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法本”
【原文】
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碌碌如玉,珞珞如石。
【意译】
自古以来,宇宙万物有一个总纲,这就是要掌握和得到“道”这个“一”:
天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清静明朗;地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安宁稳定;神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显灵应验;人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成为万物精灵;溪谷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盈满不溢;万物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繁衍生息;侯王得到了道这个一可以成为君主而尊贵高尚。所有这一切成就,都是因为得到了道这个一的缘故。
假如宇宙万物失去了这样一个总纲,失去了“道”这个“一”的时候:天就不会有清静明朗,恐怕将要暗昧破裂;地就不会有安宁稳定,恐怕将要动荡陷塌;神就不会显灵应验,恐怕将要灭绝消失;人就不会成为万物精灵,恐怕将要笨傻愚痴;溪谷就不会流水盈满,恐怕将要水干枯竭;万物就不会繁衍生息,恐怕将要断种绝灭;侯王就不会成为君主而尊贵高尚,恐怕将要被推翻垮台。
所以说,尊贵的人要以卑贱为根本,高尚的人要以低下为基础。因此,历来明智的君主侯王,总是谦虚的自我称呼为孤家、寡人、不善,难道自我称呼为孤家、寡人、不善,自己就因尊贵和高尚,变成了卑贱和低下了吗?完全不是的!
假如你得到了很多装金银财宝的车,而车箱里面却空空如也,有车无载,这有什么作用呢?
得到了道这个一的人,不要像晶莹秀丽的叠叠美玉那样,尊贵高雅豪华;而要像坚硬粗劣的垒垒顽石那样,卑贱庸俗而素朴。
【札记】
道就是无极图,一就是修真图。道静则不生不灭,道动则生阴阳。阴阳一体,互根互用。阴阴和合不可分,分则为寡阴而不生,孤阳而不长;分则天不长,地不久;分则早衰快亡。阴阳循环,动态平衡,这就是道法自然的太极图。阴阳和合,不旋不转,静态平衡,这就是道法自然的中极图。阴阳和合,阳满阴圆,日月同辉,这就是道法自然的修真图。太极图,中极图,修真图,都可以称为一。太极图为交易的“魔”之“一”;中极图为变易的“德”之“一”;修真图为不易的“道”之“一”。
老子所说的“昔之得一者”,是指修真图这个“道”之“一”。道德家说:道家三千六百门,唯有金丹是正道。“金丹”什么?“金丹”就是“修真图”!
道之一,是宇宙万物的总纲,纲举目张。渔民不抓住网的纲绳去撒网,网眼怎么能张得开而捕到鱼呢?牧民牧牛者,要牵牛的鼻子;牧猪者,要拉猪的耳朵;牧羊者,要训服一只头羊出来。我们不管办什么事情,都要抓住事物的重点。事在人为,要抓住人才。人在心使,要得人心。人心险恶,人心慈悲。要导引和教育凡人之心向道向善,向道向善者之人心,就是性。明心见性者,就是得到了“道”这个“一”的道林真人。
得其一,万事成,守其一,万事毕。失去一者,著形执象,纷纷驰逐于七情六淫,死死纠缠于夫妻儿女,念念不忘功名利禄,至死不悟更不返本,只等进入六道轮回,可叹可悲的凡夫俗子啊!
得到一者,有真缘有善根有慧源,可喜可贺。守其一者,切忌误信旁门左道,道心在坚。须知,诸如此类的存心观想,修心养性,学道炼丹,进火退符,采取封固等一切名目,皆是虚拟其象,为后学来树立一法程,都当不得真,更不得追求。
一切有形有象皆为假,唯有道心真。道在心中,道在清静虚空之中。若修行者,其心有丝毫杂念,即为魔业道障。真道须臾(yú)不可离,离则非道即魔。
守其一者,不可有意守,有意则执色象;不可无心求,无心则落顽空。有意守其一者,多少老修行,“坐化”、“尸解”、“借尸还魂”,最终仍然得不到超脱飞升而永生。无心守其一者,多少道林人,“改行”、“转向”、“重塑金身”,最后依然是不能位列仙班而长生。
中极正道通九真,功圆果满达全真。是守其一,非守其一,是名守其一。守其一者,有心无心,有意无意;同时有心,同时无意。道贵真师承传,法贵真人精专。
修行者,要务实。不要做“装金银财宝”的空车,“有车无载”,这种没有货物的空车,是没有价值的。人的肉身,就是装金银财宝的空车,人得到的“道”之“一”,就是人之车装载了无价的金银财宝。不修行者,有车无载,枉来人间走一遭,人生不值得。得其一者,是车有载。
真人真心练真功,法根法本法自然;清静高尚不离污,超凡还淳不离俗。修行者,要从修真图到九真图,要一圆一圆又一圆,直至九功九德九圆满;要一真一真又一真,直至九级九品九真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