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心之歌要。 以心为道场,以心为要务 [转载] 述说:一念行者
观心之歌要
1 你越深深的扎根观心, 你越不受任何问题打扰; 你越偏离它, 你越容易受哪怕很细微的问题打扰。 观心之法是各种方法中, 最根本、最直接、最彻底的苦的止息之道。 因为各种迷惑及痛苦都是由心生起的, 心是造就这一切的根源。 深深的观心,纯一而无杂, 不要理会任何出现在心中的疑问或答案; 倘若它们不自主的出现, 仅仅知道就够了,仅仅知道。 对一切在心中呈现的法相, 只是如实观察,保持如实观察, 除此之外什么也不要做, 任何动作也不要做。 即不命令自己接受它, 也不劝告自己放舍它,只是如实观察。 对于痛苦的情绪,烦恼的心结, 以及恐惧的心象等,皆是如此处理。 若能观察内在的法相不增不减, 便能于心不生不灭; 若能于心不生也不灭, 便能整个外界与内心不垢也不净。 如此一来, 便能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 从而自然而然达到究竟涅槃。 这不是理论,是实际。 因此,一切想解脱苦与苦因的人, 要观心,要修行心念住;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越过心而得到解脱, 就像没有任何一个人吃东西可以不经过咽喉一样。 观心,老老实实的观心,扎扎实实的观心, 于物不增不减,于心不生不灭,于法界不垢也不净。 如此若不得解脱,诸佛也不愿意。 如是而观心,如是而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2 清清楚楚的观察,安安静静的观察, 心不要卷入任何心念所造就的事件中去; 若能了了分明,便能不卷入梦中, 若能安安静静,便会一直保持站在岸上而不涉入水中。 观心之中, 不要失去你的安静,不要失去你的清晰, 不要做多余的动作, 只是观心,完全观心。 能这样做的人决定没有任何疑惑, 能这样做的人必定能迅速远离是非,结束有烦恼的生活。 扎实、安静、稳定、清晰的观心, 这就是行使无为法,能够迅速地出离苦海,度一切苦厄。 老老实实的观心,不生他想, 是观心之法的要诀; 生了他想,老老实实的观察他想,不再进一步生他想, 是处理生他想的方法。 冷静的观心, 犹如你是外星来的人观察地球人; 安静的观心, 就像你永远站在岸上不落水中。 3 念头生灭来去是心的呼吸, 观心观心,做到内心无喘。 内心无喘,是进入道的第一步, 这是达摩大师的师训,忆念它,信任它。 观心观心,观的仅仅是心, 一切仅和心有关,一切皆化为心来观; 不要观外物、他人,不要跳过心而观, 能观心者,出离红尘,是诸上人。 观心是修心念住, 佛陀的四大根本教法之一。 安静的观心,老实的观心, 将自己变成佛陀,以纪念和继承佛陀。 只是观心,默然而行。 只是观心,不厌喧闹,不著安静。 只是观心,不择外境,不避前尘。 只是观心,注意到而已。 只是观心,永在一切的背后。 只是观心,不承托任何心念。 只是观心,不包容任何法尘。 只是观心,无能观的心,无所观的心。 只是观心,别无秘密; 只是观心,是为法要。 只是观心,一观解脱; 只是观心,再观超佛。 只是观心, 唯观而已——只有观罢了; 只是观心, 唯心而已——只有心罢了。 只是观心。
以心为道场,以心为要务 [转载]
你若老老实实修行,则没有什么可讲的,
也没有什么可看的书, 只针对自已的心下功夫就够了。 看护这颗心,使它不放逸; 安定这颗心,使它于一处; 观察这颗心,明白它的一切活动及其因果。 做到这三点就足够了, 没有更多的内容, 不必知道更多的事情。 不必看过多的经典, 好好地阅读这颗心, 决定超过阅读任何书籍。 一切都是从心中生起的, 若能明白这颗心, 则天下就没事了。 假如你困惑,困惑于这颗心; 假如你明白,明白于这颗心; 没有比这颗心更广的世界,没有超出这颗心的事物。 时刻看护你的心地, 时刻打理你的心田, 你将必定是个富足且喜乐的人。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心, 不要忘心而工作, 不要离心而生活。 老老实实在心地上下功夫, 踏踏实实种自己的心田, 心中有万法,心中有黄金。 以心为道场, 以心为要务,
做人生最有意义的修行!
|
|
|