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是长者作是思惟:我身手有力,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执著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 『我身手有力』,『身』表有无量的法门方法,『手』表无量的法门所具备的力量;『身』表「体」,『手』表「用」。『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衣裓』、『几案』比作随手可得的东西,以此比喻无量万法。佛已证极果,他以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进出三界。 『复更思惟,是舍唯有一门,而复狭小』。『归元性无二』,没有明心见性的凡夫要想出火宅,唯有明白『如来藏』心地法门。『而复狭小』是对大说小——『如来藏』门大开,谁来进入都可以;但是众生难信这个法门,显得反而『狭小』。 『诸子幼稚,未有所识』,表修行人在因地还没有见道。 『恋著戏处』,对凡夫来讲,执著于名闻利养;对小根机人来讲,先入为主,执著于一知半解,不肯回小向大。 『或当堕落,为火所烧』。如果再不回头的话一定会堕落三恶道,故『为火所烧』。 『我当为说,怖畏之事。此舍已烧,宜时疾出。无令为火,之所烧害。作是念已,如所思惟,具告诸子:汝等速出。父虽怜愍,善言诱喻。而诸子等,乐著嬉戏,不肯信受,不惊不畏,了无出心,亦复不知,何者是火,何者为舍,云何为失』。 这就麻烦了。长者直言相告:这个屋要倒了!外面火要烧了!有大火啊!可这些小孩子呢,什么叫房子,什么叫火,什么叫烧都不懂,就等于是「对牛弹琴」。所以佛如果一开始对小乘人讲——天啊、云啊、雨啊、雾啊、泥巴瓦块啊,都是我们一个心变出来的——他听不懂。所以佛以三乘法步步引导。 『但东西走戏,视父而已』。仍然是麻木不仁,看着老子傻笑。比喻佛在当年讲《华严经》时,二乘人根本就不知道佛在讲什么东西,风马牛不相及。所以佛以后才转入从小乘开路。如果讲《法华经》和《楞严经》呢,那更是云里雾里了。 这里『视父而已』还带有「依人不依法」,有一种法爱,相似于世间的一种情执。就跟佛在《楞严经》问阿难:你怎么想起要出家啊?阿难怎么讲啊?我看你长相太庄严,所以我跟你出家。如果佛是个丑八怪的话他怎么也不会出家,这几千年以来,特别是我们当下我们许多修行人都是『视父而已』。看看是什么世界级的大法师?是不是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佛爷?在这方面执著,叫『视父而已』。佛就知道众生的弊病,提前告诫「依法不依人」。可是有几个人听佛的话呀? 【尔时,长者即作是念:此舍已为大火所烧。我及诸子若不时出,必为所焚,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 正言正语,诸子却无动于衷,故佛以种种方便引导,不是佛要讲,是为众生而设。 『我今当设方便,令诸子等,得免斯害。父知诸子,先心各有所好,种种珍玩奇异之物,情必乐著』。佛以「意轮」鉴别众生根机利钝,而投其所好,观机逗教。 『而告之言』,这是「口轮教诫」。 『汝等所可玩好』,这里好念「hào」,指爱好,指喜欢玩的东西。 『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悔』。当小孩子一样哄,你现在不出去拿,你拿不到不要怪我。 『如此种种羊车、鹿车、牛车』,在《法华经》叫「三车喻」。『羊车』呢,比喻声闻,『羊』呢,一般只顾自己的,力量也很小,胆子也最小;『鹿车』是比喻中乘,中乘人比小乘人心量要大,『鹿』族特别能维护自己的儿女和同类,但是它胆子也很小。 古代的吕洞宾一次打猎时,射死一只小鹿,那个母鹿如惊弓之鸟,一跑猛跑了一百多步。但吕洞宾很刁,他还躲在那里不动,看看老鹿回头不回头。如果羊的话,不会的。所以表鹿有慈悲心,它的境界比羊高,比喻辟支佛的根机比阿罗汉的根机深,阿罗汉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 吕洞宾看到鹿回头以后,看了一个时辰,那个老鹿一动也不动。他感到奇怪,跑过去一看,老鹿已经死了。把鹿剖开以后,它的肠子一寸一寸地都断裂了。你想这个鹿的慈悲心到何种的程度啊?看到自己的儿女被杀害了,就是肝肠寸断呐!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你根本没有办法理解;有些人是不可思议地慈悲。 所以吕洞宾把弓箭折断,开始修行,最后皈依佛门修正法。 『牛车』,牛比鹿或羊力量都大,牛脚踏实地,这是比喻菩萨道,是「权教大乘」。后面的把三车归于一,归于『牛车』,那个『牛车』就不是这里的『牛车』,那是「实教大乘」。 『今在门外,可以游戏。汝等于此火宅,宜速出来,随汝所欲,皆当与汝』。你不是想玩车子吗?赶快出去。以此将其哄出火宅。佛以三乘法来分别教化众生,令众生各投所好。各人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都能成就。 【尔时,诸子闻父所说珍玩之物,适其愿故,心各勇锐,互相推排,竞共驰走,争出火宅。】 『适其愿故』是指当时能够适合各人的根机。 『心各勇锐』就在对机的前提下,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 『互相推排』也是进一步解释各自投其所好。 『竞共驰走』观照为「入修道位」。 『争出火宅』,『争出』带有先后之义,先后证到一定的果位,出了火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