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时有一位孝子,姓许名孜,表字季义,是东阳吴宁人。许孜自幼不仅孝顺双亲,而且友爱兄弟,为人谦恭礼让,而且敏而好学。当他二十岁时,拜入豫章太守会稽孔冲门下,跟随孔冲学习《诗》《书》《礼》《易》以及《孝经》《论语》这些经典,学成以后返回乡里。后来孔冲因病去世,许孜听到消息非常哀痛,带着行李奔丧,并送葬回会稽,只吃粗劣食物,担任劳役,服丧三年。 随后不久,许孜双亲去世,心中非常哀痛,饮食不思,骨瘦如柴,身体无力,竟然要扶着拐杖才能行走。许孜又以羸弱疲倦之躯,亲自运土为双亲建坟墓,乡里人想过来帮忙,他都婉言谢绝。许孜每次思念双亲、悲伤哭喊之时,周边鸟兽都会纷纷集合而来。 按照古来风俗,都要在墓地周边种植松树与柏树。许孜为了尽快完成墓地建设,就整天住宿在墓地周边,不断栽种松柏,一直绵延向外有五六里之远。当时有一只鹿过来撞击松树,破坏树苗,许孜悲叹:“鹿啊鹿啊!为什么只有你不肯眷念我呢?”谁知到第二天,那只撞坏松树的鹿却被猛虎杀害后放在树苗下。许孜看到鹿的尸体,既难过又惋惜,又在旁边做了一个小坟,把鹿埋葬。猛虎看到这一幕后,又被许孜仁德感动,竟在许孜面前扑地而死。许孜更加难过,连声叹气,又把猛虎埋葬。从此以后,墓地周边树苗很快茁壮成长,成为一片茂盛的小树林,再也没有谁来破坏。 修建好坟墓后,许孜为了随时亲近父母,就在墓地旁边重新建房居住,在父母去世之后的二十年中,许孜每天早晚请安,供养父母阴灵,就像父母依然在世一样。当时,山中禽兽都被许孜感化,在他家的屋梁和屋檐上,经常有老鹰和野鸡来往居留;在菜园里,梅花鹿和老虎等猛兽在一起玩耍,“交颈同游”,一团和气,从来不会互相撕咬。 元康年间,郡政府推荐许孜为“孝廉”,但他不愿出仕,终身隐居,直到八十岁时去世。许孜去世之后,乡人称其居所为“孝顺里”。许孜的儿子也很有孝行,绘成父亲遗像供在客堂之上,每天早晚都要礼拜。 咸康年间,太守张虞上疏:“臣听说圣贤明训保存在举扬善美,褒贬的兴起不以千年之前太远而废止。按吴宁县已故之人许孜,天性孝顺友悌,节操清白高尚,待人接物恭让有礼,言行一致。事奉老师,极尽敬师之义;后为父母服丧,所作所为,古今之人难以做到。人们都说他的孝顺感动禽兽,连猛兽都停止为害。臣虽然没能见到他,但却备闻这些美谈,私下认为蔡顺、董黯都不能超越他。许孜虽然去世多年,其子依然健在,品性淳朴,为人诚实,现在也在墓旁安家。臣认为许孜的行为德操,实在举世无人可及,应当表彰他美好的事迹,培养造就他的后代,报偿以往之事,勉励将来之人。《阳秋传》说:‘好好地对待善人并延及他的子孙。’臣实不识大体,还请朝廷商议。”于是朝廷下诏,命令地方政府表彰许孜家门,并免除许孜子孙的赋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