字般若的内容,我们是不是用心要观照啊通过文字般若再回光反照到我的实相般若是不是叫“观照”啊?这叫“观照般若”,也就是第三种般若。

    在观照般若的过程中,我们许多的烦恼习气是不是就消除掉了?“哎呀,原来所有的人都是我啊!”你会不会再去害他呀?你会不会再去跟他斤斤计较啊?所以我们看这三种般若,当下是不是一个般若啊?这就叫“六种 震动”。我们不是经常看到佛讲经说法有个六种震动吗?怎么六种震动呢?佛、菩萨讲了这个法以后,那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在动,这是不是第一种震动啊?那么震动了以后,对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外尘——色、声、香、味、触、法,是不是跟着也变化了?原来看这个这个茶杯就是一块铁,现在看它,“啊,这个茶杯就是阿弥陀佛啊?”这六尘是不是也变了?是不是第二次震动啊?然后看了以后,六根对六尘再形成固定的思维,是不是把六种意识心转变成了智慧呀?是不是叫六种震动啊?反反复复地震动——六根对六尘、对六识,这三者反反复复地震动。这三种震动,十八界一切万法通通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我们整个的修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实相般若、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在六种震动。

    需要强调的是:这三种般若次第圆融,每一种般若同时就是三种般若。实相般若,它离开语言文字相,离开心意识,思维相如如不动,法尔如是。虽然如如不动,虽然法尔如是,那个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它当下具足不具足啊?所以这个实相般若当下是不是就是文字般若啊?是不是就是观照般若啊?那么在显现为文字般若的时候,那个文字般若当下是不是就是实相般若啊?是不是当下就是观照般若啊?那么我们在进行观照的时候,能不能甩开实相般若?能不能甩开文字般若啊?不能。  所以这三种般若啊,当下次第圆融,是一。我们再举这个茶杯为例,比如说这是孙悟空,是不是?这是实相般若。孙悟空摇身一变,变成了茶杯,这茶杯是不是文字般若啊?那么我们看看这个文字般若——这个茶杯当下是不是就是孙悟空啊?那么我们既然知道孙悟空能变现茶杯,他在没有变现茶杯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他能变现茶杯,那么这个孙悟空他当下是不是就是茶杯啊?那么能变来变去的那个变,是不是就是观照般若啊?那种变的能力,这个孙悟空当下有没有变的能力啊?这个茶杯当下是不是就有变的能力啊?  大家注意听啊,这三种般若是不是就是就讲“阿弥陀佛”?是不是就是讲“如是我闻”啊?所以记好,“百界千如”,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法华经》讲了“十如是——如是体、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力、如是用、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我们现在想一想,能不能举出哪一法用“如是”讲不清楚啊,用这个实相般若也讲不清楚啊?你能不能举出来?你能举出来,我当下用“如是”来解释,用“般若”来解释,好不好?研究心法必须一切通达,你把这个问题通达了,宇宙万法你都能达。

    为什么在《法华经》《楞严经》,佛反反复复强调,反反复复强调啊!强调什么?就是四个字,就是“华开莲现”。怎么华开莲现呢?你把这个道理搞明白了,是不是就“华开”了?是不是就是智慧打开了?智慧打开的同时,你即已解脱,叫“莲现”。  自古以来唯有成佛最简单,最简单的事情变成了最复杂的事情,这就是由于我们的迷惑颠倒。你说这个法,很多人不相信,所以佛感慨万分呐!讲众生可怜呐!他明明是佛,明明知道了什么是佛,当下就是佛;但他不认可,不承认,他不敢相信。但是自古以来,狂呼乱叫的人并不多,除了佛,除了很个别很个别的祖师大德在狂呼乱叫,这个法呀,就是一步登天呐!就是不立阶梯啊!就是无修无证呐!可是没有几个人这样狂呼乱叫,有些人只是作为口头禅而已,他口头上这样讲讲而已,一转身:哦,还是要一步一步地要怎么修怎么证——讲得神乎其神。  佛在世时,教化众生当下成就,历史公案也是这样记载。在2500年以后的今天,我们通过弘扬《法华经》《楞严经》,使得当年佛肉身住世度众生当下成就的气氛再现。所以大家都要发愿,使“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的局面从现在开始画一个句号,让它永远成为历史,大家有没有这个决心呐?有没有啊?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是“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多如马毛”,马比牛还大嘛,是不是?就是这样。为什么这么讲啊?因为往往有些人身上还有许多神仙啊、鬼神附体啊,所以得道的是不是应该比求道的还要多啊?他一个人就度了两个人呐?是不是?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讲这个般若,这三种般若如果对照的话,实相般若是不是就跟“如”相对照啊?那个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是不是就跟“是”相对照啊?那么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当下是不是就是实相般若啊?所以这“是”当下是不是就是“如”啊?是不是“不空空”啊?“不空空”是不是“空不空”啊?“实相般若”当下就是那个“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这个空当下就是不空,是不是“空不空”啊?这是不是三个如来藏啊?没有哪一法不是『一心三藏』。  所以一个人当下是不是具足三种般若啊?你会吃饭、会穿衣、会讲话,这是不是你的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啊?是不是有形有相啊?是不是?那么在没有吃饭、没有穿衣、没有讲话之前,你这个东西存在不存在啊?那是不是就是实相般若啊?那么这两种般若中他互相具足,这就是我们的报身智慧之妙用。  所以如果把这个般若与三身功德相对照,那个实相般若是不是就是法身功德?那个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是不是就是我们的化身功德?那我们的报身功德是不是就包含在这两种功德中?  如果与“阿弥陀”来对照,那个实相般若是不是就是“阿”?观照般若和文字般若是不是就是“弥陀”?所以,那三个般若当下是不是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啊?  我们要注意把已学的一些名相概念能够圆融,圆通。

    我跟大家讲啊,越是真理越简单,千经万论都是在讲一个“阿弥陀佛”,都是在讲一个“如是我闻”,都是在讲一个般若,都是在讲一个大,都是再讲一个天——你还以为佛法里有什么东西啊!佛法最简单,最简单!简单到就是一句话,就是一个字,就是一个点。你把它搞明白了,所有的东西都明白;简单到你解脱以后,你抓住了当下这一个念,你可以随心所欲,千变万化。  所以讲《法华经》《楞严经》啊,就是来给我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首先破佛所讲的三藏十二部经,这就是迷信。佛当年讲三藏十二部经,是迫于无奈,是恒顺众生。那当下破除了这个迷信以后,这个迷信当下是什么东西啊?它当下就是真理啊!当下就是『如来藏』啊!你能不能把它扔到心外去啊?所以从『如来藏』之法而言,连垃圾、臭狗屎都是释迦牟尼,都是“般若”,何况是佛的三藏十二部经啊?大家明白吗?我们真正明白一切万法都是妄想、都是执着、都是狗屎的时候,它当下就是法宝,当下就是《法华经》《楞严经》,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吗?心外无法,法外无心。  所以对于明白了『如来藏』道理的人,大家注意听啊,他存在不存在谤佛、谤法的问题啊?你把佛说成是天仙,说成是泥巴瓦块,泥巴瓦块是不是就是我啊?就没有什么赞叹诽谤之说,这就是证到无分别法。  但是我警告各位,一个没有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他就信口开河,依样画葫芦,看这个佛像:“哼,把这个东西给我毁掉”;看了一本经书:“拿出去,扔掉”,他下无间地狱。因为他没有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开这个智慧;他这是恶作剧,必受果报。所以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对于不同根机的人而言,他所起的果报天地之别。对于一个开大智慧的人来讲,他处处自在,嬉笑怒骂、做好事、做坏事,他都是在行菩萨道。但是修那个小法啊,修得很苦很累呀!他提心吊胆,走路都生怕踩死一个蚂蚁;眼睛都不敢往两面瞟,超过前面第四步,你就是破戒犯戒;男人跟女人讲到第五句话,就是破戒;男女相隔一百步才可以对话——看上去修得很认真,越修情执越重,不能成就。在《楞严经》讲,叫“想升情坠”,思想负担太重,他必然往下坠,你说冤枉不冤枉啊?那些小乘法有其名而无其实,是佛的方便引导之法。

    明白『如来藏心地法门』就知道:一切法都是我一个念变现;纵讲第二义,也是我过去世的父母儿女。对这个法果真刻骨铭心、深信不疑的人,你叫他去破戒,他愿意不愿意啊?不愿意!不需要你教,所以这个心戒叫“一戒一切戒”。现在有些人懂得了一点三皈五戒、什么菩萨戒、比丘戒,就牛皮吹到天上去了;他自以为会持戒,还认为别人不会持戒,就诽谤大乘正法道场。在《楞严经》里,文殊菩萨对优婆离的持戒是不是予以否定啊?但是也要防止歪门邪道,利用大乘佛法心戒:哦,既然师父讲持小乘戒不能成就,所以我就不持小乘戒。不可以这样逻辑推理!我讲小乘戒不能成就,并不是叫你不持小乘戒。持小乘戒,不能成佛,不能成就;如果不持小乘戒,你连人身都得不到,连畜生都得不到,明白吗?所以我们现在有些人啊,他可会断章取义,借题发挥了。这是不是在开我们的智慧啊?这叫慧共戒,也叫道共戒;开了智慧见到了道,我们自然一切的大戒小戒,能够圆融、圆满、圆通。不开智慧的人,你怎么样修,你都不能成就,所以这个般若智慧不可思议啊!  我们看一看在《法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佛怎么讲:一念信解《如来寿量品》——也就是开了一念的智慧,一念呐!这个一念,就是明白万法唯我一人一念之所变现,这个我是无量的我,大家明白吗?——你明白这个道理的功德比受持三皈五戒、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修无量法门无量劫的功德大无量倍,这就是一念的功德。对这个问题还有疑惑的人,你现在就可以把《法华经》打开,你看佛是不是这样讲的?我们感到很奇怪,《法华经》为“诸经之王”,佛为诸法之王,法王在经王里讲的话我们怎么敢轻慢,怀疑?你有一点点疑惑,你都要遭受果报——这是佛在《法华经-譬喻品第三》所讲,你对受持《法华经》的人皱一皱眉头,乃至敢怀疑《法华经》,敢轻慢受持《法华经》的人,都要下无间地狱;地狱出来以后,做人,做鬼,做畜生,浑身流脓流血、瞎眼、耳朵聋、歪鼻子、歪嘴巴。  我们现在处于佛灭度后的第五个五百年,第五个五百年叫“斗诤坚固”。这期间就是靠斗诤,明白吗?斗,则生存;不斗,佛法就要灭亡。我们现在不斗,这个正法怎么能起来啊?不能起来的!《法华经》和《楞严经》就是在斗诤中产生——不仅斗歪门邪道,还要斗佛门内部的歪门邪道,还要斗佛自己讲的三藏十二部经,一斗到底,明白吗?佛把自己讲的三藏十二部经都斗下去了,这个问题非常严峻啊!有些人听了以后,可能毛骨悚然:“哎呀,佛那么多经典,有的搞精包装,精装版,啊!怎么都是戏论法呀?”你不要说你们呐,我心里都过不去啊;可佛他老人家就是这么讲的,我们有什么办法呀?不是徒有虚表啊!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昨天下午到一个很大的讲经堂去,那位菩萨家里光是《大藏经》就有十几套。他专门有藏经阁,那么多经,搞到现在还很好,他去年就发心要请人讲《法华经》。我说:“你发这个心是对的,你家里这么多经,可你知道不知道‘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啊?”“我知道啊。”我又说:“这么多经典,只有《法华经》是真的,其它都是假的。你如果不请人来讲《法华经》,你实在白糊弄一场,多可惜啊!”他说:“是啊,师父,我一直在想请人来讲《法华经》。”  这是真的。佛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为了讲《法华经》,《法华经》就是为了讲“阿弥陀佛”,就是讲一个“如是我闻”;在《心经》来讲就是讲一个“大”,就是讲一个“摩诃”,就是为了讲一句“般若”,就是为了讲一句“五蕴皆空”,就是为了讲一个“诸法空相”,看你懂不懂。  不是有人讲“我们就是一句佛号”嘛!可你不懂得这一句佛号光靠唸,不能成就啊!我们不能被歪门邪道迷惑。那时候波旬魔王流着眼泪,领着魔子魔孙对天发誓——他要怎么样破坏正法呢?“愿佛灭后,破持戒者,助破戒者。欲令诸恶比丘不知佛法,但知读诵。我欲于佛法中破安隐心。语言此非佛法,无有义趣”(见《佛藏经?嘱累品第十》),他在这一点上来干扰。由此可见,开智慧何等重要。所以师父讲这个法呀,结合到我们修行中一些敏感的问题,这个“般若”你把握了没有?你观照了没有?  所以今天在讲到『般若』的时候,讲了三种般若,我们是不是就明白了?实相般若,实相般若是什么啊?能够知道『一心三藏』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实相般若,你明白了没有?那么师父把这个般若现在用文字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不是就是文字般若啊?念到这个文字般若,你这么观照一想,就明白了,这是观照般若,是不是?观照般若,照到的那个东西,是不是就是实相般若啊?讲来讲去三个般若,就是一个东西。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你成就了!当然在讲《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些心理实验,打一些比方,可以更加帮助我们达到观照的效果。所以在讲《心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再配合看师父这个光盘。这就是观照般若,这就是文字般若,这就是实相般若。《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是这三种般若最概括、最精华的体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